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智慧服务研究
2024-09-12王秀钦
摘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催生着新的发展业态。大量新技术的出现,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提供有力支撑,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我国也曾发布相关政策,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工程为先导,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释放了大力支持智慧图书馆的信号。从不同的层面提出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体系建设与智慧服务的主要方向。具体方向如下:培养智慧馆员队伍、深度集成数据资源、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为智慧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智慧服务
ResearchonConstructionofSmartLibrarySystemandSmartServices
WANGXiuqin
ChengxiangDistrictLibraryofPutianCity,Putian,FujianProvince,351100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technology,representedbyartificialintelligence,continuestogivebirthtonewformsofdevelopment.Theemergenceofalargenumberofnewtechnologiesprovidesstrongsupportfortheconstructionandserviceofsmartlibrarysystem,andbringshugespaceforthedevelopmentoflibrarycause.Chinahasalsoissuedrelevantpolicies,proposingtotakethenationalsmartlibrarysystemconstructionprojectasthepilot,promotethedevelopmentofpublicculturalundertakings,andreleasedthesignalofstrongsupportforsmartlibraries.Thispaperputsforwardtheprinciplesoftheconstructionofsmartlibrarysystemfromdifferentaspects,andpointsoutthemaindirectionsofitssystemconstructionandsmartserviceonthisbasis.Thespecificdirectionsareasfollows:Trainingateamofsmartlibrarians,deeplyintegratingofdataresources,strengtheninguser-centeredsmartservices,andprovidingreferencesforthefuturedevelopmentofsmartlibraries.
KeyWords:Informationtechnology;Smartlibrary;Systemconstruction;Smartservice
智慧图书馆运用很多先进的技术,如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对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进行了创新。图书馆作为一个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任务是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智慧图书馆应当更加精准地掌握读者需求,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和升级。例如:为了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的体系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1]。2022年,国家发布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智慧图书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2]。建设智慧图书馆体系以及全国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让供需双方在“云端”和“指尖”进行沟通。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形成了互联互通的图书馆服务平台。
1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
1.1信息化
信息化是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与过去图书馆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阶段进行比较,智慧图书馆让图书馆内的所有工作都能进行信息化转型和升级,从而形成了体系建设与服务之间的和谐关系。与之相匹配的全流程信息化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加精确地掌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从而进行精准施策。就硬件而言,智慧图书馆中具有多种信息化设备,如智能借还书机、人脸识别门禁等,用户进入图书馆以后,能够全程享受优质的服务。就软件而言,智慧图书馆具有运行数据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RMS)等信息化系统[3],精准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判断用户对信息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调度,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
1.2智能化
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智慧图书馆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特征。从知识的整合到内容的推送,从空间的管理到与读者的互动,都可以通过数据挖掘、用户画像和机器智能等方法,在后台实现自动化的、快速的处理。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可以有效地将图书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为读者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读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得所需的资料,从而发挥数字图书馆应有的价值。
1.3精准化
智慧图书馆呈现出精准化的发展特征,促使“沉睡”的大量数据从图书馆中苏醒过来。要把数据作为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的“定海神针”,充分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智慧图书馆以数据作为驱动力,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将用户权限与数据权限结合起来,实现了双重数据保护。此外,利用数据追溯技术,对图书馆的用户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对标准粒度进行审核,增强数据收集的可靠性。随着数据资源的增加,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升其服务水平。
2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原则
2.1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服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更新和升级,人类已有的知识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知识的周期越来越短。智慧图书馆应帮助用户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其进行分类。一方面,有些用户是简单了解或不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但对知识学习有强烈需求的使用者,也就是所谓的“学习者”;另一方面,用户对现代信息技术较为熟悉,能够将其应用到日常的科研学习中,这类用户被归类到科研团体中。在分类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馆服务。
