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

2024-09-18拜晓莉

成功密码 2024年2期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与创造力、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习传统文化等。因此,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引导学生研读、思考,进行思维活动

名著蕴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梳理故事结构、理解中心思想,还要注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将名著阅读当作一种训练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将重点放在针对文学常识的应试题目中,而是要注重促进学生研读与思考,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形成敢于探究、勇于质疑的良好学习品质。另外,在研读教学中,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对自身文学功底进行判断,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二)注重读书方法的形成,积累阅读经验

在确保学生的名著阅读不再形式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帮助他们提升阅读能力,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中提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与方法。针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走马观花”式的娱乐化阅读现状,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名著作品的解读,使书中的文化价值得到延展与增值;另一方面则要引导学生在持续稳定的阅读行为中形成自我思考能力,并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指向

(一)语言的建构性与思维的开阔性

首先,语言的建构性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作品中的文字,探索其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和语义特点。通过对名著的解读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自己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次,思维的开阔性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能够拓宽思维视野。名著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形象,通过接触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理解名著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从中汲取智慧,拓展自己的思维边界。

(二)审美的创造性与文化的传承性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和推荐的名著作品都具有意高境远和文质兼美的特征,在文学体裁、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有着各具特色的差异美,体现出较强的审美鉴赏价值。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名著阅读教学应以体验性学习为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体验,使他们通过阅读学习形成创造性思维。教师要脱离常规的语言推进式教学模板,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全方位地剖析文本,领略文本的精彩与独特之处,以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素养。另外,丰富的名著作品中蕴含多重文化,在阅读学习名著作品时有利于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应该多样化,旨在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名著的精彩片段或插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参与度。再次,教师最后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们就名著中的主题、道德观念等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让学生们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多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名著,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引人注意的标题,运用阅读导读引发学生对作品内容和主旨的猜想。又如,在阅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根据各个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人物性格和经历。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名著的内容。

(二)科学合理地开展读书方法指导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科学合理地开展读书方法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第一,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了解每本名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第二,鼓励学生做好预习。预习可以包括查找相关知识和背景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等。这样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三,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促使学生思考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

第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作品的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作品。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动力。

第五,及时进行阅读策略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讨论,回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及体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培养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掌握阅读方法,使他们在阅读名著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而不仅仅是接受信息。通过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作者意图,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深层含义,以及探讨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应该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这些任务和问题可以是关于作品背景、主题观点、人物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等方面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作品,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构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最后,教师还应该提供适当的补充材料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拓宽他们的视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民阅读”的号召下,学校应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形成终身阅读意识做好铺垫。在新课程标准和新中考改革的引领下,教师需将核心素养引入名著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掌握文学常识的基础上,增强对整本书的宏观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