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之我见

2024-09-20涂季菲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0期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重视来自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二是新课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从传统作业设计套路中走出来,通过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情分层设计,关注需求自主设计,积极探索创新设计,让作业助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在注重形式中突出创新

学生对重复抄写的老一套语文作业感到乏味,难以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从作业形式出发,通过创新设计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是设计查阅类作业。搜集资料、查阅资料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培养的语文学习能力,不仅作为多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提出,而且在综合性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出了训练要求。据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对一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内容抽象的课文,设计一些在课前或课后查阅资料的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学习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后,教师可以设计作业:“查阅泰戈尔的《新月集》,读读其中自己喜欢的诗作,充分感受泰戈尔诗句中有新鲜感的表达特点。”

二是设计自读类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课外摆脱机械重复抄写的作业负担,教师可以设计自读类作业,让学生回到家后,逐渐形成“捧读”的习惯。至于自读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课文的要求,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或拓展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是设计口头表达作业。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教师可以设计课外口头表达作业。这种作业也需要分年级设计,低年级学生回家向家长汇报当天在语文课上学习的内容,讲清楚自己学习了哪些字、词、句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汇报自己学习的其他学科知识。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学习课文《牛郎织女》后,学生回家可以向家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在尊重差异中注意分层

一个班级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差异与学习兴趣、习惯的不同,必然会在学习水平上显示出来。教师设计作业时就要重视学生的学情,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及兴趣有选择地完成相应的作业。

一是设计套餐式作业。所谓套餐式作业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成套设计基础题、发展题、挑战题等类型的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适合自己学情的作业。这些成套设计的作业集中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需要完成基础题,只是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以完成基础题为重点,尝试完成发展题;水平居中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后,重点完成发展题;水平较高的学生对基础题可以简单处理,重点落实挑战题。这样的套餐作业,能够有效解决固定化作业导致学生出现“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套餐作业,其中,基础题是“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新鲜词句,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发展题是“课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子,在句式表达上有新鲜感,先从文本中提取‘A+B’的句式,再照样子仿写”;挑战题是“先搜集课文中出现的少数民族的一些资料,再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个少数民族的资料,参加班级举办的民族文化展览”。

二是设计自助餐式作业。自助餐式作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提供的作业种类很丰富,难易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如学习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后,教师设计了自助餐式的作业,一是“仿写精彩句子”;二是“写出两个以上‘一’字开头的成语”;三是“积累描写草地颜色的词语”。

三、在强调自主中重视有趣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通的,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有多方面的喜好与追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主动完成作业。

一是设计书画类作业。小学生喜欢绘画,实际上这也是学生用来表达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只是还没有达到精准传递情绪的程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这一喜好,设计画一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课文中也出现了大量描写潮水的画面。据此,教师可以设计书画类作业:从文本中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描写潮水画面的文字,画出这样的画面,并给自己的画取一个名字。这样的书画类作业,不仅趣味十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是设计表演类作业。表演更切合小学生好动、好表现自己的天性,统编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适合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特点,设计表演类作业,让学生编写课本剧,开展分角色表演活动,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理解文本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表演感悟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自相矛盾》,教师可以设计表演类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本剧编写、角色分工、道具制作、排练、表演等任务。

四、在实践操作中追求灵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操作类作业,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世界,增强获得感。

一是设计观察类作业。统编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与持续观察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设计有针对性的观察类作业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爬山虎的脚》后,教师可以设计观察类作业:课外选择一种藤状植物进行观察,注意它有没有“脚”,它是怎样攀上高处的?可以写观察日记,也可以用绘画、拍摄等方式呈现观察结果。

二是设计操作类作业。操作类作业与语文知识、方法的运用有密切联系,学生需要用语文知识、方法去完成这类作业。如学习《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街头去调查人们用字、用语中的不规范现象,写一篇调查报告。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全面优化作业形式,既需要落实“减负”要求,又要聚焦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