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促教学 以教学促发展
2024-09-15李国政李少臻
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应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2021年1月,冯恩洪西安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东城一中”)成立。在冯恩洪教授的带领下,东城第一中学坚持“名师引领为先、课型探究为主、学生发展为重”的理念,注重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形成了符合校情实际的特色教育教研模式。
日常教学重德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实现德育目标,把自然的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立规矩、标准化。规矩原指木工使用的工具,规是画圆的工具,就是圆规;矩是画方的工具,就是木工使用的三角尺。后来引申为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对学生而言,规矩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学生只有讲规矩、守规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扬。2.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的人”。引导学生乐于接受新观念,适应社会的改革与变化;面向现在和未来,既能维护个人尊严,又尊重、信任他人,加强集体责任意识;对待劳动,既能将之看作是获得收入的手段,又能将之当作是施展自己才能的途径;对待学习和工作,有责任感,注重效率;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3.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中国人。在日常教学中,应给学生树立“我是中国人我骄傲”的思想,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崇洋媚外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冯教授鼓励教师将德育融进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在笔者讲解高中物理“追寻守恒量——能量”一节时,冯教授指导我以戍边烈士陈祥榕生前的战斗宣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作为引题,教导学生“祖国的领土完整也必须是守恒不变的”,“我们不会侵犯他国领土,更不允许祖国的领土完整受到威胁,作为一名中国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核心素养进课堂
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认知素养、合作素养、实践素养、创新素养。认知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对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对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方法训练学生的认知素养,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逻辑推论、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等几个环节训练学生的认知素养。合作素养包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实践素养则要求学生学以致用,从课本走向生活。创新素养是创新思维、提高能力,对过去的旧思维和既有经验改造升级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冯教授帮助工作室成员建立“东一好课堂”,尊重来自学生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实现认知素养、合作素养、实践素养、创新素养的思维提升。
因材施教促成长
同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预习后,教师对“学生在哪里”这一点把握的精准度,决定了一堂课质量的高低。这要求教师找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让每个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时,必须设计多个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分类推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同学帮助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由教师精讲解决。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关注每个人的发展,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分类推进,使全体学生得到共同成长。同时,学生各有所长,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鸭子学游泳,让兔子练长跑,让老鹰学高飞。冯教授提出的“社团超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点,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发挥自身优势,在被肯定和被赏识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扬长避短,取得长足进步。
以爱育爱铸辉煌
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作为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清晨,我们迎着曙光来到校园,看到一张张如花的笑脸,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们精心呵护、细心陪伴、耐心帮扶。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充满爱心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理解爱、感知爱,并具有爱他人的情感和能力。若将学生比作一棵树,那么教师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的浇灌,才能帮助学生成长为参天大树,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在冯教授的提议下,爱心跳蚤市场、爱心家访活动、师生爱心卡设计活动等都为师生建立了一座座美丽的爱的桥梁。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和谐发展,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如果将知识比作大海,相信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东城一中必将呈现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