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

2024-09-13黄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7期

》 黄 梅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169工程”学术技术骨干,江苏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2020年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表彰。钻研课堂教学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漂二代”,我的父辈是闯关东的那一代人,从山东出发几经辗转后落户到全国唯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我就出生在那个寒冷的城市,虽然地处偏远,经济不发达,但是我的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好的启蒙教育,从此埋下了甘为人师的伟大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在千禧年开启了师范院校的求学之路,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双本科文凭。东北的黑土地见证了我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也成了我回不去的远方。大学毕业后奔赴四千里外的江南小城,犹记得那是2004年的8月下旬,天气如今夏一般异常炎热,我踏出火车的那一刻,迎面而来的热浪袭击着我,当时怀着忐忑的心情暗暗担心,怕自己承受不住这如火般的“热情”。

他乡亦故乡,心中信念坚定如初

从2004年8月到现在,我已经在句容这片土地上勤勤恳恳耕种了20个春秋,这期间有泪水,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快乐。在工作的前两年,我在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当时住在学校宿舍,同学生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跑操,这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只能和爷爷奶奶等隔辈人一起生活,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有的孩子甚至沾染了抽烟、逃学等恶习。当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和部分孩子进行交流,并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纪录片,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同时,我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关于亲情、师生情、同窗情等类型的电子小报,并将他们的作品打印出来,让他们带回去跟家人分享。教育是慢热的过程,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感召下,慢慢产生共情,发生变化。这段时光虽然短暂,却促使我快速成长起来,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信念!

两年后,我调入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工作。省句中为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成为我专业发展的见证者,也让我遇到了影响我一生的导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都说一个人走得快而一群人走得远,正是因为有导师的引领和伙伴的鼓励,我深耕课堂教学,多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镇江市第七批、第八批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欣喜之余倍感压力,之前我是在探索自我发展之路,之后我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学科团队教师,推动学科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20载的四季更替,我早已把他乡当作故乡,我的学生也已经遍布各地,在各行各业为祖国和社会做贡献,我的信念亦更加坚定。

爱生如爱子,倾心相教助力成长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爱护学生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眼光不能仅限于当下,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必须把握科技这一命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要想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就必须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力求培养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经过不断地努力,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赋能学生成长。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考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我主要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和科技创新相关的学科竞赛,为高校输送了具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优质生源。

面对席卷而来、被称为人类“第二次零点革命”的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些年,我一直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在教学与竞赛中,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筹划未来能力。教师之爱生,则为之计深远,我于学生倾囊相授,学生于我情谊深厚。

师恩深似海,共生共长和合共赢

在执教的20年时间里,也曾有无数个夜晚我感到茫然无助,每当这个时刻总有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这盏明灯就是我的恩师——巫雪琴老师。因远赴他乡初入职场,那种初来乍到的拘谨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巫老师的出现让我重新燃起信心,她像个大姐姐一样,对我们组里的年轻教师照顾有加,她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为大家量身定制了职业生涯规划,她常说虽然我们学科不是高考科目,但却是我们自己需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学科地位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只有先获得“存在感”才能赢得“成就感”。在巫老师的引领和鼓励下,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朝着目标笃定前行。

2014年,巫老师成为句容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来又成功申报了镇江市名师工作室,2019年成为首届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非常荣幸地跟着巫老师成为每一届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遇见了很多优秀的伙伴。在第一次省名师工作室线下活动结束之时,我写了一篇“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的活动反思,开头我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当时正处于职业生涯的瓶颈期,是巫老师诲人不倦的鼓励和伙伴们孜孜以求的精神鞭策我继续前行。来自全省13个大市的30名优秀信息技术教师齐聚一堂,研修任务从早到晚满满当当,在活动结束时一位学员调侃道,时间真的太快了,来到句容5天就认识两个门,一个是宾馆的门,一个是学校的门,每天都是从这个门到那个门,如此往复,时间虽然在这两点一线上流逝了,但是却收获满满。有了第一次,就有了后来的许多次,我们这一群人在巫老师的带领下,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磨砺中变成更好的自己,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让更多的人“看见光芒”“成为光芒”,是巫老师对我们的期许,也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键盘的敲击声逐渐消失,澎湃的思绪久久不能平复,曾经的一幕幕放电影般呈现:教室中穿梭而过的一届届学生;冬令营、夏令营上忙碌的身影;带学生竞赛时焦急紧张的心情;每次培训结束后热烈的掌声……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身为人师的幸福和快乐。教师与学生的相遇本是一场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既是教师亦是学生,两个群体以未来为导向,开启了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的历程。

今夏的热浪慢慢褪去,我也即将迎来自己的第25个教师节。行动上的漂泊已经不会再影响我,因为最初“甘为人师”的信念已在心中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