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维品质以应对变局
2024-09-18刘婷婷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考试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强调对考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考查。面对这样的变局,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调整备考策略,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品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复杂多变的考试环境中迅速调整、灵活应对。我们不妨列举2023 年全国卷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新题:
新课标Ⅰ卷第5 题、第14 题都考查了学生对驳论的掌握,从思维能力层面看是在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旨在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辩证思考的重要性,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问题。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0题要求学生比较并分析,从思维能力层面看,同样考查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
综合上述题型不难看出,新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和内容上增加了更多需要考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的题目。这些题目往往涉及对文本的多层次、多角度解读,在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维度的思维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概括和批判性思考,鼓励考生发表独特见解,提出新颖观点,发挥自己的思维水平,展现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也明确指出,2023 年高考语文试题“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可见,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品质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考查方向,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也应当成为语文高考备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品质类型
1. 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
高中语文中的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们在语文学习和表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直觉思维在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在阅读理解中,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语文经验和语言感觉来推测、判断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意图,直觉思维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文意时迅速形成自己的主观阅读体验。
形象思维则依赖个体对客观形象体系的感受、储存,并结合主观认知和情感进行识别,进而用一定的形式和手段传达、描述形象。在语文学习中,形象思维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上。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学生需要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和感受散文中描绘的小院清秋、槐花落蕊、秋蝉啼唱、秋雨话凉、秋果奇境等景物形象,进而理解故都秋天“清、静、悲凉”的形象特征,并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北平秋天的喜爱之情,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是两种至关重要的思维能力,它们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形成更具深刻性和广泛性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逻辑思维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结构的分析、对论点的推理以及对论据的梳理等方面。例如,在阅读议论文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是如何提出论点、展开论证和得出结论的。同时,学生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去判断论据的充分性和相关性,从而确定论点的可信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整体思维建构至关重要。
辩证思维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全面分析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等方面。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可以综合考虑人物性格形成的各种复杂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的原因,从而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物。举例来说,学习鲁迅的《祝福》这篇文章时,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祥林嫂的形象和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而辩证思维则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祥林嫂这一形象的复杂性,既看到她作为封建社会受害者的悲惨命运,也看到她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篇文章,形成更加深入和独到的见解。它们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素养,从而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
3. 创造性思维
高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颖的观点,产生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成果。这种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和分析文本,还要在独立思考中提出新的见解,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以2023 年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第21 题为例,要求考生“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学生在梳理探究的基础之上加以实践、创造,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思路,考查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交流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五大思维能力共同构成学生思维品质。当然,这些思维品质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应兼顾这几大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二、提升思维品质的备考策略
提升思维品质对于高考备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来说,探索提升思维品质的备考策略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备考策略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1. 在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首先,注重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是锻炼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提供具有思想深度和广度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例如,针对信息类高考真题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概念、判断、推理的梳理,进而画出思维导图,把握文章内在的论证结构。其次,组织课堂小组讨论或辩论。课堂讨论和辩论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参与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理解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语言去说服和影响他人,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使他们在语言运用时思维更加清晰。
笔者在执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人物通讯写作”时设计了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同学们,除了课本中的人物通讯,我们还会接触到很多其他人物的报道,或者同一个人物不同角度的报道。请从你接触到的人物通讯中,选择三到四篇作品进行比较,小组合作,从下面表格中的五个方面,拟定一份优秀人物通讯评选标准。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一篇优秀人物通讯作品,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推荐书与人物通讯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
任务二:采访你身边优秀的同学、老师或校友,为他写一篇人物通讯,投稿到《大榕树报》。要求:选择的人物具有时代性、典型性、代表性,写作价值、报道角度、选材特点、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请参考优秀人物通讯评选标准。
任务一要求学生在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基础上,以表格的形式分类梳理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并通过归纳法、比较法概括优秀人物通讯的评选标准。评选标准由学习小组内部讨论、优化后共同提出,这份小组拟定的评选标准最后要公开展示。任务二要求学生运用拟定的评选标准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活动。任务一旨在提升学生语言建构方面的素养,更侧重在阅读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任务二旨在通过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呈现思维过程,提供思维能力提升的支架
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较为抽象的,要想让学生更好、更快地习得,呈现思维过程和提供思维能力提升的支架是关键步骤。
首先,呈现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其次,提供思维能力提升的支架是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执教“学会提问,让思维走向深刻”这一节作文课时,以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取观点后通过发现矛盾、举出反例的方法来追问并回答,从而得出更严谨、更深刻的观点,课程小结时给学生呈现了如下支架:
这一支架简明而直观地呈现观点进阶的路径。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学会自主建构思维支架以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呈现思维过程和提供思维能力提升的支架是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3.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提升思维品质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为此,制订备考策略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高中三年备考要有规划,要形成系统而连贯的计划。高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教师应引领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知识,为高级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高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备考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论点论据、进行逻辑推理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有条理的思维习惯。高三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其次,就一节课而言,同样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笔者在执教“归谬法与驳论文写作”这一节作文课时,设置了三个小任务:任务一,理出归谬法论证思路;任务二,运用归谬法仿写一句话;任务三,运用归谬法完成驳论的段落写作。其中,任务一的设定旨在通过语段的阅读,让学生发现归谬法的驳论规律,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任务二在任务一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归谬法进行句子的仿写,这一任务的思维层级水平上升到语言运用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层面;任务三的段落写作则对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三个任务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思维水平。
当然,提升思维品质的路径与策略不是孤立的,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并融会贯通。
三、结语
面对新高考的变局,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思维品质提升为核心,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上述策略,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在新的高考环境中脱颖而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思维能力也是一种伴随学生终生的重要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也能为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