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

2024-09-17孙林艳

新教育·科研 2024年8期

【摘要】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旨在探讨如何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审美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素质教育背景;创造性思维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智和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关注不仅关乎个体的艺术修养,更涉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创造力和文化适应力等重要方面。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在小学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在艺术领域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发展。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笔者将尝试提出创新性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旨在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实现从技能培养到全面素养的转变。

一、将素质教育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原因

1.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将素质教育引入小学美术教育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这一改革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其对培育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产生积极影响。素质教育强调个体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素质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品、自然景物以及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观察能力是审美素养的基础。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学生在创作和欣赏中将更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增强感知力和表达能力。这有助于锤炼学生对色彩、形状、空间等美术要素的敏感度,使其在审美活动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知艺术的内涵。此外,培育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知水平。通过在美术教育中注重观察,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关注和思考自然界、社会环境中的事物,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敏锐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引入素质教育进小学美术教育,特别关注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美术领域的素养水平,更能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创造力

引入素质教育至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创造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创造力则被认为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将创造力视为重要目标,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通过艺术表达实现自我价值。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引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注重对自身想法的表达和独立创作。通过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勇于尝试新颖的艺术形式,素质教育促使小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中得以更好的发展。此外,小学生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引导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表达个性、勇于尝试创新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在未来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模式能够在小学生的成长中逐渐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具备面对未知挑战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将素质教育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着重培养创造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美术领域的艺术水平,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

在小学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师资力量匮乏。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要求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首先,一些学校可能缺乏专业的美术教育师资。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美术专业知识和对儿童心理、学习特点的理解。由于一些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美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不够,教师队伍中可能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次,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一些学校在实践中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机会。缺乏系统的培训、交流和实践机会,使得教师们可能较难跟上时代潮流,不具备更新美术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影响了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水平。

2.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也可能削弱学生在艺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

首先,学校管理层可能未能充分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一些学校,由于课程设置繁忙、考试压力大以及对艺术教育贡献的价值认识不足,小学美术教育被边缘化,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这导致美术教育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材料和专业支持,师资队伍可能也无法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

其次,学生和家长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认知和期望有待提高。在追求分数和考试成绩的教育氛围下,一些学生和家长可能认为小学美术教育相对次要,对孩子未来发展影响不大。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可能缺乏积极性,也限制了家庭对美术教育的支持程度。

3.社会认可度不高

在小学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一个显著的问题,即其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也可能减弱学生对艺术领域的积极参与。

首先,一些社会群体可能未能充分认识到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全面素养的积极影响。在社会普遍关注学科成绩和升学率的大环境下,艺术教育可能被一些人视为次要的学科,导致小学美术教育的社会地位不够显著。这可能导致相关政策、资源的不足,以及美术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边缘化。

其次,一些家庭可能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可能更倾向于注重孩子的数学、语文成绩,而忽视了对艺术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观念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可能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的压力,缺乏对艺术学科的积极认同。

4.小学生学识不高

在小学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面临一个显著的问题,即小学生的学识水平普遍较低。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开展,也可能限制了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和审美领域的深度发展。

首先,小学生的学识水平可能受到学科知识传递方式的限制。一些学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这使得学生在接触美术教育时,缺乏对艺术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了解,难以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其次,家庭和社会环境可能未能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背景知识。在一些家庭中,对于艺术领域的关注较少,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艺术品鉴和美学意识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可能缺乏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降低了学科的深度体验。

三、素质教育引领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路径

1.优化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育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加贴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突出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学内容需要更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往往以技术性的画技传授为主,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结合。通过引入与文学、历史、科学等相关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美术教育成为一个更为丰富的学科。例如,通过绘画展现历史场景、科学实验图示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也促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其次,教学内容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美术教育可能过于注重技巧传授,忽视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主动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更具创造性的项目,例如自主创作、艺术实验等,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立理解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审美活动中更具深度和独创性。另外,注重本土文化的融入也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通过引入本土文化元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

2.运用游戏,做到寓教于乐

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小学美术教育运用游戏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这一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首先,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美术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积极性。例如,设计色彩搭配游戏、创意涂鸦比赛等,将美术知识嵌入游戏场景中,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了对美术元素的敏感度,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其次,游戏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型的美术游戏,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互相学习、交流,培养了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同时,竞技性的游戏形式也能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美术技能的提升。另外,游戏可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美术拼图、模仿绘画等游戏,学生能够在玩耍中感受到美术知识的具体应用,加深对艺术元素和原理的理解,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在整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更像是引导者和陪伴者,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

3.重视教学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路径中,重视教学评价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个层面。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过于强调技能层面,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评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该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既考察学生的美术技能水平,也注重对其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解的评估。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美术学科中的表现。例如,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可以看到其创造性思维和技术运用;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美术话题的深度理解。这样的多元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对全面发展的要求。另外,注重个体差异,实行差异化评价。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兴趣、擅长领域和发展潜力。教育评价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最后,及时反馈,促使教学调整。教育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教学的反思和调整。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注重教学反思

在小学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路径中,注重教学反思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关键环节。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学反思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表现,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运用情况以及对审美素养的提升等方面。通过观察学生作品、听取学生意见、分析评价数据等多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其次,教学反思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思考自己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另外,教学反思也需要关注课程设计和内容的实际效果。教师应该审视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后,教学反思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例如学习动力低下、厌恶学科等。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科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结论

综合而言,在小学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价,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成效的美术教育,推动其在审美、创造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为未来小学美术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乾.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04).

[2]张小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内蒙古教育,2022(14).

[3]陆胡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简笔画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大观,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