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

2024-09-18曾甜甜

成功密码 2024年2期

古代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古代散文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推动古代散文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核心素养与古代散文教学的关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在古代散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审视文本中的观点和论据,辨别其逻辑合理性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重新解读和创作,促使他们形成独立见解。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则在学生间展开讨论和合作活动时得以体现,通过交流思想和观点,共同探讨文本内涵,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将古代散文置于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古代散文与核心素养的联系

古代散文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通过学习古代散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其文化素养和国学修养。古代散文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学生在欣赏古代散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内在美感,还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悟,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教学古代散文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精心挑选经典的古代散文作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文本阅读和分析。教师还可以针对作品的背景、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学生分享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探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二、古代散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内容单一、陈旧

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散文内容比较单一、陈旧。这主要体现在教材所选内容的有限性。教材中往往只选取了少量经典古代散文作品,而这些作品大多为文言文,语言形式与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去甚远”,导致学生对古代散文阅读兴趣不高,难以产生阅读热情。教材中所选的作品较为陈旧,缺乏与当代学生生活相契合的内容。这些古代作品往往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因此,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迫在眉睫,需要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古代散文作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古代散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当前古代散文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的问题。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解读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解说,不愿意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同时,教学往往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解读,缺乏思辨和探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探索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引入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古代散文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此外,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散文作品中的情景和剖析人物,从而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全面性

目前,对古代散文的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分数和书面,评价方式不够全面。教学评价内容仅集中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上,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素养,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多基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引入口头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此外,课堂互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项目作业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古代散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丰富和更新教材内容

针对教材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可以用更新和丰富教材内容的方式来解决。《陋室铭》是东晋文学家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陋室铭》以作者陋室贫寒的生活环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这种对物质与精神境界的思考,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拓展思维空间。通过深入解读《陋室铭》,学生可以感悟到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陋室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经典词句进行分析和解读,让他们充分领略古代散文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通过将像《陋室铭》这样的优秀古代散文作品纳入教材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在古代散文教学中,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和讨论一篇古代散文作品,探讨文中的主题、修辞手法等。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古代文人或散文中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或表演,深入探讨散文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其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古代散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其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或社会现象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古代散文中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和互动教学平台,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三)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体系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考查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和记忆外,还应该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以及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笔试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口头表达、课堂互动、项目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演讲,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水平;通过布置项目作业,评价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水平。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单一评价方式带来的局限性。

四、结语

古代散文教学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更新教材内容、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让古代散文教学真正发挥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