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务背景下电子证照场景应用研究与实践
2024-09-14唐海汤梦姣
摘要:在快节奏的数字政府转型改革过程中,电子证照的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在各省市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规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针对电子证照的汇聚、互认、应用阶段出现的各类问题,从健全标准、机制、配套软硬件等方面提出株洲市实践对策,来保障电子证照的安全可信和互信互认,帮助电子证照应用的快速塑性,最终为数字政府高质量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提升无证明城市实效。
关键词:数字政务;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无证明城市;软硬件配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3-0136-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随着数字中国相关规划的发布,电子证照作为数字认证一体化、数字政府密码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已经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体现出了它的关键作用。电子证照已在国内多个省市级政务系统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2022至2023年,湖南省陆续发布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建设任务,其中重点突出了电子证照和政务数据的战略地位,明确要求电子证照汇聚类型和数量指标作为重点民生实事的工作任务推动落实。从线下亮证到线上开具证明、办理个人企业服务事项,湖南省电子证照调用次数已超百万次,“减证办”如雨后春笋般服务着改革大地上的每一位市民。为此,本文将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深入探讨电子证照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电子证照场景应用所遇到的挑战,寻找实现电子证照场景应用的最优路径。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推动政府侧主动作为、有效作为,让个人和企业充分感受数字中国带来的信息化福利和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变革。
1 电子证照场景应用的困难
在各省、市的电子证照汇聚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各种电子证照发证模式,在场景应用阶段更是百花齐放,同时取得一定的进展[2]。在浙江、上海、福建、江苏等地,依托行业发展经验足、资本积累丰富的龙头企业,开发一系列有关电子证照的信息平台,实现一部分电子证照的无证明办。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做对接,取得例如结婚证等电子证照的回流。但对于其他电子证照相对发展落后的地区,电子证照还是横在智慧城市和无证明城市之间的一道鸿沟,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主要问题突出在以下5个方面。
1.1 实体证照存在有依赖
取消了实体证照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该如何使用电子证照。涉及我们的身份证、户口本、驾驶证等实体证照一旦取消,只允许使用电子证照,即便是年轻人也需要一个短期适应过程,对于老年人更是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在电子证照实际核验过程中,实际效果往往受到网络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影响。
1.2 电子证照替代有障碍
电子证照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在实际操作中,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如果不收取实体证照,那将违反该部门的窗口登记法律法规;如果收取实体证照,电子证照等于形同虚设。在社会化应用过程中,虽可以使用身份证号买火车票、预约景区,给出行旅行带来便利,减少排除买票苦恼,但进站进景区仍需要出示或验证身份证。
1.3 数据共享互通有时差
电子证照签发后,不能及时推送到电子证照平台以及共享交换平台,时效性差,需要等待电子证照推送完成后,才能调用电子证照来实现免提交,实际效果不如用实体证照复印快、方便。原本通过实体证照复印即可当天办完业务,但如果调用电子证照,有可能需要到第二天或第二次现场签字确认或领取审批结果。在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过程中,行政效能监察引起的“红黄牌”问题,大部分是由电子证照的生成和推送不及时引起。
1.4 数据汇聚调用有难度
省级业务办理系统(例如省公安厅)和省市电子证照系统对接难或不能对接的,只能通过二次录入方式制发电子证照。已汇聚到省、市电子证照系统的电子证照、批准文书的查验、调用服务如何融入业务受理办理环节,通过业务办理系统自动调用电子证照,实现发证用证一体化,也是一个难题。
1.5 部门互通互认有堵点
电子证照不仅应用于交通、旅游等社会场景,还在政务服务领域中推广使用。实际应用中,由各部门或所属街道负责办理“申请公租房”“婚姻登记”等申请数量较多的业务时,均明确需要携带身份证原件办理。原因是申请公租房时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审核身份证原件,收取复印件存档,导致电子身份证不可用。对于婚姻登记业务,民政部门要求身份证、户口簿等证件均为原件,电子身份证不可用,“因为只有实体证件才能‘过机器’”,使得其身份得到传统验证。
2 电子证照场景应用问题实践研究
电子证照的意义在于应用,为了让海量级电子证照在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办事服务中发挥实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实践。
2.1 出台电子证照的管理办法及技术规范
国家、省、市层面进一步完善电子证照管理办法。例如完善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工作流程,明确电子证照发证、持证、用证、共享、留存等环节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权责清晰,为电子证照库建设和应用提供制度保障[3]。出台政策推进证照数据供需对接和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使其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作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依据,从而切实推动“两个免于提交”落地。制定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监督体系。加强对电子证照推广应用落实的跟踪问效、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确保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常态长效。同时,加强对电子证照的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滥用等风险。
2.2 建议完善电子证照的制发标准规范
部门颁发的实体证照由于政策的要求,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导致模板不统一,因此会涉及实体证照电子化转换过程的多种细节问题。例如带有照片的证照、加盖钢印的证照、不需要盖章的证照,这些证照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电子照片和电子印章两者缺一或两者缺失的情况。有的证照涉及多页,如《护士执业证书》正本有多页,且含有注册地点盖章和年审时间等关键重要信息。有的证照涉及副本,如《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副本上盖有年审印章。针对这些个性化的证照,需要省级单位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规范以供参考操作。
2.3 统筹证照电子化的转换及汇聚
