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学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2024-09-15李涛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8期

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呈现出“满堂灌”和反复刷题的倾向,教育被窄化,失去了本来的生机与活力,也带来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压力增大、学习质量不高、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弊端。

2021年两办联合下发了“双减”文件,要求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课内和课外学业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时代命题。

面对教育现状和新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乐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其核心是“乐学习、会创造”,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一、“乐学教育”的理论支撑——尝试吸收中外教育名家的理论精华

(一)中国传统教育认知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阐述了一种观点,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观点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且“乐之”为学习的最高境界。

墨子将人类知识获得的路径分为“闻知、说知、亲知”,即依靠前辈传授(闻知)、同伴辩论与自我反思(说知)、亲身经历获得(亲知)。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把“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纳入学习成长评价。

(二)国外教育研究实践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快乐是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记忆力更强,并能更好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最好。

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共同体对话是学习的关键,并强调共同体间地位平等、相互帮助,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共同成长与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强调经验、观察、参与与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乐学教育”的整体设计——尝试实现目标、课程、教法、学法“四位一体”的融会贯通

教师“乐教”:热爱学生,精于专业,追求卓越。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外,强化师生合作学习下的“讨论、体验、实验、探究、角色扮演、对比学习、游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守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多元的教法成为“乐学”的前提。

学生“乐学”:知恩懂礼,乐学善思,合作创新。在传统的引导学、自主学的基础上,强化生生合作学习下的“听、说、读、写、玩、演、讲、唱、画、辩”等多种方式,强调学生之间平等民主、互相帮助,使开放的学法成为学生“乐学习、会创造”的基本路径。

课程“乐动”:“五育”并举,课程融合,科创实践。“乐动”课程也称“乐思知行”课程,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主题化”的实施策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际理解为基本建构内容,按照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提出的用10%的课时进行“融合课程”“实践课程”的要求,强化课程融合与课程实践,特别注重人工智能课程、科学拓展课程的实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学校课程的生活化、实践化、整合化。

三、“乐学教育”育人路径的实施与评价——以“段式、层级、模块、维度”构建综合化育人模型

(一)“三层级模型”助推“乐学教育”体系建构

学校提出了“低中高三层级”育人体系建构模型。低段“趣学”,以游戏法、实践法为主,注重互动中的知识生成;中段“会学”,强化在合作探究、素养提升中形成能力、点亮智慧;高段“志学”,注重从知识与素养中,凝练思想,化作行动,润泽生命。

(二)“三段式教学”促使“乐学教育”有效实施

各学科聚焦“乐学”理念,均找到了教学突破点,如快乐语文、说数学促思维、活力英语、效能体育、智慧美术、融创科技、理趣科学、律动音乐、明德道法等。探索出了“低中高三段式”进阶化、模块化实施路径,如语文课堂在低段形成了“快乐识字+多方式朗读+写字写话指导”的方式,在中段形成了“朗读感悟+要素交流+读写结合”的方式,在高段形成了“单篇鉴赏+阅读拓展+以文化人”的方式,知识、素养、情怀蕴含其中,春风化雨,立德树人。以语文阅读为例,低段以趣味阅读、绘本阅读为主,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中段以儿童文学、寓言、童话、科学家的故事为主,激发情感,开阔思维;高段以中外经典名著、基础数学、物理及科学阅读为主,启迪智慧,塑造品格。再以“说数学促思维”为例,低段:说信息、说问题,注重实践,趣味表达;中段:说关系、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高段:说逻辑、说思想,提升认知,润泽生命。

(三)“三模块课堂”为“乐学教育”提供必备要素

“乐学教育”强调学生互动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在突破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乐学课堂”的必备要素,即讲授尽量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自主合作探究朝着三分之一的目标发展,还有三分之一以练习巩固拓展为主。在教学重难点处增加“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讲一讲、评一评、考一考”等互动学习方式,并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小组展示评价,促使学生在交流、展示、相互评价中学习借鉴,使其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来自同伴之间的活力与温暖,并获得同学间的相互帮助等。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带动下,学校每个学科都强化了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建构,如“说数学 促思维”课堂形成了“乐学”教育理念下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讲题、实践编题”的基本实施路径;“理趣科学”课堂也形成了“乐学”教育理念下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关注体验、问题导向思维建模、注重表达提升思维”的实施路径。

“乐学教育”还强调知识学习后的团队活动,注重实践体验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各个学科“一单元一实践”“一月一研学”“一季度一项目”等综合化、实践化、项目化、主题化学习已成为学校教学亮点,成为学校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源头活水。

(四)“三维度评价”促使“乐学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减负

“乐学教育”弱化“唯分数”的评价,重构了评价体系,确立了以“学科综合评价”为基础,兼顾“项目活动评价”和“行为实践评价”的“三维度”评价体系,落实“知恩懂礼、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学生发展目标。每学期末,每个学科都会进行综合性评价,如语文除试卷占30%外,儿童文学阅读、古诗词背诵、融合性活动等都被纳入语文综合评价。同时每周进行以行为习惯为评选内容的最美少年评价,每月开展劳动参与、社会研学等情况的评价。每年还给每个学生至少提供一项社团课程,并开展相应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信息科技“编程活动”,英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等,推动“乐思知行”课程深入实施,促使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开放的思维,成为具有中国根基、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2014年,西安经开第一小学开启“乐学教育”实践,经过10年时间,“作业少、素养高,乐学习、会创造”成为其最突出的办学特点,得到社会、家长、上级的高度肯定。由于“乐学教育”在区域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20年西安经开第八小学将其应用于办学实践,短短四年时间,经开八小也成为区域内创新性极强的一所学校。2022年“乐学教育”走进经开十八小,两年时间,获得区域内家长的高度认可,每一个生命都呈现出精彩绽放的状态。

总之,“乐学教育”是教师精讲下的经验传承,是生生共同探究下的文化相遇,是情感融合下的生命眷注,是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下的个性绽放,是一幅气韵生动的生命盛景。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