APP下载

基于阅读思维训练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2024-09-20袁红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0期

阅读思维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策略,对文本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有效地进行阅读思维训练,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以王崧舟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阅读思维训练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助读系统”赋能阅读思维训练

王崧舟的教学设计,总给人一种巧夺天工之感。文本信息、课后习题、作者生平、相关作品、单元导语……都成了他的教学资源,他执教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一课,脉络清晰,化繁为简,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妙用“课后习题”打开教学思路

1.第一道课后习题的教学

(1)初读课文时你跳过了哪些词语?

(2)现代文学初创时期是什么时候?

(3)出示20世纪20年代的词汇,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词语与之一一对应;思考能否用现代词语替换文中的词语;引导学生从文本结尾处找到现代文学初创时间——1925年2月24日。

(4)出示“碧澄”和“荡漾”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完成了阅读指导,同时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

(5)联系上下文理解“错综”的意思,不一定局限在一句话的内部,有时还可以跨越一句话,甚至可以跨越一段话。王崧舟以课件展示文本第四、第六节的内容,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猜猜“错综”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王崧舟指导学生改编“云锦”的信息,改得就像一首诗。在此基础上,王崧舟让学生阅读“云锦”的信息,读完后说说对云锦的印象。

通过指导学生解读课后思考题,王崧舟帮助学生打开了理解《好的故事》的大门。学生理解了20世纪20年代特有的晦涩词汇,找到了故事的创作背景,发现了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都倒映在水里。

2.第二道课后习题的教学

(1)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认定,“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2)如果用文中三个词语概括这个梦境,你会用哪三个词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

笔者一点也不奇怪学生为什么能从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找到依据,就像被开了闸的水,一泻千里!笔者佩服的是,王崧舟反其道而行之,他不着急解决书上问的问题,他抓住的是题目里给的条件——“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突破了本文的第二个难点——当学生找到十几处依据来证明这是一个梦时,谁还敢说他们没有读懂课文呢!

(二)巧借“相关资料”打通文化壁垒

六年级上册“致敬鲁迅”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王崧舟利用以下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1.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梦常与人们的愿望、盼望、希望联系在一起。这个好的梦与鲁迅先生的愿望有什么关系呢?一起读课后“阅读链接”的第一段文字——冯雪峰《论〈野草〉》选段。读一段资料,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你认为关键信息在哪段话里?

2.你一定还记得,这个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2月24日,课前,老师请大家了解1925年前后鲁迅先生的生活,不看资料,说说你了解的1925年前后的鲁迅。老师也带来了资料——王泽龙《论鲁迅一九二五年前后的创作(节选)》。请同学们读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找一个词形容1925年鲁迅先生的心情。

(2)根据资料的内容,用反问的语气表达鲁迅先生的苦闷、怅惘、孤独。

(3)总结资料的使用方法。

王崧舟科学合理地运用“助读系统”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最让人感叹的是他的教学每一处设计都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别具匠心。

二、“教材文本”与“母文本”的对照使用拓宽阅读思考维度

王崧舟执教《梅花魂》一课,让笔者再次领略到他在备课时的匠心独运。课前,他谈花论梅,吟诵学过的梅花诗词引证“爱梅之人”,导出这堂课的主题——梅花;他出示一组描写梅花的词语、一组描述老人的词语,让学生读出画面感,读出温度,完成了词语教学;他设计了一个导学表格,帮助学生理清了“梅花”的文脉,归纳出老人与梅花之间的故事线索:读诗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哭泣、郑重送“我”墨梅图、含泪送“我”梅花手绢。

王崧舟补充《梅花魂》未编入教材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梅花魂》,寻找作者种梅花树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师生聚焦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送给莺儿墨梅图时说的一段临别赠言。在外祖父看来,梅花有“三最”,王崧舟抓住“梅花具备了人的品格”提出“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及时补充了“菊、莲、牡丹”等花卉同样具备的人的清正廉洁、淡泊名利、典雅端庄等品格,但是只有梅花代表的是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随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资料,比如文天祥、杨靖宇、岳飞……如果给这些爱国英雄种一种花,你一定会选择梅花,因为梅花早已成了一种象征,一种顶天立地、坚守气节的象征。梅花还是一份寄托,寄托的是一位老人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在此基础上,王崧舟引导学生通览全文,找一找那颗赤子心在文章的哪些地方热烈跳动,思考问题“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比喻一种人格,寄托一种情感。对梅花一样的人,你的心里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体会作者对外祖父深刻的思念之情。

王崧舟用诗意的语言、充盈的文学材料、巧妙的教学设计达成了一个个教学目标,启发了一颗颗求知的心灵。有效的阅读思维训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