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科技”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路径研究

2024-09-16冯新新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8期

摘 要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是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有利于促进科学供给。基于“教育+科技”视角,论文采用OPLS-DA对24所高校进行实证分析,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流程、要素和链条进行多维考量,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行为发生的五阶段循环,进行OPLS-DA判别模型构建、验证与解释,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供给路径探析。

关键词 教育+科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OPLS-DA;资源供给

分类号 G25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8.002

Study on the Path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Digital Resources Supp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Empirical Analysis of 24 Universities Based on OPLS-DA

Feng Xinxin

Abstract Analyzing the supply patter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digital resources, which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igital resourc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cientific supply. OPLS-DA was adopted to conduct empirical analysis on 24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The five stages cycle of digital resources supply behavior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constructed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cess, elements, and chain of digital resource supply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Construct, validate, and interpret the OPLS-DA discrimination model, and analyze the supply path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words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libraries. Digital resources. OPLS-DA. Resource supply.

0 引言

当前,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在持续推进中,“教育+科技”的融合促进了高等教育结构、质量、效益多重优化的内涵式发展。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是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智能性等特征。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围绕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现状[1]、数智时代数据资源开发利用[2]、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增值服务[3]、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4]、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满意度[5]、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方法和技术[6]、图书馆数字资源用户使用习惯与影响因素[7]、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效率及其评价[8]、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9]、图书馆数字资源有效配置与建设[10]等方面。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数字资源分配与采购、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等。唐鹏宇等[11]对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建设进行了分析,曾永杰[12]通过构建宏-微观优化配置模型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科学分配和合理采购问题进行了探讨,马越[13]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精准化建设。

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高效供给,如何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中深入探究供给样态,如何规范数字资源供给样态使数字资源更加科学合理,是聚焦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特征出发,发现在量化研究中其自变量数量远远多于观察变量类别,因此研究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以量化模型分析讨论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最具影响的重要变量,同时摒弃无关变量,形成稳定的OPLS-DA模型,分析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探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路径。

1 OPLS-DA及其判别分析步骤

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是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方法是Johan Trygg和Svante Wold[14]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OPLS-DA方法在处理多自变量与不同类型的因变量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较好的解释力,较为适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进行研究。首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研究中,其外显因素、变量因素、使用模式、资源类型、统计运用、成果成绩等方面的数据量较大,针对这种数据的庞大性、高维性和复杂性,OPLS-DA具有较强的接纳力。其次,OPLS-DA的双线性因子模型通过判断相关程度对数据进行降维,有助于高效、准确、可靠的判别差异因素和关键变量,这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分配导向具有较高价值。再次,OPLS-DA更有利于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模型构建和解释,通过正交矩阵的相关性计算滤掉噪声,同时通过分类重组变量,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数据信息,并且OPLS-DA可以避免数据非正态分布、因子结构不确定性和模型不能识别等潜在问题[15]。总之,OPLS-DA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模型解释、验证检查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研究的有力工具,将多元多维的数据进行聚焦和筹运,从而助力得出有意义的模型和解释。

开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OPLS-DA的分析过程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收集24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相关数据,包括资源保有量、投入量等信息,形成数据集;其次,基于“教育+科技”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路径研究目标,将数据分类并设置变量;再次,通过OPLS-DA构建使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协方差最大化的模型,并开展优化调整;最后,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解释,模型的性能通过R²(解释方差)和Q²(预测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对重要投影因素进行排序和分析,并分析样本分类情况。OPLS-DA进行数理筹算的过程包括确定正交变量并重构矩阵、主成分提取、自变量主成分确定、建立回归模型、模型稳健性检验、重要自变量分析、分类判别分析等。

2 数字资源供给五循环变量锚定

采用OPLS-DA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研究,需要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全流程、全要素和全链条进行多维考量,由于OPLS-DA具有降维能力,因此选取和建立的变量要尽量全面并可量化。从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图书馆学新五定律的核心内容,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行为发生的五阶段循环(简称为供给五循环),五阶段分别为:需求—供应—服务—使用—收获,其与图书馆学新五定律具有内在统一性,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用户行为过程。下文以供给五循环为切入点,分别讨论各阶段的关键要素,聚焦形成用于OPLS-DA的变量。