2.2降低门槛,发挥服务功能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不同类型的用户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诉求。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基于算法机制[4],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在读者的既有印象中,图书馆大部分都没有对储藏场所、阅读场所、自习场所的场景进行突破。智慧图书馆需要打破读者的既有印象,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从而促使图书馆数据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版权、资源权威性、历史资源等方面,智慧图书馆有着独特的优势。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拉近用户与资源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距离,降低图书馆的使用门槛,从而切实发挥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功能。
2.3打造“智慧”共同体
智慧图书馆并非独立的存在,与“智慧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5]。在建设智慧图书馆时,应考虑体系建设问题,不能只突出智慧图书馆的作用。当前,由于只关注到智慧图书馆的个别功能,忽略了其在整体布局中的地位。智慧图书馆是与用户相连接的资源媒介,图书馆在资源和权威性上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智慧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获取方式,有效地指导用户高效地获取和使用知识。同时,智慧图书馆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空间,提升用户的创新能力。
3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智慧服务的主要方向
3.1培养智慧馆员队伍
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经常忽视馆员的智慧建设。事实上,人类的智慧才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智能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不同,注重智能系统和人类智力的有机结合,强调了馆员在图书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在智慧图书馆中馆员可以弥补纯粹技术所缺乏的人性,体现智慧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在智慧图书馆的时代,图书馆馆员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方面,拥有广泛知识的图书馆馆员是提高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的关键要素。图书馆应积极地寻求新型的培训方法,优化人才配置。例如:利用5G技术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特性解决用户体验不理想的问题,促使VR、AR设备发挥最佳功效,为用户带来真实的沉浸式体验[6]。因此,数字图书馆应当积极培养智慧馆员队伍,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3.2深度集成数据资源
当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智能化改造水平较低,仅有少量的智能装备和设施,从整体上来说仍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智慧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和搜集大量信息,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动态汇总,在智慧化改造的基础上实现实时互联,构建一个协作共享、跨界融合的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对读者的注册资料和服务信息进行保密,明确网络用户的使用权限,从而有效避免版权纠纷。
图书馆联盟是实现融合智慧网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在线上与线下进行馆际协作,为深度集成数据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图书馆能够学习与借鉴他馆的业务流程,实现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顺利转型,切实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相较于传统的图书馆而言,智慧图书馆主动深度集成数据资源,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经过智能化技术处理的数据,能够对大量的文字、数据以及图片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各个文档和数据元素进行微观分析,促使智慧图书馆站在新的发展高度。智能技术的引进并不只是使用工具式的运算法则,而是利用预设好的组织和理论规则,来实现数据到知识的产生与传播。
3.3强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自身需求的变化能够促进图书馆行业内部的战略创新与转型。为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还须重视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人本思想。用户是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起点,同时也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终点。在智慧图书馆时代下,图书馆需要坚持“服务为主”的发展理念,着眼于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要按照用户的需求来查找、分析和建设信息,并将其嵌入用户数据库,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需要延伸传统的储存、借阅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使用价值。
图书馆能够对用户资料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用户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在共性需求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简洁的信息工具,让用户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更精确的信息。在个性需求方面,可以根据定期收集的用户数据和统计资料,扩大用户的选择空间,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完善智慧图书馆的体系建设。一般而言,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是建立在“以用户为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的,按照特定的关键词,获取和发现用户需求,有目的地整合信息资源,积极地为用户服务。用户的需求源于对知识的渴求,智慧图书馆能够直面用户的需求,将馆员的智慧与智能化的图书馆场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知识结果与解决方案,推动图书馆实现精准服务。
智慧图书馆可以安装光照强度传感器等环境信息采集设备,将5G技术与AI技术进行结合,在分析馆内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实时调节图书馆内的温度,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采用AI人脸识别等技术,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馆内读者的安全。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VR、AR、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技术的驱动下,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文件的下载和借阅服务,还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智慧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慧图书馆将会成为用户获取知识的新平台,其体系建设逐渐得到完善,促使图书馆服务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雷旸.智慧图书馆实现精准服务的路径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5):121-124.
[2]黄勇.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思考[J].兰台世界,2023(2):121-124,129.
[3]崔佳宁.5G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8):110-112.
[4]尹伟宏.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转型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1.
[5]于兴尚,董红丽,郭畅.数据驱动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智慧服务研究[J].图书馆,2020(6):29-36.
[6]贾司渤.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