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 推动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4-09-15郭锐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8期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本文分析了“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希望为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思路。

一、理念及内涵

“五育”融合体现了教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教育方法,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形成一个协同互补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学习策略实践

(一)确定跨学科主题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实施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的第一步是明确跨学科主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等因素,选择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教育意义的主题。

结合热门话题。教师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话题,将之融入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例如,在奥运会或大型体育赛事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学习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并将相关体育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融合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蹴鞠、放风筝、踢毽球等,教师可以将这些项目融入跨学科主题,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注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体育话题。例如,结合交通安全周,教师可以设计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体育专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

注重学科融合。教师可以结合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语文、英语等,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跨学科主题。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篮球场地的尺寸,观察篮球场地的形状以及篮球架的结构等,将这些内容与数学学科的几何学知识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小学高段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然后要求他们撰写赛事报道或评论,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关注度和兴趣。

渗透国防教育。开展国防教育有助于强化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积极面对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例如,设计“快速跑——我是一个兵”体育课专题,立足“我是一个兵”主题,将“新兵初入兵营”“新兵训练”“受灾区运送物质”“喜迎胜利”等情节贯穿到快速跑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人民子弟兵的责任与担当,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强调合作竞争。跨学科主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教师可以设计团队比赛或竞技活动,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体验合作与竞争的魅力。

确定跨学科主题后,教师还应结合“五育”融合理念,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将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

围绕已确定的跨学科主题,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挑战性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机能,培养勇敢、坚韧的品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山地越野跑、攀岩等户外活动,挑战他们的体能和心理极限。

探究性活动。教师可根据跨学科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体育课上让学生探讨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证思维。

合作性活动。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设计一些需要集体协作的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接力跑等,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培养其沟通协作能力。

育人类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德育,将X2hTLnTq8dCsoJgdicwuO/UkXCOcDO5C4BrHmL7aNr0=道德品质的培养融入教学实践中。如举办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组织学生编排体育舞蹈、设计体育海报、用简易图文创作运动会绘本等,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培养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体育活动设计劳动实践项目。

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和挑战。

(三)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物质环境。教师应充分重视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的配备,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进行各类体育活动。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环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表达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关联环境。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挖掘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创设跨学科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小青蛙成长记”进行立定跳远的学习,设置“小蝌蚪找妈妈”(设置情境同时分配角色扮演,进行热身)、“小青蛙学本领”(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小青蛙抓害虫”(拓展练习,比赛)、“小青蛙回家”(放松游戏,小结)等环节,开展与语文、体育、音乐学科的关联学习。

总之,在“五育”融合背景下,落实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要重视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灵活运用跨学科教学策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

(四)开展合作与评价

在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1.开展合作活动

设计合作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调整合作策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培养合作意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承担责任,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2.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在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观察,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施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获取学生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鼓励自主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策略,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