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落实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
2024-09-20刘淑香
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表述,突出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和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二者具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到小学阅读教学来说,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强调的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或经过改造具有真实性的能够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的语言学习情境,具有目标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特点;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既包含常规的语言学习活动,又指向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阅读教学赋能核心素养。笔者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与探索。
一、如何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文本资源与学生资源中,积极寻找情境创设的因素,即一方面发掘这一篇课文中最有教学价值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语境要素,另一方面寻找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靠近最近发展区的因素,以此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教材内容出发挖掘关键因素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需要凭借的要素。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不仅包括单篇课文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还包括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通过这样的研读,教师才能深入所教课文内部,准确把握课文特点,抓住课文教学的主问题;根据课文及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教师这样研读教材内容,还可以看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也就是引导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转向对课文表达的探究。《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祖国山河”,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和资源,在分述部分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美丽与特产。基于上述解读,文本中值得挖掘的关键因素在于“介绍”,即作者是以总分总的整体篇章结构,按照四季的自然顺序,具体介绍了小兴安岭。教师将这样的关键因素用来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既突出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文本特色,又融入了单元整体学习要求。
2.从学生生活出发寻找相似因素
从本质上说,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必然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脚手架,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探究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知识点而设计出来的,失去了情境应有的意义,有“伪情境”之嫌。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原型,即寻找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出来的关键因素应用的真实场景或情境,再根据学习需要对真实场景或情境进行修改、打磨,明确学习目的。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作者选择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独特之美进行介绍,学习课文的学生尽管生活在全国不同的地方,但每个地方都有学生觉得很美的本地具有特色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就与文本介绍的对象相类似。
基于上述创设情境因素的发掘,教师可以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学习情境:精选学生熟悉的本地有特色的景点,以不同季节的图片进行呈现,在学生说出景点并介绍自己游玩的情形后,教师展示本地文旅部门微信公众号上的征稿启示:“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网友推介家乡的景点。”怎样才能写出有质量的稿子呢?我们可以从《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学习有效的介绍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任务驱动下,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二、如何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开展任务群教学的前提,具体的教学则是由语文实践活动来支撑的,也就是说语文实践活动才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1.语文实践活动要关注语言形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分析文本内容,忽略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弄清楚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而且还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文本中的典型事物,思考作者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就具有“积极”的意味。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描写春季景色特点的第2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一是学生先读读课文,弄清楚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学生通过圈画,确定作者描写的小兴安岭春季景色有:树木抽出新枝条、积雪融化汇成小溪、小鹿在溪边散步等。二是思考与交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兴安岭春季景色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小兴安岭春季的独特美?这就是由理解文本内容转向关注语言形式。在树木抽出新枝条这个句子中,学生从“抽出”一词感受到春天里树木的快速生长与勃勃生机;在描写积雪融化的句子中,学生从“汇成”“流着”“涨满”等词语中看到了春天的力量;在小鹿散步的拟人表达中,学生感受到春天里处处有迷人的风光。三是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种事物来写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文本,理解了作者选择这三种事物来写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的原因,那就是这三种景色充分体现了小兴安岭经历了冬天厚厚的积雪的洗礼,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活力无限。
2.语文实践活动要体现深度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关键是建构阅读方法、路径、经验,方便学生在新的阅读活动中迁移与运用,也就是开展深度学习,从发现内在的语言表达秘妙到进行创意表达,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能力与素养。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学生在完成第2自然段描写春天景色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提炼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即在一个季节景色描写中,抓住所写对象,从弄明白写了什么典型事物(文本内容)到关注怎么写的(语言形式),自主设计表格,并从课文第3—5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中;然后梳理、分析表格中四个季节描写的内容,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发现在每个季节中,作者都是先写树木方面的内容,再突出描写与季节特点有关的内容;在具体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多样化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在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也是学生可以迁移运用的表达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迁移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家乡的景点。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扎实推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