2.1 高校数字资源供给五循环分析

2.1.1 数字资源需求阶段

用户数字资源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循环开始的触发因素,此处用户的概念是宽泛的,既包括师生读者等主体,也包括高校和图书馆自身。其中,读者的数字需求是数据资料、电子图书、影像媒介等内容,需求的主要目的是知识获取、学习提升、科研参考等;高校的数字资源需求是数据统计、发展支撑、系统管理,主要目的是更好地进行高校数字治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需求是软硬件升级、智慧图书馆建设、丰富馆藏、缓解实体资料压力等,主要目的是推进图书馆发展与建设。对于数字资源需求,还存在一种泛在需求,即用户无明确需求内容,浏览图书馆、发现数字资源是用户的一种习惯性行为,通过检索、查找和推荐等方式获取感兴趣的数字资源。

通过上述分析,读者、高校、图书馆三方的数字资源需求是这一阶段的核心要素,但这三者无法直接作为OPLS分析中的变量,需通过转换角度进而反映上述三方需求核心要素。对于读者数字资源需求,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的访问量、资源点击量和资源搜索量来定量衡量,但考虑到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故以访问量为考察指标;高校数字资源需求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对其进行量化考察可以通过资金投入量来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自身、服务用户、促进发展,因此在开展OPLS分析时,其需求内容已经内化到其他各要素中,为避免重复,此处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需求不进行变量化。由于数字资源需求是整个供给阶段的起点,对变量来说,其具有强控制性,因此本阶段变量为控制变量。

2.1.2 数字资源供应阶段

图书馆供给侧要素主要包括资源、人才和技术[16],由于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其单独作为一环进行分析,此处将人才要素放到服务阶段进行讨论。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可以通过供应内容、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来反映资源和技术要素。首先,供应内容指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类别,包括数据库、论文、电子图书、标准、专利、报告、声音资料、图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特色资源等,通过对供应内容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横向丰富程度。其次,供应数量指数字资源的体量,反映数字资源供给纵向的高度,包括电子数据总馆藏量、数据库购买数量、电子图书/文献数量。另外,馆藏数字资源占比也是衡量供应数量的重要指标。最后,供应质量则是数字资源供给的核心指标,体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强度向量,可以通过访问速度、便捷程度、智能化水平、高新技术应用、用户画像等多方面进行测度。

从提取变量的角度考虑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应,在供应内容方面,将数字资源种类作为量化变量,种类越丰富供应内容越全面;在供应数量方面,将电子数据总馆藏量、数据库购买数量、电子图书/文献数量、馆藏数字资源占比作为量化变量进行分析;在供应质量方面,考虑到部分因素有重叠效应,故提取访问速度和高新科技应用两个变量,作为供应质量层面的变量指标。

2.1.3 数字资源服务阶段

《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17]指出“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内涵和专业性的一部分,要把“资源的潜力”转化为“服务现实的能力”。随着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普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愈加重要,从服务流程角度直观反映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要素包括数字空间环境、馆员数字素养、多元创新项目三个内容。数字空间环境主要包括智慧空间、创客空间、智慧教育空间、元宇宙空间、软件空间、联接通道(VPN)等,数字空间环境服务为用户沉浸式体验提供了较好的感知氛围,可以促进用户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创新活力、培养探知兴趣。馆员数字素养是数字资源服务的重要方面,其决定了图书馆的软硬件资源能否形成较为流畅的与用户互动沟通的过程,这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要持续提升自身数字服务意识和数字服务能力。多元创新项目是指高校图书馆为满足用户需求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集成性的专项服务,主要包括文献传递服务、科研创新服务、学科建设服务、个性发展服务、高校战略服务、辅助决策(参考咨询)服务、创新创业服务、超文本服务、荐购服务等,专项项目的设立和服务提供,是对数字资源服务质效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图书馆数字创新综合能力的锤炼。

本阶段的要素构成包括数字空间环境、馆员数字素养、多元创新项目,其中,数字空间环境从特色空间设立与否的角度进行考量,即该要素可以用数字空间数量进行量化分析;馆员数字素养由于具有综合性和可培养性,因此从参加培训数量的角度对其进行间接衡量;多元创新项目是图书馆综合能力的体现,以项目数量的多少作为量化指标。

2.1.4 数字资源使用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图书馆用户的使用意愿研究较多[18],使用意愿是对使用行为尚未发生或将要发生的研究和预测,本阶段数字资源使用更偏重于使用行为发生中或发生后所产生的系列行为参数,包括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下载数量等内容。数字资源使用的要素较为直观,其变量指标不需要进一步转换,因此在这一阶段确定的自变量即为: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下载数量。

2.1.5 数字资源收获

图书馆资源使用的效率多用图书馆效能、绩效、质量等参数进行体现,本研究中,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使用行为发生后,体现行为效果的直观参数就是收获,同时收获也是激发用户需求的外在驱动力,是触发供给五循环不断进行的要素之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收获包括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信息获取、成果产出、高校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信息获取属于潜在变量,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和不可观测性;成果产出则包括论文发表、专著出版、专利申请、标准制定和科研立项,具有公开性和代表性,是个人或组织收获的直观表征。