电子证照种类多,涉及部门广,统筹好证照电子化转换和汇聚,能减少很多重复、低效率的工作。对国家、省库中的电子证照种类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证照实际颁发层级、证照印章加盖层级进行分类管理及汇聚。根据“谁发证,谁制发,谁核验”原则,省级部门自建电子证照系统直接与省电子证照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实现统一汇聚、调用或核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医保电子凭证》《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公安八大类证照等。由于政策原因,长时间不会新增发证或近期没有应用场景的电子证照,需要暂时取消这类证照的汇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捕捞许可证》《工会会员证书》等。
2.4 创新电子证照应用的方式和配套技术
进一步拓展现有电子证照应用成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身份证等公安八大类证照有了广泛应用,但目前仅限于公安公众号范围内使用,不能与群众办事平台进行有效衔接,需要有序、安全、规范地扩大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证照应用范围。创新数据共享交换技术,打破现有“网络通、数据不连、业务不畅”的现象,解决现有API专用数据接口低效率高成本的难题,切实赋能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为基层“减负”。推行“用证”事项管理,提升数字化政务水平,打造更多“无证”场景,丰富便民利企应用。重点打造电子证照扫码亮证、一键授权、一键复用等“免证办”应用和电子证照二维码关联应用。
3 株洲市探索电子证照场景应用路径(如图1所示)
3.1 创建电子证照管理机制
创建一套机制,强化电子证照精细管理。株洲市在省级层面公布的电子证照推荐清单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关于株洲市2023年电子证照应用推广的方案》,在制度上明确了电子证照应用的具体路径。一是加强数据归集。依托市电子证照服务平台,持续扩展电子证照种类和数量,推动高频存量证照电子化,提升电子证照质量。目前已有238万余个证照实例入库、256类电子证照模板入库、231类证照入库,自建电子证照目录21类,逐步推进资规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等证照与市级电子证照系统对接;二是建立“用证”清单。依托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将事项申请材料与电子证照相关联,建立电子证照“用证”事项清单,逐一明确事项用证途径,并实现清单动态调整、实时更新;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在市县两级市民(政务)中心、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区域投放电子证照的科普与示例。制作电子证照应用小视频,声影同步指导应用,让群众慢慢接受电子证照应用。组织全市相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做好引导以及线上操作指导,让群众享受改革的福利。
3.2 夯实电子证照平台支撑能力
完善一个系统,夯实电子证照应用支撑。株洲市电子证照系统涵盖市县两级25个市直部门9个县市区,具有电子证照证明制发归集、数据共享、迭代优化的应用生态。一是完善系统功能。在原有电子证照目录库、证照目录信息库、电子证照库、电子证照模板库、证照目录管理、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等功能基础上新增了电子证照目录清单,优化了查询统计页面;二是打通业务系统。将市级电子证照系统与智慧株洲政务平台等系统进行对接,实现电子证照统一用户登录和数据互联互通;三是做好数据对接。推动了与省CA技术对接,优化服务器签章功能,开发手签功能。
3.3 打造电子证照场景应用
打造一批场景,扩大电子证照覆盖领域。一是证照上链。开展“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实现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权证书和城市管理行政许可项目准许证上区块链[4]。二是证照封装。通过对接调用省电子证照库,封装了电子营业执照、结婚证、社保卡、不动产登记证等证照调用接口,实现了这四类证照在“智慧株洲”统一政务服务平台、诸事达App上使用,涉及287个业务场景证照免提交。三是减证便民。积极挖掘公安、市监、卫健、医保等部门的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生活丰富文旅场景,进一步“减证便民”。
不断推动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如不动产权证书、医保电子凭证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缴费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在教育、医疗、交通、房地产、公共安全、文化娱乐、旅游等领域的社会化应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1) 减证便民,百姓办事更轻松。比如2023年,不动产权证书和不动产登记证明在水电气过户业务和其他关联业务中资料免提交750人次(如图2所示),医保电子凭证在醴陵市51家定点医院实现“刷脸结算”功能。
2) 互联互通,企业办事更省心。比如芦淞区等地区在办理“小餐饮经营许可证”业务中,通过市电子证照系统对接,实现健康证、营业执照在线调取,无须企业提供,企业办事更省心。
3) 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更便利。依托“湘易办”App,在株洲秋瑾故居、图书馆设有报刊杂志阅览区、儿童阅览区、电子阅览区、休闲阅览区、综合阅览区等展区,可通过“电子亮证”实现登记参观和办理借阅证等服务。通过出示电子身份证,登记入场的游客和读者约14万人次。
4) 互通互认,部门办事更协同。如出生医学证明、户口薄、身份证、结婚证等在“出生一件事”“入学一件事”“婚育一件事”中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部门办事更协同。其中2023年株洲市通过“湘易办”App申请“出生一件事”603人次。7月份,“婚育一件事”在株洲市成功完成全省首例。株洲7万余名中小学新生的通过“湘易办”App线上成功入学报名。
5) 证照社会化,平台管理更实用。如株洲市市县两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平台的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中所产生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电子证照,均在平台中实现社会化应用。
4 结论
为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指尖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株洲市依托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湘易办”App,通过强化精细管理、夯实应用支撑和扩大覆盖领域,数字赋能企业、项目、群众集成办事服务等各种应用场景[5]。越来越多的电子证照走进日常生活,群众到政务大厅办事、去医院看病、住酒店逛景区等,很多场景都不需要提供实体证照或证明,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数字政务背景下的电子证照场景应用提供了一条具有参考意义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付学敬.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电子证照一体化应用研究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23(10):68-73,77.
[2]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对省级行政许可全面实行电子证照管理[J].湖北应急管理,2023(12):69.
[3] 王林冬,田有亮,杨科迪,等.可验证可追溯电子证照共享存证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3,50(5):142-155.
[4] 方钟亮,习良非子.不动产集成服务平台在线核税功能的设计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29):43-45,48.
[5] 张伟涛,叶金鑫.智能便捷 文明温馨[N].中国社会报,2023-08-29(3).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