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2024-09-15冯丽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8期

“家门口的五幼一天比一天好,下学期我要让孩子在五幼上学,不仅离家近,还能省下不少钱。”家长口中的五幼是华阴市第五幼儿园,一所于2022年秋季开园招生的公办幼儿园。

2011年之前,华阴市城区仅有3所公办园(含1所部队园),上公办园成了老百姓的心头难事。为此,华阴市铆足劲推进了四期学前教育行动。按照行动规划,华阴市在城区总投资2.38亿元,新建6所公办园(目前已投入3所),辐射5个连片居民区;在农村,精心实施薄改能力提升“114”工程(每个镇办重点建好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3~4所村小、教学点或幼儿园)。同时,对民办园收费标准划定了上线。

一揽子措施下来,华阴市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6.3%,普惠园幼儿占比达到93.6%。从数据可看出,局面已大有改观。

“当下我们借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之际,对标对表,举全市之力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华阴市教体局局长吴永涛对华阴市的学前教育勾勒了新的图景。

一切以儿童为出发点

以幼儿为中心是学前教育的根本。记者走访的三所幼儿园,或环境创设或空间利用或园所管理,每个细节都是华阴幼教人专心于儿童无声胜有声的见证。

太华中心幼儿园是2012年由中心小学的一角改建而成。走进幼儿园,嵌有彩虹跑道的人造草坪、形态各异的七彩风车、悬浮地板拼装的篮球场瞬间映入眼帘,如同打开童话世界的大门,缤纷多彩。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在摇曳的竹林里或玩耍小憩,或尽享美食,让人忘却了这原本是墙绘。

正午时分,骄阳似火。太华中心幼儿园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小朋友的鞋子。“孩子们爱跑,玩耍一上午脚都出汗了,我们趁他们午睡时,把这些鞋子晒一晒、杀杀菌,晾晾味道,再穿起来会舒服很多。”园长雷亚莹不经意的谈笑充满了教育的温度。充满温度的远不止此处,在该园户外体能区上方,一张偌大的遮阳网在炎炎夏日给幼儿园带来了凉爽。“装上遮阳网,体能区就相当于一个大的室内空间,有利于孩子们在炎热的天气里进行户外活动。”雷亚莹说道。

和太华中心幼儿园不同的是,华阴市中心幼儿园是一所新建园,场地大、器材新、教师队伍年轻,不过“新中”同样有“心”。

该园综合楼入口处一侧的“融洞”书屋有序摆放了《章鱼先生卖雨伞》等绘本,借阅本上留着孩子们独特的借阅记号。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奇妙的水》等册子展示了孩子们的“阅读果实”。书屋一角挂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服。“这里原本是学校的荣誉墙。”园长司艳妮讲了“书屋”的由来,“有一天放学,一个孩子站在这里一边等待家长,一边读绘本,这个场景让我们意识到,把这个地方改成属于孩子们的空间会更有价值。于是这里就变成了阅读角和表演区,成了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地方。”

华阴市第五幼儿园的教室有198平方米,活动区与卫生间、盥洗室相通,属于开放式的结构,但整个空间闻不到一丁点儿异味。园长晋红表示,奥秘在于“6s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孩子和老师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必须简洁、明了、规范、有序、优美、安全。久而久之,师生就养成了最优的习惯。在此处,记者还看到,卫生间和活动区用的拖把和拖把桶、扫帚分别有序摆放在墙角,活动区、卫生间、盥洗室的抹布、手套分开挂在墙上。所有空间每日进行两次保洁,每次保洁进行三遍:第一遍打扫,第二遍消毒,第三遍用清水再抹一次。消毒液置于高处。记者还注意到,教室墙角、户外的空调安装栏以及其他可能会磕碰到孩子的地方都装上了防撞材料。这些细微处藏着的是师者之心。

匠心于游戏和课程

随着户外活动的乐曲响起,华阴市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撒欢似的跑向操场。不一会儿,泥巴区幼儿的雨鞋沾满了泥巴;“智取华山路”游戏区,孩子们有的攀爬、有的匍匐前行、有的跨跳,尽管额头上沁满汗珠,但丝毫没有离开之意。女孩们捋一捋凌乱的头发,和男孩子一同一次次地要与“艰险之路”作个较量。此时的“云台山庄”已经炊烟袅袅,大班的一名幼儿有模有样地翻炒着胡萝卜丝,飘出的香味吸引来多名幼儿,不过得给“收银员”“交费”后才能用餐。“服务员”刚端上桌的胡萝卜丝眨眼间便光盘了。“老师,‘服务员’没把衣服收拾好,还有那里没有打扫干净。”“那得扣掉3元工资。”刚领了工资的“服务员”脸上瞬间“晴转阴”……操场上好不热闹。

