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者之路

2024-09-15李志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8期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赋予教师崇高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经验、知识,更要有扎根中华大地的教育情怀、卓越的教育思想、坚守课堂的职业操守……教师要认真走好这样一条师者之路,以阅读滋养底气,用博学夯实才气,以自身境界涵育精气,用不断思考孕育灵气,深入践行教育家精神,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可堪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

阅读滋养底气。不读书,不读有深度的书,便无法拥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无法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更无法拥有独立思考的品质和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阅读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助推器”,又是激发教师内生力的重要支点,更是滋养教师积极生活的源头活水。教师阅读要着眼学科教学技能、方法、策略、工具等“有用”内容,更要关注人生哲学、生活美学、历史地理、心理探究等“无用”内容。正是这些看上去与教学非直接相关的“非功利性”内容,能够丰盈教师的精神山水和生命底色,让教师对教育拥有更宏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感知。

博学夯实才气。才气,是向内的选择,更是向外的表达。向内是储备,向外是展示。储备知识,锻炼技能,都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加深知识储备,可以帮助自己判断正误,明理知事;强化实践锻炼,可以增加人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不仅自身要躬耕实践,一以贯之,还要善于带领学生一起读书学习,内外兼修,将“山中景”变为“心中景”,继而呈现“笔下景”。

境界涵育精气。精神境界越高,越能赋予人自身生命价值,更能凸显时代印记。身在学校,心在课堂;与生同乐,共同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读懂书中的故事情节,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主人公理想的精神之气,从而促使学生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语言的灵魂不在于文字的表面意义,而在于其背后的精神之气。文章从字面上看到的是现象,从内容中折射出的思想境界才是本质。教师应注意引领学生从课堂内外的素材中发现、捕捉、理解、消化并吸收那些隐藏在情节背后的思想,提高自身境界。

思考孕育灵气。时空变换,四季轮回,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事物反映不同的思想。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对文化的全面认同、对文章的深刻体悟,都是孕育灵气的源泉。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考,感悟学生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顺畅地与文本对接、与文学同步、与文化接轨、与人心相随,将课堂知识投射到现实社会,进而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根植于心中。教师要用切身的体验和感悟去品析一词一句、一篇一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呵护学生的灵气,滋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认同,引导他们捕捉语言的本质和文章的精髓,最终实现从懵懂困惑到心智大开,从无从下手到妙笔生花的转变。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从终身学习中汲取更多营养,经受精神洗礼。走好师者之路,善于积累,勤于思考,乐于阅读,勇于实践,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