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分析
2024-09-12靳文斌
摘要:科技赋能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可以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助力人们精神世界的满足。因此,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案例内容,首先界定了智慧图书馆及其智慧服务模式的内涵,然后厘清图书馆资源智慧化加工程序并架构起完整的服务模式,最后构建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助力当前图书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研究
AnalysisofIntelligentServiceModeofLibraryDigitalResources
JINWenbin
TaiyuanPreschoolTeachersCollege,Taiyuan,ShanxiProvince,030401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greatdevelopmentoftechnology-empoweredsociety,theintelligentservicemodeoflibrarydigitalresourcescanbringanewserviceexperienceandhelppeoplemeettheirspiritualworld.Therefore,onthebasisofliteraturereviewandcombinedwithspecificcasecontents,thispaperfirstdefinestheconnotationofsmartlibraryanditssmartservicemode,thenclarifiestheintelligentprocessingproceduresoflibraryresourcesandconstructsacompleteservicemode,andfinallyconstructsspecificpracticalstrategiestohelpthecurrentintelligentandmoderndevelopmentoflibraries.
KeyWords:Library,Digitalxqy2tDE3ccYcFgxsXYTQhg==resources,Intelligentservices,Modelresearch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脱胎于“互联网+”概念,是数字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其中,如何对图书馆现有资源进行智慧化加工,以及如何构建能够满足读者新需求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关系着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价值并提升资源利用率。
1智慧图书馆及其智慧服务模式概述
1.1智慧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是为增强读者阅读体验、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优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经由数字技术驱动而产生的概念。正如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税务、智慧消防、智慧物流等概念,是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资源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并以数字资源形式为公众提供更加高效、智能、多元化的服务。因此,较之传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以及管理方式更加契合当下公众智能化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凭借资源丰富多元、服务智能多元、直面用户需求等,智慧图书馆服务可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1.2智慧服务模式
智慧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基于资源优势,依托数字技术搭建服务模型并开展增值服务的过程。例如: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算法技术,图书馆可根据搜集的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并针对用户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阅读需求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进行服务升级,从而增强用户阅读体验。再如,借助数字技术,图书馆可将纸质藏品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对馆内数字资源与服务内容进行整合,然后以统一平台形式拓展资源呈现形式与用户服务获取途径。可见,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旨归是通过智慧化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输出能力,包括对数字资源的转化、分析、整合、管理等,最终的受益者是用户。因此,将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并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有助于图书馆从信息服务向内容服务转变,进而带动科研、教学等工作[1]。总体而言,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服务能力、助力资源整合与数字化转型、营造阅读氛围等方面。例如: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图书馆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与用户满意度,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这也是图书馆及其模式构建的永恒主题[2]。又如: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图书馆可对馆内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既能拓展资源呈现形式,也能符合用户对数字化产品的使用习惯。同时,由于数字资源的“数据化”属性,不同图书馆之间可根据用户阅读需求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与服务效能。此外,通过建设智慧化服务模式,图书馆能够基于用户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形式与内容,并通过推广众创平台、创客空间等项目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创新创业进程中,既能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也能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2图书馆资源的智慧化加工
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是提供智慧服务的前提。只有将现有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才能为读者呈现更加便捷多元的阅读资源。同时,在提供数字资源时,还要借助智能算法技术对用户阅读行为、阅读习惯进行精准对接,然后才能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进而强化其阅读体验[3],最终为智慧化服务奠定基础。从流程上讲,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智慧加工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2.1数据输入与语义分析
借助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把馆内的文献信息以数据形式纳入其中。然后,再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语义分析,尤其是要深入挖掘文献信息之间的隐形关系,以形成智慧化服务的基础——知识图谱。知识图谱能够呈现文献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与隐含语境,这为接下来智慧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内容基础。
2.2信息智能化加工
根据对文献信息的语义分析,对挖掘出来的相关信息再进行智能转化,以完成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如信息的分类、摘要、索引等。同时,还要对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智能化处理,以拓展资源的呈现形式,进而提高图书馆数字服务的多样性、智能性、层次性。
2.3注重用户反馈
在馆藏资源的智慧加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读者的开放性交流与反馈,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用户的阅读体验、阅读需求、阅读评价等优化服务形式与内容,最终形成一个“输出、反馈、输出”的良性闭环。这也是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并提供智慧化服务的重要原因,有助于落实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
2.4区域资源整合
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文献信息的检索效率、存储体量、整合程度、管理效率产生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图书馆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应用,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需求,有助于实现用户需求与馆藏资源的智能匹配。例如:通过不同图书馆之间数字资源的互联互通,能够以“资源网络”形式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4],有助于实现“一站式”的数字资源应用服务。
3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服务模式的构建
