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推荐时代以网络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

2024-09-14李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3期

摘要:在分析算法推荐负面影响的基础上,说明算法推荐时代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性。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算法推荐原理内容为例,设计一个基于网络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介绍算法推荐的本质、特征,进行协同过滤算法推荐实验,并用伪代码进行算法实现。最后,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推荐技术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如何做到惕厉自省,不沦为技术的附庸。对实际教学效果分析表明,设计的教学案例对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网络信息应用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算法推荐;网络素养;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3-0154-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算法推荐时代与网络素养

算法推荐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产物。算法推荐旨在解决信息过载问题,通过个性化推荐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更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成为数字时代的标配,广泛应用于新闻资讯、短视频平台、电子商务、社交媒体、音乐影视等互联网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基于算法的内容推送,已经占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70%左右[1],算法推荐时代已然来临。

算法推荐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推荐过程隐蔽、信息把关缺失、信息内容同质、价值判断失效等弊端[2]。大学生虽然能够感知到算法的存在,但缺乏对算法推荐技术的深层认知,导致在网络行为和思想观念上受到算法的操纵和控制,容易出现过度消费、上网成瘾、泛娱乐化、信息窄化、网络圈层化等问题[3]。为有效应对算法推荐带来的诸多挑战,使大学生免受算法推荐的负面影响,加强算法推荐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网络素养,是网络空间德育建设的要素。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主要指大学生具备合理的网络认知、能够捕捉筛选整合信息资源、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理性运用信息资源参与日常生活的素养[4]。随着“算法推荐时代”的到来,网络素养的内涵还应包括对算法的感知、正确认识算法推荐原理和对算法操纵的反制能力[5]。因此本文认为网络素养的内涵包含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网络信息应用技能四个方面。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该课程涉及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涉及面广,开展有关算法推荐介绍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掌握热点技术原理的专业技能,又能顺势切入并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2 融合网络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设计——以算+PetgCfawTB4GCfUcQWJhw==法推荐原理介绍为例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第六章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开展算法推荐技术介绍的教学内容。

2.1 教学目的

以协同过滤算法为例,讲解算法推荐的基本原理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培养算法意识、算法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算法推荐的本质、特征[6];2) 通过算法推荐实验及伪代码式算法实现,明晰算法推荐系统运行机制,提高网络信息应用技能;3) 从技术层面分析算法推荐导致的负面影响,辩证看待算法推荐技术;4) 明辨网络舆情中,算法推荐的影子,不被“带节奏、走歪路”,不断提升网络素养[7]。

教学过程中在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8],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1) 网络信息辨别能力;2)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3) 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4) 网络信息应用技能;5) 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过程

1) 向学生介绍算法推荐原理。在互联网时代,基于算法的内容推送,具有精准、高效、应用广泛的特点。图1描述了教师介绍算法推荐系统的三要素及其运行过程。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基于网络素养培养的教学,图1中粗体字显示活动中包含的网络素养培养内容[9]。表1详细说明了算法推荐原理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的网络素养培养内容[10]。

2) 给定一组数据进行算法推荐实验,并进行伪代码实现。给定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协调过滤算法的推荐实验[11],可以分组按照图2的步骤完成。图2中粗体字显示的教学活动表示融入网络素养培养内容。

由于大一新生不熟悉编程语言的应用及环境,针对此种情况,让学生利用伪代码进行算法实现。既可以帮助其理解算法和程序逻辑,又不拘泥于具体的编程语言细节,而达到理解算法流程的教学目的。下面两图是对算法伪代码的逻辑做演示介绍。

2.3 对学生所具备的网络素养能力的评量

为检查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网络素养能力进行评量[13]。

1) 网络信息辨别能力;2)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3) 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4) 网络信息应用技能。

3 教学案例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此教学案例已经应用到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大一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参与教学的班级是2023级消防政治1班、2班共155人。为验证此教学设计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能力,设计了一个评价量表[14]来科学评价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网络信息应用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评价量表对不同类别的每个回答给一个分数。

学生需要完成“前测-参与教学-后测”三个主要的活动。学生完成前测和后测活动后,根据表4进行评量,对学生前测和后测成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差异分析和显著性检验[15],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在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网络信息应用技能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网络素养培养有促进作用。

4 总结

通过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践,使学生了解算法推荐技术的本质、特征、算法实现,提升自身对算法推荐技术的认知水平。学生明白算法推荐隐蔽性、逐利性、价值判断时效性的特点及其存在的技术缺陷后,能够理性思考、辩证看待算法推荐技术,其网络素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在算法推荐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提升是一个长期地、系统地、多层次、多方位地培养过程[16],需要学校教育、社会引导、家庭培育、自身内化等社会多元主体协作,才能让大学生网络素养与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等新技术发展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南漳新闻网.互联网平台越来越“懂”用户吗?我们需要怎样的算法[EB/OL]. http://www.hbnz.gov.cn/xwzx/nzwx/202011/t20201126_2327440.shtml.2020-11-26.

[2] 张欣.算法推荐背景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2.

[3] 朱红涛,李姝熹.信息茧房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8):141-149.

[4] 代枫.算法推荐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甘肃教育研究,2023(1):4-7.

[5] 刘纹.“信息茧房” 对大学生“三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2.

[6] 邹慧敏.自动化算法推荐的风险审视与规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3(8):132-133.

[7] 王思北,阳娜,周琳,等.大数据“杀熟”不能再“杀”了,算法推荐不能乱“推”了[N].新华每日电讯,2022-1-7(7).

[8] 李霞,孙秋凤,周巧扣.初探课程思政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1):177-179.

[9] 杨超.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设计[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38(3):86-91.

[10] 鲁亚华.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形成的课程化实践[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1(3):9-11.

[11] 塔娜,唐铮.算法新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12] 张梦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载体及机制研究[J].新闻世界,2023(6):112-115.

[13] 李爽,何歆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1):62-74.

[14] 刘晓辉,陈俊萌,张宗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23,44(9):77-81.

[15] 滕晓雪,闫志明,张铭锐,等.青少年网络素养评价:指标、工具及未来研究进路——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3,33(1):14-20.

[16] 陈琦,熊回香,代沁泉,等.平台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7):75-87.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