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改革赋能洛南教育
2024-09-15刘安明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努力破解制约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今年年初,洛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总结凝练的基础上,提出把“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作为深化全县教育体制“小切口”改革的重大举措。洛南县委县政府印发了《洛南县“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洛南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为全面开展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该县的这一决策与国家及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意见和规定相吻合,适合洛南教育现状,目的就是要通过此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优化全县教育环境,助推教育质量提升,实现全面育人目标。这项决策一经形成,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在全面实施过程中为洛南教育注入了巨大能量,带来了无限活力。
注重教育引导,营造舆论宣传氛围。在“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动员大会结束后,洛南县教体局通过“洛南融媒”“洛南城乡事”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倡议书,广泛动员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各镇(街道)、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教师、家长、社会密切配合,并通过传统媒体积极报道相关内容,为持续常态推进工作营造了舆论氛围,奠定了群众基础。
坚持“管疏并重”,让手机管理更有温度。坚持“管疏并重,一校一案”原则,制订了“学生手机出校园”管理规定和违规惩戒办法,原则要求学生入校不带手机,教师教育教学期间禁止接打手机,违者给予严肃处分。为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无手机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问题,县政府出台政策,县教体局协调电信、移动等公司,免费为全县规模较大的学校及部分寄宿制学校安装电子产品检测门16座,插卡电话487部、可视电话66部,免费为有需求的学生办理具备通话功能的校园卡、电子学生证、亲情卡15188张,每人每张卡享有最多三人的通话权限,学生和家长亲情连线、互动通话和家校热线电话费用由县财政专项经费保障。对于特殊情况确须带手机进校的学生,学校配备手机收纳箱,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采取使用申请申报和用后集中管理的措施。同时,要求各校要合理安排,定时开放学校网络教室及电子阅览室,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目前,这种“管疏并重”的手机管理模式运行通畅,家长配合密切,社会反映良好。
充实教育内容,拓宽体育劳动渠道。全县各学校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配足配齐了专兼职体育健康及劳动课教师,严格按照要求开设体育健康及劳动教育课程。学校不断加大投入,改造场地、增添器材,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地和设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竞技活动,一些学校体育社团的武术、跆拳道、轮滑、腰鼓、跳绳、踢毽子、拔河、滚铁环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经久不衰,乒乓球赛、足球赛、气排球赛、田径运动会等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学校利用校内资源,划分班级责任区,组织学生开展环境卫生打扫、校内植绿护绿、花园松土浇水、垃圾捡拾分类等日常生活劳动,布置力所能及的“我为父母洗脚、扫地、帮厨、整理学习及生活物品”等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亲敬老的优良品质。学校在引导学生开展校内生活劳动的同时,还创新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全县共开发启用劳动教育基地(实训基地)65个,劳动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学生热爱劳动、亲近自然、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基本形成。
鼓励个性彰显,争创特色整体推进。在此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各学校主动结合校情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创新举措,挖掘潜力、不拘一格地组织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西街小学组织学生到县图书馆开展“阅读点亮梦想,书香丰盈人生”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远离手机、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并根据学校自身场地、器材、师资等情况编排了别具一格的“朗诵操”,以古诗文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做操时跟读朗诵,将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洛南第二小学的厨艺教室成了学生开展劳动的特色鲜明的实践场所。华阳思源实验学校、第三中学、第二小学开辟的校内“开心农场”为学生开展种植活动提供了广阔天地。洛南中学开展“学做一道菜,快乐心头来”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掌握1~2项生活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洛南县职教中心实行封闭管理,该校对各班配备学生手机收纳箱等管理措施效果明显,学校腾出校内停车位,新增篮球场、排球场6个,安装乒乓球台10套,并组织开展“体育用品大礼包进宿舍”活动,为全校175个宿舍的学生发放体育活动器材2000余件;他们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的优势,利用学校现有各专业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生产劳动,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洛南中学、城关中学、西街小学、第二小学、城关街道中心小学等学校分批组织学生到城关街道窑底村农耕体验园认领地块,开展种植生产活动,主动把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向校外拓展,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严格工作要求,加强督评考核激励。此项工作自实施以来,得到了洛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常委月例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听取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安排部署,县委政法委书记李福军、县政府党组成员景建民等多次到校督查指导,坚定了各学校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县教体局将“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纳入2024年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和日常督查重点内容,常态化开展督查。县政府教育督导办专题印发了《关于开展“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专项督查的工作安排》,实行“周评比、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编发工作动态,通报工作情况,对落实不力的学校及相关责任人,严格按有关程序追责问责,确保“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工作有序常态开展。
凝聚各方合力,不断总结完善提升。加大工作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并掌握学校情况,收集整理学校一手资料,探索家校社共育的方法路径,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各司其职、主动担责、凝聚合力的良好工作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并日益壮大。洛南县教体局印发阶段性重点任务清单和推进工作指导意见,及时总结凝练,形成经典案例,加强交流推广提升,持之以恒抓细抓实,确保取得实效。
在开展“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的近半年时间后,学生自律意识明显增强,身心素质明显提高,近视率、肥胖率明显下降。下一步,洛南将持续强化认识提站位,加强领导增合力,严格规范强管理,挖掘资源抢先机,总结凝练建体系,加强督导创特色,搭建平台促提升,全力把“学生手机出校园 体育劳动进校园”工作,持之以恒抓实抓细,丰富内涵见实见效,努力开创洛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