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需求的网络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4-09-14李黎吴兆立王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3期

摘要:本文通过采集与网络工程技术专业高度相关的人才招聘需求数据,详细分析岗位所需核心技能及岗位职责要求,结合网络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以“政行校企”多方联动育人机制为抓手,融通“岗课赛证”构建课程体系,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探索出一套适应网络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新阶段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职业需求;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网络工程技术;政行校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3-015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2019年5月,国家正式开启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国以职业(技术)命名的大学从15所增长到32所。2021年初,教育部相继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等政策文件,将职业本科教育实质性推进了一大步。

至此,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体系中出现了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和职业本科这三种类型。其中,职业本科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特性,它是一种以职业主义为导向、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本科阶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决定,高职升本是形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内涵。质量始于目标,科学准确地制定并实现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本科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网络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效益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行业对网络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维、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需求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同时,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也要具备仿真交互技术、人工智能、创新互动平台、区块链技术及云计算方面的技术知识,对于创新型复合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准入标准也将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随之进行适配性调整,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具备、掌握新发展时期的必需技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未来,既具有扎实网络工程专业技术技能,又具有多领域知识、可应对复杂场景化问题的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将成为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主要需求对象。

2 网络工程技术人才职业需求分析

为充分了解网络工程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全貌,本文以基于网络工程技术的抽样调查为主要方法,以社会主流招聘网站为主要渠道,采集了与网络工程技术专业高度相关的人才招聘需求数据,经过数据清洗、筛选后,总共涉及21 532家企业的有效职位数量74 980条,211 807个潜在岗位需求,经检验,数据质量符合数据分析要求。最后,将得到的数据通过分词之后使用Word Cloud进行可视化,得到相关岗位需求、数据的词云图如图1、图2、图3所示。

2.1 岗位需求总体分析

在此次数据采集样本中,要求本科层次的职位信息总共45 896条,涉及潜在岗位量133 833个,占样本数据中岗位需求总量的63.19%。从整体需求来看,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技术领域相关的职位信息共74 980条,涉及潜在岗位量211 807个。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需求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网络管理员、网络运维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等,另有部分高级职位如解决方案工程师、网络架构师、售前专家、售后专家等。其中,从职业本科层次需求来看,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的职位信息总共45 896条,占样本总量的61.21%;涉及潜在岗位量133 833个,占样本数据中岗位需求总量的63.19%。职业本科的毕业生初期可从事网络管理运维、网络安全运维、网络测试、网络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3至5年之后可以从事网络架构设计、网络解决方案设计等高阶工作或相关领域的管理工作。

2.2 岗位核心技能分析

结合采集到的人才招聘需求数据流,从图2中可以看出,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经验、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调试设备、网络安全、路由交换、网络设备、防火墙等关键词上。

通过对采集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岗位对职位技能的核心要求如下:①熟悉TCP/IP协议、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的配置及原理,精通OSPF, BGP路由协议的使用及排错,具备规划、部署、调试数据中心规模以上网络的能力。②熟悉当今主流的网络互联设备(如Huawei和Cisco等大型通信厂商的主流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熟悉Linux系统的管理维护,具备构建、管理和维护、网络故障排除、服务器上下架、综合布线相关工作能力;③熟悉主流网络安全技术,包括ACL、802.1X、NAT、VPN、上网行为、负载均衡等,并具备实操经验;④熟悉主流网络安全产品,包括对Huawei、Cisco、深信服等主流厂商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并有实际实施及运维经验; ⑤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及执行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2.3 岗位职责要求分析

通过对样本企业发布的典型岗位职责数据进行统计,探究了企业行业对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岗位职责,从图3可以看出,突出的核心词汇集中在“实施”“调试”“维护”“管理”“优化”“安全”“架构”“部署”等关键词上,并且主要针对“网络产品、“网络系统”“服务器”“防火墙”“安全”“项目”“故障”这些软硬件资源或应用场景。

进一步提取出网络工程相关岗位的核心职责有:①负责与通信网络相关的业务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组织和指导;②负责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配置、管理和排错、网络系统集成、运维技术支持;④负责数据中心及云平台的网络架构规划、设计与建设,集成实施并持续优化;⑤定期分析评估网络系统运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降低系统运行风险;⑥负责对公司全球骨干网、客户SD-WAN组网、零售等进行远程网络监控和维护;⑦负责MPLS-VPN城域网的网络设备和SDN网络控制器的日常维护、排错以及处理过程中的定位、协调,响应MPLS-VPN城域网核心和汇聚层故障并进行处理和抢修,制定并实施MPLS-VPN城域网的维护、优化和扩容计划;⑧负责企业级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病毒监控、安全策略部署以及数据备份、服务器环境的搭建,实体、虚拟机的Windows Server、Linux系统安装配置等。

3 基于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1 典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职业需求培养人才,就必须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一致性。从人才培养的模式来看,比较典型的是采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育人模式[1],该模式借鉴于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先进经验,指的是企业要充分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之中,与学校一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实行联合招生,参与课程共建,联合配置师资资源,参与考核评价等,职业本科院校根据企业提供的职业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南和咨询,企业也可以把学校当作人才储备的摇篮,合作共赢,共同为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的引进做好准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紧贴企业人才需求,解决了人才培养和职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然而由于很多学校缺乏相关规章制度的监管,育人方案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校企协同育人停留在表面,而企业方面由于短期内不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缺乏融入学校人才建设的积极性,这就导致“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动力匮乏的现象。

