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资源,高效识字写字
2024-09-20黄莉玲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心智等因素影响,在识字写字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注意力分散等情形,难以准确把握汉字中的音近字、形近字,出现读错、写错的现象。有些教师采用重复读写的方法让学生纠正,但是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识字写字出错的根源,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探索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多种策略,让学生在解决识字写字“错误”问题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引导剖析,精准把握
在低年级识字写字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并不是越及时呼应、解答就越有效果。与此相反,教师适当延迟反应,让学生停下来想一想,站在出错学生的立场上去想一想,就能够将其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别,让学生自己发现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明确对错之间的细微差别,让正确的读音、字形在脑海中存留下来。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受方言影响,总是读不出某些字的正确声调而出现读错的情形;还有的学生受形声字影响,在猜读时喜欢采用长字(上下结构)读半截、阔字(左右结构)念半边的方法,也容易出现读错的情形。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秋天》,课文中出现的五个“一”字,学生平时受方言影响,往往只能读出第一声的调。对此,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在读错的“一”字上标注醒目的声调,否则,学生在读《秋天》一文时,尽管能够读对“一”的声调,但是换一个文本来读,学生可能又会犯原来的错误,都读第一声。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文中的“一”是受到了什么影响,才导致它的读音发生变化。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影响“一”读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紧随其后的字的音调,再根据“一”后出现字的声调确定正确的读音。比如,“一”读第一声是表示序数;读第二声是在第四声的字之前……学生分析出这样的规律,就能够在读课文时正确读出“一”的读音了。
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由于汉字存在着大量以细微笔画相区别的形近字,这些形近字也是学生容易写错的主要对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应重视引导学生注意研究形近汉字中的细微区别,借助比较的方法明确细微区别所在,寻找形象生动的记忆方法,正确区别形近字。如“土”“士”是低年级学生必须会写的字。这两个字的笔画都是由两个横画一个竖画组成的,只是横画的长短位置不同而已。小学生在书写时,不注意笔画方面的细微区别,就会出现写错的情形。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两个字中上下两个横画的长短不一样,即“土”字是上横短下横长,“士”字是上横长下横短,再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记忆两个字的写法区别,正确区分这两个字。
二、有机联想,重视规律
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读错写错是常见的事情,这是学生成长中必然的经历。教师一方面应正确对待学生识字写字中的错误,不应苛求学生不出错;另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克服在识字写字中遇到的困难,找到合理的方法纠正识字写字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走出识字写字的困境。
首先,采用联系词义产生画面感的方法,区分易错的同音字。如学习“鸟语花香”与“和风细雨”两个词语,其中的“语”与“雨”的读音相同,学生受同音字影响容易误写为“鸟雨花香”“和风细语”。对此,教师可以出示与两个词语相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在“鸟语花香”的图片上,两只小鸟在花丛中叽叽喳喳地叫着,表示小鸟在互相交流,小鸟所说的话就是语言,所以应该用言字旁的“语”字。在“和风细雨”的图片上,尽管雨丝很细,学生还是能够看出雨落在地面的点滴痕迹,这正是“雨”这一象形字中的四个小点儿的样子。这样一来,学生借助画面理解汉字的意思,就能够对相应的同音字进行清楚JINUFPNuUPZtpOzZvZGtIA==区分了。
其次是抓住偏旁,借助字理辨析字形。如“晴”与“睛”两个字的字形相近,左边表示意符的一个是“日”,一个是“目”,只有一个短横的区别,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写错。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晴”表示有太阳的天气,“日”就是太阳的意思;而“睛”字表示人的眼睛这一器官,“目”就代表眼睛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上册学习的象形字“日”与“目”的古汉字字形,从中找到“日”中有一短横,“目”中的两个短横则代表眼珠。有了上述分析,学生就不会混淆“晴”与“睛”了。
三、深入反思,有效避免
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出现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既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又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欠缺与疏漏,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值得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引导学生对读错写错的情形进行反思。
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予以重视。对于低年级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教师需要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极寻找能够防止、避免学生学习时出错的方法。仍以“土”和“士”的教学为例,学生学习写“土”是在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土”字下面的一长横表示的是土地,土地无边无际,给人一种长的感觉;同时,教师指出“土”字作偏旁时有变形的情况,最后的长横变为“提”画;学生学习写“士”字是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战士”一词出发,适时引入“士”字在古文字中表示“战斧前面的宽刃”之意,这种表示刃部的横画看上去自然比较短一些。有了这样的辨析,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土”与“士”了。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记住出错的原因,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笔顺是低年级学生写字时容易出错的内容,原因有多种,有的是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笔顺意识,在书写时不注意笔顺规则。对此,教师在发现学生笔顺书写错误后,要及时纠错,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教师可以视其为强化学生识字写字方法的重要资源,妥善加以利用,引导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