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强化 三培育”做好科技创新文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09-12苏俊

军工文化 2024年6期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调研期间提出的全新概念,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对现有生产力的新跃升,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和创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为智能科技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根本遵循。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毫无疑问,科技创新也是科研技术型企业根基所在。中国电科智能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院”)始终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明确 “着力提升需求牵引和市场带动能力、着力提升科研任务高质量执行能力、着力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等战略方向,强化原创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打造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强化使命责任,着力提升需求牵引和市场带动能力,培育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中美战略博弈的制高点,智能化发展面临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亟须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快速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供给能力,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之战。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的需求牵引和市场带动这个“牛鼻子”。

智能院党委始终坚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通过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牢记“国之大者”,切实扛起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使命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集团公司打造“科技尖兵、科技方阵”的要求上,落实到推动智能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把握国家战略目标,牵引智能化需求落地。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规律特点,加强智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发展新定位、确定未来新目标、打造业务新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方向引导和战略性、储备性研发布局,研究制定“十四五”期间智能科技规划目标和自身发展建设蓝图,编制中国电科智能科技专题规划、白皮书等顶层文件,大力推进国家战略在中国电科落地。论证提出智能科技领域提升总体能力的建设方案,形成集团公司智能科技领域的技术决策中心、体系筹划引擎、开放协作平台和人才培育基地,支撑集团公司谋划体系、产品、基础、生态等方面的智能化路径,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成体系打造智能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完善智能技术体系,市场带动统筹业务布局。立足中国电科人工智能分域总体定位,智能院加强客户需求与市场动向研究,打造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和运用体系,攻关有人无人协同、智能感知认知等一系列智能应用,形成了“211N”业务布局和对应技术体系,并聚焦智能总体、智能基础、新域新质产出,突出无人智能核心业务能力的发展方向,推动资源配置优化和转型发展,突出塑造新质生产力,为智能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无限可能。

强化政治站位,着力提升科研任务高质量执行能力,培育智能科技价值共创体系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可以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人才生态、创新主体等是科研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是科研任务高质量执行的关键所在。重大科技项目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产学研用”上下联动,又需要各创新单体横向协作推进,以集成创新带动单体创新,实现重大科技项目的重点突破。

智能院党委强化政治站位,聚焦政治能力和战略能力提升,切实履行强军首责,规范重大工程、重大任务党委前置把关,通过抓好年度责任令任务为中心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等的落实,着力提升科研任务的执行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科技协同创新,以创新要素牵引重大项目落地,不断优化科创平台布局、智能创新体系,走出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新路径,为智能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把握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构建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结合行业特征和科研活动组织模式,建立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梯队使用的“矩阵式”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目前,智能院已汇集了集团内外多支队伍力量,并按照集团公司资源汇集、任务布局、多元化投入的整体布局,持续打造智能院支撑集团公司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在无人智能、智能基础平台打造方面初显成效,是电科集团公司聚集资源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创新高地的先行先试。强化创新主体,加强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培育。优化资源配合和聚合创新要素,处理好资源投入与效能产出的关系,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培育,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载体,建立从“各自为战”向“集团军作战”转变、从“物理相邻”向“化学相融”转变的工作机制。近期,智能院在集团组织下,参与智能化专项工作,瞄准跨越式、体系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智能院沉淀形成了基础平台产品,为客户提供系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打通尖端配套优势单位牵引智能科技创新、应用智能科技成果的链条,探索在智能科技成果催生新质战斗力的新路径。

强化发展导向,着力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培育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新产业

只有让科学研究和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智能科技创新方面,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产业链条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亟须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并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构建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新产业。

智能院党委落实“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强化发展导向,聚焦“一巩固三做强”,加速推进大模型等新方向,推动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同时,催生新质生产力和新域新质战斗力,注重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加大基础研究,提升核心技术供给能力。通过优化科研投入结构,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原创技术投入占比,建立鼓励支持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研发投入的体制机制,确保研发经费充足稳定。聚焦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战略方向,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牵头编制人工智能领域指南需求,集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依托“慧眼行动”挖掘遴选中小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先进成果,组建联合团队开展转化应用,进一步扩大装备供应链,强化原创技术支撑,为智能科技创新注入“动力源”。强化科技研究和产业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聚焦内外协同,着力打造集团公司人工智能领域开放联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朋友圈”,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联合的关系,强化转化效率,构建创新协同、供应链互通的新兴产业创新生态。大力推动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等深化战略合作,积极探索符合集团公司定位的发展路径,发挥双方“应用+技术”优势,联合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底座,为智能科技发展提供战略保底能力,并以大模型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向集团公司产业链转化,深化智能科技应用向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与突破。

未来,智能院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发展导向,切实扛起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使命责任,通过需求牵引与市场带动、科研任务高质量执行能力与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提升,形成智能科技价值共创体系,构建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新产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智能科技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国电科智能科技研究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