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大单元教学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2024-09-15周涛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8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一、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大单元教学是指将某一主题或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多个课时的连贯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该主题或知识点。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性。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图谱;连贯性。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实践性。大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单元教学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运用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能够将不同的图形和几何知识点进行整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这一大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认识。其次,通过比较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平面图形的整体认知。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二)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大单元教学还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这一大单元时,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正方体、长方体开始,逐步引入更复杂的立体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面的数量、边的长度、角的度数等,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测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提高几何直观能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大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纸、拼接等方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圆形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掌握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说明大单元教学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运用效果,下面将以“图形的运动”这一大单元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图形的运动”这一大单元,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概念和性质,并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过程

引入阶段:教师通过呈现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引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图形运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阶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一个图形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进行平移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平移过程中的变化。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旋转操作,观察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应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概念进行解决。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大单元教学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