本阶段以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信息获取、成果产出、高校建设为特征要素,其中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信息获取三个要素被归类为潜在变量,不作为OPLS分析中的自变量进行讨论。

2.2 高校数字资源供给五循环阶段的变量设置说明

通过上述高校数字资源供给五循环分析,对各阶段的关键特征要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转换/提取相关变量,形成开展本研究的变量体系,各变量来源与说明见表1。

3 实证数据及其OPLS-DA模型构建

对应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科研需求及其馆藏发展,在高校样本抽取方面,按行政地理区划抽取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7个区域,其中在每个区域抽取2~4所高校图书馆作为样本,抽取连续三年的数据作为分析内容。按照表1中各变量的定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相关变量数据见表2。

为进行OPLS-DA判别分析,首先需要对样本分类趋势进行探索。在本研究中,与高校图书馆建设相关性较高的“收获”指标适合作为样本分类依据,以“成果数量”“科研立项数量”“优势学科数量”作为数据支撑,进行样本分类研究。PCA模式为探索性分析方法,有助于对样本分类趋势进行预测。将三个因变量数据进行分析,以重要变量中的前两位进行积分图(Score Plot)绘制,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95%霍特林T平方分布(Hotelling’s T2)的置信水平下,未发现离群样本,同时体现出样本具有一定的分类趋势。

基于图1所示的分类方式,将样本分为两组进行OPLS-DA模型构建,形成模型积分图(图2),从图2可以看出,经OPLS-DA判别分析,在用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及分组过程中,解释能力并不强(R2Y(cum)=0.361),分组结果杂乱且数据较为离散。通过对分组方式重新调整,依照图2所示样本聚类特点,经多次调整和摸索,最终将样本分为4组,并建立了成熟稳定的OPLS-DA模型,同时对模型稳健性开展检验。在检验中首先通过200次置换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过拟合。结果数值较理想,表明模型无过拟合现象,可信度较高。对模型的残差正态概率图(P-P图)进行绘制,分布趋势接近一条直线,表明模型构建较为合理。

将样本分为4组构建的OPLS-DA模型,其模型的相关参数为:R2X(cum)=0.995,R2Y(cum)=0.572,Q2(cum)=0.419,表明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好、预测能力尚可,得到的积分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分为4组的样本能够较好地形成各类别的分类,第一主成分可以解释原变量77.7%的信息,第二主成分可以解释原变量14.7%的信息。模型的Loading Scatter Plot图(左)、DModX图(中)、X/Y Overview图(右)如图4所示,其中Loading Scatter Plot图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距离较近的变量为正相关关系,“多元创新项目”与“数字资源种类”属于正相关关系,距离原点越远,对分类影响则越显著。DModX图中无超过红线的样本,表明每个样本对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度。X/Y Overview图显示了模型的综合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

4 基于OPLS-DA模型数字资源供给样态分析

基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特点,选取OPLS-DA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分析。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整分类信息、优化模型变量等方式,构建了稳定性较好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取样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可以分为4种,每种均有其各自特色。“高校数字资源投入”“电子图书数量”“数据库数量”为模型贡献度较高的变量,“多元创新项目”与“数字资源种类”两变量具有正相关关系。OPLS-DA模型构建结果在解释供给五循环框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4.1 数字资源供给样态特征

在分类建模的4组样本中,可以得到较满意的OPLS-DA判别模型,表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可以分为4种,各样态特征如下。

样态一:数字资源供给力较强,知识生产与创新数量较高,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对高校学科建设促进作用明显。各图书馆年均数字资源投入金额均在3200万元以上,购买的数据库数量在370个以上,电子图书数量在240~735万册。

样态二:数字资源供给力强,知识生产与创新数量较高,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对高校学科建设促进作用尚可。各图书馆年均数字资源投入金额在2300~3200万元,数据库数量在170~370个,电子图书数量在650~970万册。

样态三:数字资源供给力尚可,知识生产与创新数量高,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对高校学科建设促进作用尚可。各图书馆年均数字资源投入金额在900~2500万元,电子图书数量在100~400万册。

样态四:数字资源供给力尚可,知识生产与创新数量高,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对高校学科建设促进作用不显著。各图书馆年均数字资源投入金额在1000~2000万元,数据库数量在70~300个,电子图书数量在366~700万册。

