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英国牛津“大学城”的治理体系
2024-09-19林岳明
在飞往英国的飞机上,我望着夜晚如繁星点点的灯光,想起元代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中的诗句:“醉梦不知天在水,满船星梦压星河。”我走进牛津,实现了儿时梦想。在牛津大学的草坪上感受着清爽的微风,看到教职员工们亲切的笑容,所有的时差和疲劳都烟消云散。牛津位于英格兰东南部,在伦敦以北约九十公里处,乘坐机场巴士,行驶约一个半小时便可以进入这座如童话般的城市。
“课堂不是课程的全部,牛津就是一门课程”,政策分析课程的教授在第一堂课上讲到。我原本以为暑期课程的深度会较浅,但在课堂上发现,老师用心地准备课程,用出色的理论功底和多元互动方式将知识传递给我们。最关键的是,实践课程让我直观感受到牛津独一无二的治理体系。
独立而自由的大学治理
某天课程结束后,我曾就英国地方政府职权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他推荐我晚上前往隔壁莫德林学院聆听“比较政府”的讲座。虽说每个学院的大楼有独立的门禁,当我出示奥利尔学院的学生卡时,门卫欣然地欢迎我进入会场。在牛津,大学治理采取自下而上的治理结构,学生可以在不同学院听到同一学科的讲座,可以用一个学院的身份证自由出入其他学院。
在牛津大学的治理结构中,各学院拥有较大自主权,具有独立性。牛津大学主政大会是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由所有教职员工组成,规模达数千人。牛津大学的校长只是荣誉职位,具体的校务治理由主政大会选举出副校长和理事会来承担。在理事会下,大学设有常设和非常设委员会,负责人事、教学等工作。牛津大学由38个学术自主、财政独立的学院组成,学院负责教师管理、开展科研工作、招生和授课。大学委员会只在学院之间起沟通和协调作用。因此,牛津大学与国内高校以学科划分二级学院的治理结构有很大不同,在多个学院中都有政治学、经济学等院系设置,分别由不同老师授课。
牛津大学各学院的独立性不会形成隔阂,牛津是一个“大学城市”,也是“大学社区”。博德利图书馆便是大学统一管理的学术资源。走进市中心的拉德克利夫广场,迎面而来的是一栋四层高的圆顶建筑——博德利图书馆的主楼。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胜似一座雄伟的教堂。手持学生卡进入图书馆,会有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并签署“博德利誓词”,该誓词明确写着读者规范和守则。少数学生还需宣读誓词,以焕发起来访者对人类数千年知识积累的敬畏之心。走过门禁系统,图书管理员告诉我们,“这里几乎拥有人类出版的每一本书”。即使博德利图书馆的外观已足够壮观,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藏书的主体是地下室。泛黄的书页,略显幽暗的灯光,藏书地下室宛如书籍的迷宫,可以走到牛津的每一个角落。在一排排的阅览室中,整个牛津的学者和学子聚集在一起,图书馆消解了牛津大学的知识隔阂。
除此之外,人口仅有十余万的牛津市是一个自由的大学社区。牛津大学共有两万余名学生,一万多名教职员工,大多居住在牛津市。学生和老师很容易在街角的咖啡馆、为数不多的酒吧和商店中相遇。酒吧中随处可见携带笔记本电脑并端着一杯黄啤来讨论学术的学者们。各学院的讲堂中每天都召开各学科顶级的学术会议,来自牛津各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甚至是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们得以齐聚一堂,自由地讨论着学术问题。无论是讲座还是会议,大门都敞开,只要现场能找到空位,都可以旁听。在自由的治理环境下,学院建制从未成为知识沟通的壁垒,只要有时间,人们可以前往任何地方,讨论任何问题。
分散与自治的政府体系
为了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理解英国的公共治理和政府体系,老师在最后一堂课带领我们参观牛津市政厅和牛津郡议会大楼。牛津市政厅位于市中心,是牛津市的地标之一。市政厅建筑宏伟而富有艺术感,大楼外墙上有着丰富的精细雕塑,属于新詹姆斯一世风格。市政厅内金碧辉煌,圆顶上挂着绚丽的吊灯,墙壁上满是精细的雕刻壁画,参观者众多,若在议会开会时期,游客还可以旁听议员辩论。反观牛津郡议会,坐落在牛津市南郊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是一栋较有现代感的普通建筑。
英国是属于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政府体系复杂,具有分散和自治的特点。英国地方政府分为两级制,即郡和区,郡和区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但在地理上可能存在重合,且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的提供通常有所区分。在郡一级,通常负责教育、交通、公共安全等事项。地区一级则负责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等事宜。
牛津形式上属于两级制地方政府。牛津郡是英格兰东南部的独立行政单位,辖有牛津市、查尔维、南牛津、白马谷和西牛津五个地区。但我们常说的牛津市,即牛津大学所在地,是独立于牛津郡的自治市,权力中心在牛津市议会,因此很大程度上牛津也是一级地方政府的自治地方。直到真正亲身走进市政厅和郡议会,我才真正理解到为什么市政厅虽然在行政级别上较低,却在牛津拥有更高的地位和象征,而级别较高的郡议会更多像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大楼。
走进英国本土,方能理解英国是一个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政府体系与大学治理系统的历史形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如老师说的一句话:“一切治理都是地方的。”治理体系是社区群体发现其所存在的公共问题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显著的自治特征。正是因为英国是一个相当分散和自治的国家,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英国文化的差异和多元背后存在着的治理基础。
多元和开放的社会文化
我在访学期间曾走访英国多地,深深感受到牛津“大学城”与英国其他城市的差异,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多元性,牛津以知识作为社区的纽带,全世界的学者云集于此,构成前所未有的族裔和国籍的多元性。因为多元,相较于英国人可能给人留下“高冷”和难以接近的印象,牛津有着不同于英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活力。二是因受教育程度高而展现的开放性。多元族裔社会中差异不可避免,通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由于牛津居民的受教育程度高,加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拥有一颗开放而包容的好奇心,学者和学生往往更能保持对其他文化的尊重。
牛津的一天是充满着多元和开放的。当我漫步在牛津迷人的街道上,发现牛津学者存在着共同点——对学习的热情和对周围浓郁的学术氛围的深深欣赏。回到课堂,老师一再强调,批判性思考是学术创新的核心。在课间,授课的英国教授热情地推荐德国歌剧,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这深刻地触动了我,学术没有边界,对知识的追求超越了地理限制。夜幕降临,我一如既往地去寻找异国美食。一辆土耳其烤肉餐车上的小贩以热情的微笑迎接我,并记得我前天点了什么食物。那一刻的熟悉感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个紧密团结的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人际关系是牛津的核心和灵魂,培养了人们的归属感。牛津文化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卓越的学术氛围,还在于构成这种丰富体验基础的真诚的人际关系。当回想起那段非凡的日子时,我意识到牛津大学城并不局限于教科书和讲座的传授,它是由文化、友情和共同愿景所构成的文化社区。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包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