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融创品质课堂建构与实施

2024-09-20姬翠萍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0期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说明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可能是简单的知识叠加。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传统单篇教学模式,以任务群为核心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从静态语文知识学习转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将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和分解,创新课堂教学的样态。笔者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的教学为例,浅析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融创品质课堂的建构与实施策略。

一、聚焦任务群创设融创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本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一首诗是一个艺术作品,诗歌不是数学题,教师生硬的分析不能带领学生进入诗的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以单元任务群为大目标,设立情境让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课文《绿》是我国现代诗人的杰出代表艾青的一首现代诗,以“绿”为话题的古诗很多。四年级学生接触过儿童诗和古诗,有一定的资料收集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学习儿童诗,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再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千里莺啼绿映红”“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些诗句中都有绿,绿得有魅力,绿得有美感,绿得文人墨客争相歌咏。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含有“绿”的古诗句,走进艾青的“绿”,在融古今诗歌于一体的情境中,聚焦单元任务“童诗大比武”,来一场“童诗见面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想象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不就像草地上的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所呈现的婀娜多姿的情景吗?有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就简单多了。

二、分解任务目标指导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情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基于单元任务“童诗大比武”,教师可以分解任务目标,设计“制作一本童年诗集”的驱动任务,通过诗歌“见面会”、诗歌“采撷会”、诗歌“分享会”这三个任务进行单元统整教学。

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精心酿造的酒。艾青的《绿》以生活为原料,那是怎样的绿呢?教师让学生到诗中去圈画,去朗读,用高低快慢不同的声音去感悟墨绿、浅绿怎么读;思考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又是怎样的,把你对这些绿的感受读出来,读出色彩之美。思想情感是诗人创作诗歌的酵母,不同的人对生活的体验不同,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体验,再加上诗人表现生活的独特情感体验,他酿造出的诗歌就是生活和情感的融合发酵,这样的诗歌必然别有一番风味。学生在朗读中,细细品味,融入自己对生活对诗歌的体会,才能品出诗歌独有的滋味。在教学《绿》一课时,教师从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开始,减少不必要的诱导干扰,使学生自主建构对文本的最本色的理解,这是学生最初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为了让教学的效果得以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朗读指导:“集中、拥挤、重叠、交叉、飘动,诗文中是谁在集中?对,是绿,所有的绿集中在一起,拥挤着重叠着交叉着,这就是融合,融合后又有了创新,变成了新的绿,我们要读出它的变化,读出绿的动感,感受到绿的多,绿的丰富,绿的宽广,绿的交叉,绿的飘动……”有了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对绿的含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诗歌内在的结构关系,领略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逐一落实子任务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基于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是不断推进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诗歌的阅读理解和朗读等活动,还要根据任务群的要求进行诗歌的想象、仿写与创编,逐一落实子任务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锻炼高阶思维。

在学生品读《绿》之后,教师提问:“在这首诗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也特别感兴趣,纷纷议论起来。一个学生说:“第二小节描写了无数的绿,但是作者仍然不满足,后面还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师追问:“那是多少种绿啊?你能想象一下,猜一猜诗人还找到了哪些绿?”全班学生一起回答:“苍绿、果绿、蓝绿、青绿、豆绿……”学生的心里面都装着一个绿色的大词库,真了不起。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化身小诗人,从关注生活到诗意表达,创作热情高涨。有的学生说草地是绿的、桃树是绿的、油菜田是绿的、山坡也是绿的……有的学生说那嫩绿的可能是刚萌芽的小草,淡绿的可能是乡下人家种的蔬菜,浅绿的可能是长在河里的青苔,深绿的可能是深幽的丛林,翠绿的可能是桂花树满树的叶子……一幅幅绿色的画面,深深浅浅,明明暗暗,或浓或淡的绿色背后,是一个美丽的、绿色的大自然。

四、任务回溯中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融创品质

围绕本单元诗歌课文和词句段运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第二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举办诗歌“分享会”,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从冰心的《繁星》到艾青的《绿》,基于单元任务群的“童诗大比武”,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现代诗语言简短、形式自由、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新诗想象的张力与独特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绿》与《西湖漫笔》,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多彩。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难道春天只有绿色?”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春天是五颜六色的!”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绿代表生机与活力,诗人将绿写到了极致,满天下似乎都是绿色的。诗人认为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这是诗人动用所有的感官,迫使我们也不得不进入那个跃动的、有温度的绿的生命世界。艾青笔下的绿,不仅仅只是颜色,它象征着希望,象征着自由,象征着蓬勃向上的力量,象征着对祖国的热爱。

从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实施到诗歌的朗读体会,课堂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美好课堂的构建者”。诗歌的学习是这样,其他文体的学习也是这样,这是一个消化、意化、活化、融化的过程,从活化到融化是再生、是创造。基于单元整体的任务群教学,需要教师构建融合与创新的课堂教学,虽然任重道远,但是意义非凡。

[本文系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人才工程专项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融创品质课堂建构与实施”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2ZJZX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