3.2 “政行校企“多元融合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政行校企[2]”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是一种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四方联动的多元融合育人模式,是实现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合作研发、共享资源、信息互通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如图4) ,其特点是要求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中形成和谐的“生态圈”,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运行机制[3]。

其中,“政府引导”指的是政府进行宏观的指导,主导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适用性人才做整体策划;“行业指导”是指当地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牵线搭桥作用,推荐龙头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提供行业最新资讯和合作项目,指导企业和学校的合作过程等;“企业参与”指的是企业融入院校教学过程中去,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人才资源池、共同开展项目应用研究等;“学校主体”主要是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提供场地、设备和师资等本地优势资源,吸引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育人过程,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在行业协会的引领下,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建立起人才培养的平台、技术服务的平台、企业孵化的平台和师资培训的多维平台,从而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以及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水平,促进合作培养高技能高水平人才。

4 基于职业需求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对接岗位需求,结合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对网络工程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总体分析,结合企业对相关岗位技能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职业本科层次网络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培养适应网络运维、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质、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组织管理及合作交流能力、较好的终身学习理念及学习方法。同时应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从事网络工程的研究、设计、安装、集成、调试、维护、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能够成为精通所在单位的网络工程技术、善于进行网络工程设计、集成、研究的技术骨干并能达到相应的网络工程师水平,切实满足企业对具有高层次技术和复杂操作技能方面人才的需求。

4.2 融合岗课赛证,聚焦企业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依托产教融合模式,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精准定位相关岗位所需的技能证书,如华为HCIA、HCIP、HCIE网络工程师认证、深信服网络安全“1+X”证书、南京五十五所云计算“1+X”技能证书等“X”证书,课程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反映技术发展和职业本科标准,将专业能力训练、工匠精神培育、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构现有课程体系,开发出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如图5) ,课程与“X”证书融合,构建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将职业本科的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三个方向[4]:网络工程技术方向、云计算应用方向和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其中网络工程技术和云计算应用方向是主要方向,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为专业拓展方向。每个方向可以分解为3~5个核心岗位和1~2个基础岗位。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个岗位进行分解成典型工作任务,最终形成初步的课程体系。邀请企业和校外专家充分进行研讨,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面向复合岗位(群)需求,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开放式课程体,提升课程的技术性、高阶性和创新性,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5]。

4.3 “政行校企”融合,探索多元育人,深化校企合作

在政府的引导下,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推进“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建设。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整合如华为ICT学院、深信服安全学院等一线知名企业的资源,获取来自企业的实际工程应用项目和案例,充分对接技能大赛、“1+X”证书,校企共建具有真实网络环境的实训室,配置先进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安全技术一体化设备;校企合作开发一批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案例库、项目库及在线测试库等数字化资源建设;以技能培养为目的,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实现过程,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产教融合打造一批典型性生产实践项目,支撑专业课程设计和实践实训。

专业采用精英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开展面向企业的人才定制服务,如和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育人项目、与江苏万和开展华为精英班合作育人项目等,在“政行企校”多维深度融合机制作用下,专业学生先后获得金砖国际大赛一二等奖、华为ICT大赛全国二等奖、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双创大赛等重量级奖项。“政行校企”四方联动,复合化、标准化、透明化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得到行业和企业的共同认可,落实基于职业需求的职业本科教育内涵。

4.4 引进企业名师,采用梯队建设,打造高水平团队

借助“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力量,汇聚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引进行业企业领军人物、产业教授、大师名匠等高层次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教学能力突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专业骨干教师。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以优秀青年人才为骨干,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专业师资的学科结构,形成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实施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管理制度,提升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任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团队合作和教学创新能力,优化课程系统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

围绕专业课程改革,按照项目化的设计思路,通过在职培训、学历进修、国内外访问学习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评价、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实施“全员持证计划”,实现专业教师职业技能高等级证书持有率达 100%。组织青年教师定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领军人物、技能大师的重点研发项目。助推教师专业能力的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着力打造一支校企融合创新型高水平“双师”教师团队。

5 结束语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历史上的重大举措,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本质上具有很强的职业特征。本文所述网络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从职业需求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政行校企“多方联动育人机制为抓手,融通“岗课赛证”,构建课程体系,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探索出一套适应网络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新阶段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牵引下,培养出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苏冠领,余金永,莫中凯.职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 双元育人”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产经,2022(20):92-94.

[2] 桂文龙,朱其志,袁华根.高职院校“政行校企” 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2):5-8.

[3] 余娟.黎明职业大学:“政行企校” 四方联动创新实践集团化办学之路[J].在线学习,2023(5):67-69,80.

[4] 岳兆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问题和策略——以网络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23(32):11-13.

[5] 李青合,张晓雁,王博.新版专业目录下职教本科高质量发展:定位·挑战·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7(3):9-14.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