3.1宏观架构的搭建
为有效整合智慧化服务模式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搭建宏观的模式架构,从而为模式正常运转奠定基础。依托数字技术,可围绕图书馆资源与图书馆服务人员两个关键要素搭建服务模式。整体而言,服务层、处理层、感知层是构成模式的三个层面[5]。例如:服务层的核心作用是“内容服务”,面对各种类型资源,要优先处理价值类资源,如借助数据的开放属性拓展资源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而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相链接,最终实现服务层的目标。处理层的核心作用是为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即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采集、整合、分析数据,进而为感知层提供数据支撑。感知层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实体设备、基础设施、知识财产等获取用户的阅读行为等相关信息。3个层面相互勾连,互为促进。
3.2微观平台的完善
在搭建模式的宏观架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微观的服务系统,如图书馆的空间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等多种类型功能性系统,并将系统集成于一个微观服务平台。只有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促动价值,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模式才能顺利运转。但是,微观服务平台要以平稳性、高效性为基本原则,因此各系统要持续完善内部的性能与数据存储能力。在此基础上,图书馆服务人员可利用数字资源管理系统持续优化馆藏数字资源的管理流程,可利用空间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的智能化推送服务。因此,从各类功能性系统到微观服务平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得以顺利推进。
3.3数字技术的嵌入
在构建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化服务模式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嵌入是模式构建的内在驱动。例如:用户行为分析、人脸识别、肢体动作识别、物联网、区块链、关联性学习等技术都是智慧化服务模式得以运转的技术支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更符合当前用户的生活消费习惯,尤其是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最终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例如:借助区块链技术,图书馆可以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合理分配数字资源、确保数据安全性,最终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又如:借助用户行为分析技术,图书馆可根据用户对数字资源的借阅频率、借阅行为、借阅需求等进行高效分析,倒逼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3.4数据类型的处理
由于智慧化服务涉及资源类型多样以及数据之间的多样关联,如何对资源进行高效能、智能化、标准化分类是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关键。例如:馆藏的数字资源、纸质资源、图书馆日常运营数据资源、用户数据资源等,都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有效整合,以方便服务的高效与智能。其中,用户数据资源是指用户个人的隐私数据、借阅行为以及智慧服务记录等[6]。因此,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智慧化服务模式需要对数据类型、数据更新、数据整合等进行标准化智能化处理,以持续提升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能力。
整体而言,图书馆数字资源智慧服务模式需要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共享开放理念,强调技术更新与服务内容创新。
4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在实践中的策略
4.1全力建设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平台
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平台要具备开放性、协同性、异构性等特征,确保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助力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在智慧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要重视3个维度的同步推进。首先,以技术为基座的支撑平台建设,如云存储技术、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标准化的操作系统。其次,数字资源的智慧化加工平台建设,如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如基于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赋能,如资源整合分析后的数字资源。最后,流畅化、智能化的智慧化服务系统。只有确保智慧服务系统的流畅性与智能化,才能提高与用户交流的精准性,才能持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4.2强化技术赋能推进智慧化服务转型
为增强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的持续供给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要强化技术赋能,重视核心技术与数字资源的升级与优化,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彰显图书馆的文化服务价值,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转型。因此,在搭建好智慧化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还要围绕核心技术进行创新与升级。例如:结合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要定期、定量对不同用户的“画像结果”进行复盘,并结合用户反馈反思用户画像的精准性与实用性,倒逼图书馆不断提高数据利用率。又如:借助物联网技术,现有的馆藏纸质资源可以进行数字赋能,如智能标签或二维码等资源,这些都是对用户阅读习惯、行为、态度等进行跟踪分析的数据来源。因此,要通过全方位的技术赋能推动服务的良性运转,确保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的不断升级。此外,还要重视数据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如隐私信息加密处理、数据访问权限设置、视频实时监测等。
4.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馆交互服务模式
在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运行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用户、馆藏资源、工作人员三者之间的全方位互动。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赋能的智慧资源,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图书馆需要在以人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平台的搭建和技术的赋能,实现馆内数据的共享。同时,图书馆还应该借助技术优势,建立人馆交互的新型评价机制。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引入第三方评价系统,及时收集和处理用户的反馈信息或意见。同时,利用智慧技术识别出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另外,还可以使用当前流行的AR等技术,让用户真实地融入图书馆的虚拟现实世界之中,感受技术与服务融合的独特魅力。
5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探讨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契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是图书馆提升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而进行数字转型的必然选择。尽管如此,智慧化服务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化模式,而是基于用户实际需求与满意度不断更新升级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于兴尚,徐中阳.图书馆智慧服务职能与蓝图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4):36-41,78.
[2]尹伟宏.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转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1.
[3]秦春阳.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南省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9):20-22.
[4]朱学芳,李川,刘子溪.5G网络环境下我国智慧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探讨[J].情报科学,2023(11):1-14.
[5]MAINKAA,黄思慧,包平.知识社会中的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国际城市里图书馆的核心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6-10.
[6]吴振梅.面向知识社会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界,2019(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