“根据园所融于生活、融于传统、融于未来的‘融动’办园理念,我们将校园划分为32个自由区和6个规定区。规定区有游戏规则,两周轮一次。老师留意到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待孩子返回教室后‘团讨’。像用餐需要交费、没有收拾好要被扣钱等,都是由孩子和老师‘团讨’出来的主意。”华阴市中心幼儿园保教中心主任李蒙谈了活动区域设计的初衷,“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自由区尽情释放天性;在规定区学会寻找伙伴,商量玩法,学会思考、合作、表达,获取生活经验。”

2022年以来,华阴市吹响了内涵建设的冲锋号,印发了《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提高户外体育游戏质量,要求游戏要科学化、生活化。华阴市中心幼儿园户外游戏就是以游戏为载体实施高质量保教活动的生动缩影。

园本课程建设是难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华阴市各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也都有了各自特色。像华阴市中心幼儿园依托本土华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发了“我是中幼娃”“我是华阴娃”“我是中国娃”园本课程,希望在幼儿心里种下爱自己、爱园、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在园本课程的基础上,各班“自由发挥”。以中班“我是华阴娃”为例,六个班内容各不相同,分别包括“华阴美食”“智美华阴”“华阴地图”“家乡的树”“华阴民俗”“家乡建筑”。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有集中教育、研学、美术、阅读、“团讨”等形式。在太华中心幼儿园园长雷亚莹看来,他们园的孩子多是农村孩子,更应该引导他们欣赏美。于是,除环境创设外,雷亚莹在园所文化和课程上下功夫琢磨,提出了“竹文化”——希望孩子们向下扎根,向上迎风节节生长。立足竹文化,探索了竹之画、竹之梦课程,像华阴素鼓、非洲鼓、儿童画都在课程内。也从幼儿的生活出发,生成了“筷乐之旅”课程,包含了“筷乐出发”(筷乐探索、筷乐调查、筷乐种类)、“筷乐行动”(筷乐学习、筷乐实验、筷乐游戏)、“筷乐成长”(筷乐设计、筷乐变身、公筷公约)3大板块9项具体内容。华阴市第五幼儿园开发的“与光相遇 如影随行”“童心‘鞋’力本领大”等课程走上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师范生的课堂。“在课程建设上,我们从之前完全按照专家编写的内容进行保教转向结合幼儿的兴趣、问题、生活出发做一些契合园情的探索。”园长雷亚莹深有体会,“规定+自选为园本课程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呕心于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有一些自以为很赞的环境创设,可孩子们的关注点却往往和自己的预设大相径庭,甚是苦恼。《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运用大量图片和实际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创设学习环境和建构课程的知识。”华阴市第五幼儿园张倩老师与同事分享了阅读体会。华阴市华峰幼儿园刘玉青老师也在计划着“暑期充电”。

幼教要高质量发展,教师是关键。阅读、培训、课题、教研、师徒结对……这些常规的“强师法宝”在华阴各幼儿园一项不落地实施。为了给教师成长“加码”,华阴市从市级层面打出一套“组合拳”,“首招”便是开展全员培训。华阴市的全员培训分为常态化培训和暑期培训,前者侧重提升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如半日活动设计、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舞蹈编排等;后者侧重内涵建设培训,如园本课程建设、保教质量评估、幼小衔接、园所安全等。“常态化培训聚焦个人专业能力发展,必须人人达到相关要求。暑期培训促使教师、园长对园所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新的思考,引导他们为新学年规划好发展图景。”华阴市教体局党委委员张扬表示。此外,“名园+”“名师+”行动,也带动引领镇办中心园和农村园教师同步成长。该市还连续多年举办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不想止步于此,还想进一步获得更大发展。”局长吴永涛说道,“正当我们寻求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之道的时候,我们留意到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便想方设法将这个项目争取到华阴开展。”

5月9日,对华阴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激动的一天。346名陕西省名校(园)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同华阴市304名“种子教师”形成一对一、3年期的结对帮扶。幼教五大领域30名教师将“苦练3年功法”。局长吴永涛期望着:“他们个个长成参天大树,带出一支幼教强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