4.2 基于OPLS-DA模型分析结果对五循环各阶段的阐释

(1)数字资源需求阶段是循环的起点,在OPLS-DA模型中,需求阶段“高校数字资源投入”变量的VIP值最大,说明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循环要高度重视各方需求,要从综合分析需求的角度出发建设图书馆数字资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资源需求是供给五循环的起始维度,高校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更好实现供给五循环起点端的口径宽、硬件好、软件全的目标。

(2)在数字资源供应阶段,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的数量是数字资源供应的重点,但在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缺口,高校图书馆应在保量的同时进一步提质,进一步扩展供应方式,促进“数字资源+高新技术”两者融合发展。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资源供应是供给五循环的高层维度,资源和技术要素供给的核心突破口在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校要着重培育创新环境和创新土壤,以推动供给五循环承载端的针对性、创新性、吸引性的提升。

(3)数字资源服务阶段经模型分析,其仅处于锦上添花的地位,未能充分体现数字服务的优势,应借鉴智慧图书馆理念,提升数字服务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资源服务是供给五循环的中层维度,对图书馆人员的要求和理念的转变有较强倾向,该结果也反映了当前图书馆数字服务是其发展弱项,高校图书馆应着重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升数字服务水平,以布局供给五循环服务端的周到性、人性化、沉浸式体验。

(4)在数字资源使用阶段,由于其变量受到在校生数量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同时考虑到数字资源使用对本研究的OPLS-DA建模解释能力较弱,因此未引入使用阶段数据。数字资源使用是供给五循环的基础维度,核心指标包括使用时长、使用频率、下载数量等,以及隐性变量使用效率,均受到用户自身数字素养的直接影响,因此应通过提升用户数字素养的方式加强数字资源使用效率,以弥补供给五循环使用端的散在性、差异性、聚焦难等问题。

(5)在数字资源收获阶段,以成果产出、科研立项和优势学科为三个体现变量,经建模分析,证实三者对于循环的起始端的触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激励措施推动“需求—收获”建立良性循环,发挥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强相关关系,形成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涡轮驱动”。研究结果显示数字资源收获是供给五循环的核心维度,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效能主要通过该维度进行体现,高校应激励用户实现显性收获和隐性收获,以刺激供给五循环触发端的频次、效率和反馈。

5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路径

“教育+科技”的融合促进了高等教育结构、质量、效益多重优化的内涵式发展,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起到关键支撑作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是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智能性等特征。基于OPLS-DA进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研究,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全流程、全要素和全链条进行考量,表征了高校构建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体系的主旨。结合图书馆学新五定律的核心内容,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行为发生的五阶段循环。研究结果显示,取样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样态可以分为4种,每种均有其各自特征,体现了高校图书馆设置适切性目标的价值。运用OPLS-DA模型分析结果对五循环各阶段的阐释,厘清了“需求—供应—服务—使用—收获”的数字资源供给重心。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探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供给的路径。

5.1 优化数字资源目标设置

高校图书馆应该明确数字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包括增加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学术论文等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支持学术研究和教学等。(1)需要定期开展用户需求调研,了解用户对数字资源的需求和偏好,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数字资源的采购和服务策略。(2)聚焦学校的学科特色和研究重点,优化数字资源的采购和建设,针对特定学科领域,选择与之相关的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数字资源,以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求。除了电子图书和期刊,高校图书馆可以扩展数字资源的类型,包括学术数据库、会议论文集、学术视频等。(3)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数字资源,满足师生多方面的学术需求,从用户视角出发,聚焦服务质量[19],加强用户培训和指导,提升师生对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活动,如在线教程、研讨会、个别指导等,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及时关注学术界的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调整数字资源建设目标,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增加相关领域的数字资源,提供支持学术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的资源。

5.2 提供便捷的数字资源访问方式

图书馆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数字资源访问途径,例如建立数字图书馆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确保学生、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数字资源。(1)建立用户思维[20],创建一个直观、易于导航的数字图书馆网站,将所有数字资源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网站应具有搜索功能和分类浏览选项,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资源。(2)开发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图书馆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访问数字资源。应用程序包含搜索、借阅、下载和阅读等功能,提供便捷的用户体验。(3)确保学生和教师能够在校外或远程地访问数字资源。通过VPN、代理服务等,提供授权的远程访问权限,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访问图书馆的数字资源。(4)探索其他数字资源访问途径,如电子邮件通知、社交媒体分享链接、在线学习管理系统集成等,确保用户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访问方式,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资源。(5)将数字资源整合到主流搜索引擎的索引中,使用户可以通过常用的搜索引擎搜索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通过优化元数据和关键词标注,提高资源在搜索引擎结果中的可见性和检索准确性。

