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皆空国不空

2024-09-18耿维

世纪风采 2024年9期

在古海陵仓遗址,现在姜堰俞垛镇仓场村的核心位置,有一处泰州市市级文保单位——仓场祖师庙。走近祖师庙,可以看到庙宇属于元末明初的建筑风格,黛瓦灰墙,体现了泰州民居古朴、庄重、厚实的传统特色。庙宇内里的梁柱均为楠木,上面刷红色油漆,中梁还散发着楠木的清香。庙宇外墙上挂有一块铜牌,写着“苏中里下河叶甸区僧抗队旧址”。

原来,在抗战期间,姜堰里下河地区叶甸区曾活跃着一支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武装——僧抗大队。僧抗队员们挎长枪,插短枪,活跃在水网地区,积极配合新四军主力,忽东忽西、出奇不意地打击日伪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民间至今仍传唱:“僧抗队,和尚兵,一个个,如天兵,菩萨保佑打胜仗,神出鬼没是神兵。和尚兵,赛天兵,有菩萨,保佑兵。脱了袈裟穿短打,脱下僧鞋穿麻鞋,丢下木鱼拿起枪,暂不诵经喊抗日,长枪短枪都能使,水上岸上都能行。”祖师庙就是当年僧抗队的驻地、联络点。现在,历经战火保存下来的仓场祖师庙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43年春,镇江句容弥陀寺和尚法启(化名刚军)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到姜堰叶甸区向当地的僧尼们宣传抗日卫国保寺的道理,鼓励他们团结起来成立一支抗日武装抵御外敌。1944年10月中旬,经中共叶甸区委批准,刚军和僧人巨川成立了叶甸区僧抗队。“和尚出家没出国啊!‘四大皆空’怎空得了?难道我们就听任日伪杀戮吗?”这是当年巨川的一番热血之词。

11月初,叶甸区僧抗大队成立,刚军任大队长,巨川任副大队长,队伍驻地就设在仓场祖师庙。僧抗大队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发展到百余人。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按“一支长枪27担小麦,一支短枪52担稻谷”的市价,巨川拿出个人积蓄购买了两支短枪和100多发子弹;西浒垛吉祥庵住持普照卖了庵里的香炉,为僧抗大队购买了两支长枪。消息传出,各寺庙的僧尼纷纷捐资。中共叶甸区委也支援了他们一些武器弹药,并训练他们游泳、行船、射击、投弹等基本军事技能。

僧抗队的第一战是配合区游击连攻打花庄日伪据点。1944年12月下旬,巨川与队员悟知化装成渔民,驾船行至花庄。发现渔船的伪军哨兵呼叫他们靠岸,见鱼篓内尽是活蹦乱跳的鲫鱼,弯腰就捉。巨川猛然拔出手枪,悟知一把夺过哨兵长枪,随手捆住哨兵。事先隐蔽在左右的队员立即聚拢过来,巨川率领队员奔向据点大门将巡岗班长击毙。敌人见大批游击队员冲来,顿时丢下10多具尸体仓皇逃遁,据点被攻下。此战过后,僧抗队声名大振,叶甸周边百姓送予僧抗队员“百变神僧”的称号。

1945年4月3日,中共溱潼县委获悉,盘踞溱潼的伪军将派一个营兵力于第二天到溱北区“扫荡”,指示僧抗队予以阻击。伪军配有4艘汽艇、2具掷弹筒和10多挺机枪。巨川连夜赶至裴马乡,组织僧抗队员和民兵50多人在伪军必经的河道两侧挖战壕,并在河道里钉暗桩、拉上铁丝、撒满稻草,用这些“土办法”构筑起了抗击敌军的“铜墙铁壁”。第二天清晨,敌人汽艇进入设障地段被伏击。此次战斗俘虏了伪军百余人,缴获汽艇1艘、长短枪百余支,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佳话。

1945年夏,僧抗队通过侦察获悉,周庄据点的日、伪军将到西坂伦“扫荡”,于是决定还是采取在敌必经的移风寺北河打暗桩、拉铁丝、撒稻草以阻滞敌船前行。设好陷阱的第二天上午,乘载了150多名伪军的10条木船刚进伏击地段就被水草暗桩阻挡住了,守伏在两岸的队员立即开枪,10多个伪军顷刻丧命。就在僧抗队员们追杀溃逃伪军的时候,一艘载有30多名日军的汽艇赶来增援。巨川一边命令队员打击伪军,一边率领大部队员匍匐前进以接近日军汽艇,并向敌掷去手榴弹,当即炸死日军小队长和几个士兵。日军见势不妙,随即开足马力逃跑,伪军也尾随日汽艇逃去。这一仗,僧抗队以少胜多,缴获步枪8支、子弹千余发。

8月18日,僧抗队配合区游击连攻打周庄据点。巨川带领几个队员率先进入据点东门,控制了敌人两个岗哨,然后队员们一拥而上,俘敌12人,缴机枪1挺、步枪13支,解放了周庄镇。9月的一天,巨川与悟知化装成菜农去港口镇卖菜,抓获买菜的伪军事务长并了解到港口据点的伪军部署和装备情况,使游击连和僧抗队顺利地收复了港口镇。

直到1945年底,僧抗队这支“佛门神兵”犹如星星之火,活跃在广袤的里下河水乡地区。僧抗队作为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累计单独战斗或配合新四军县团和区游击连参战共30余次。

1945年抗战胜利后,僧抗大队进行了整编,部分青年僧人成为溱潼县独立团一连的战士,部分人调整到地方工作。大队长刚军到镇江金山寺继续为僧,并从事地下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镇江佛教协会会长。副大队长巨川调任溱潼县武工队排长,队员悟知跟随巨川继续战斗。两人均在1947年解放兴化从柏村的战斗中牺牲。悟知的师公安禅听到悟知牺牲的消息后十分悲痛。1952年,当地政府向安禅发放了烈属证和抚恤金。

国难当头之际,僧抗大队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流,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抗日壮歌。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爱国才能爱教,爱教必先爱国。危难时刻,胸怀民族大义的僧人也是浴血奋战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