5.3 确定合理的数字资源采购计划

图书馆根据用户需求和学校的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数字资源采购计划。(1)与出版社、数据库提供商、电子资源供应商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最新的学术资源。(2)基于精准分析,采用适切度高的采购模式,例如采用DRAA集团采购[21]等。(3)建立明确的采购政策和准则,规定数字资源采购的原则、标准和流程。了解数字资源市场的供应商、出版商、数据库提供商等,收集信息并评估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内容覆盖范围、定价等方面的指标。(4)参考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和采购情况,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根据调研结果和市场情况,制定具体的数字资源采购计划。考虑资源类型、数量、质量、使用方式等因素,制定年度或长期的采购计划,并将其纳入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和预算安排。与供应商进行洽谈,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定价、授权方式、技术支持等。基于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获取更好的采购条件和服务。(5)在采购新的数字资源时,及时进行推广和培训,向用户介绍新资源的特点、使用方法和价值。通过举办培训班、编写使用指南、开展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用户对新资源的认知和使用意愿。

5.4 构建数字资源管理体系

图书馆需构建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资源获取、订购、编目、存储、检索等环节的规范和流程。同时,加强数字资源的版权管理和授权合规性,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1)制定明确的数字资源管理政策和规范,厘清数字资源的获取、订购、编目、存储、检索、使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原则和要求。确保资源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制定统一的数字资源编目与分类标准,以达到资源的准确描述和有效检索。例如采用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准和分类系统,如MARC、Dublin Core等,或者根据学校特点和需求制定自定义的标准。(2)明确数字资源的采购流程,包括需求评估、供应商选择、谈判与合同签订等环节,进一步确定采购流程的标准和规范,力求采购的透明度、合规性和高效性。(3)优化数字资源存储和访问系统,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存储和管理系统,搭建统一的资源存储平台,利于资源的安全存储和备份,便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访问。重视数据平台的搭建及运用,构建跨学科服务纽带[22]。同时,提供用户友好的资源访问界面,方便用户的检索和使用。(4)组建专业的数字资源管理团队,负责数字资源的采购、编目、存储、检索、服务和维护等工作,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障数字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张毅,陈丹.全球100所知名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23,42(5):71-81.

孙建军,李阳.数智时代人文社科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跃迁:从观念到行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50(1):45-57.

张华静,李杰.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增值服务框架构建研究[J].图书馆,2022(10):35-42.

王焕景,孙港.“数智”赋能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4(1):38-45,85.

RAMADHAN A, HIDAYANTO A N, EVIK C S,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tinuation to use and e-WOM intention of online library resourc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 a study in Indonesia[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22,48(6):102592.

COLLINSON T, PORTER H, WORK C K.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library subject pages: a flexible in-house system for guidance and resource discovery[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22,48(6):102453.

TYAGI S K, SHARMA S K, GAUR A. Determinants of continuous usage of library resources on handheld devices: findings from PLS-SEM and fuzzy sets (fsQCA)[J]. Electronic Library, 2022,40(4):393-412.

CLARK M. Developing a competitive resource: based view strategy for academic libraries[J]. Library Trends, 2022,70(3):304-322.

SCOULAS J M, DE GROOTEE S L. Faculty perceptions, use, and needs of library resource and services in a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23,49(1):102630.

LEWIS D W, BAICH T, PALMER K L, et al. The efficient 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cademic libraries: theory and practice[J]. Library Trends,2022,70(3):323-354.

唐鹏宇,李白杨.面向“双一流”建设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模式与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22,520(5):57-66.

曾永杰.宏—微观优化配置模型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6):77-81.

马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精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2022(12):104-110.

JOHAN T, SVANTE W. 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OPLS)[J]. Journal of Chemometrics, 2002,16(3):119-128.

MAX B, MATTIAS R, OLIVIER C, et al. OPLS discriminant analysis: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PLS-DA and SIMCA classification[J]. Journal of Chemometrics,2006,20(8):341-351.

黄智慧,王凤姣,龚蛟腾.高校图书馆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动因、效用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0(5):23-28.

陈建龙,邵燕,张慧丽,等.大学图书馆现代化指南针报告[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0(1):22-33.

程越欣,张晓阳,王正兴,等.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514(23):58-71.

曾粤亮,陆欣仪.基于SERVQUAL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3):51-62.

姜萃,刘华,介凤.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馆藏发展研究:以弗吉尼亚大学和普渡大学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23(11):84-88,96.

姚晓霞,刘娟娟.DRAA集团采购规范化建设及其成效[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41(5):33-40,48.

王昕阳,刘贞伶.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调研及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23(9):91-101.

冯新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数字化资源供给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IA22005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