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2024-09-12李新安
当前,随着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能力,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对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作出全面布局,突出强调要乘势而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的辩证关系和内在逻辑,指明了开辟新赛道、打造新增长极的重要发力点,蕴含着强国强军一体运筹的深远考量,为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战略考量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提升新质战斗力,统筹推进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发展,才能实现强国强军两大目标,在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点规律的内在要求。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认识和掌握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当今时代,大交叉、大融合、大突破成为创新的鲜明时代特征,多学科交叉会聚、多技术跨界融合成为常态,而且持续不断催生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发展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态势,各专业通过多点突破、多方渗透、深度融合等方式加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这就要求必须树立“跨界”“破圈”的新思维,敢于打破社会、科技和军事之间的传统边界,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新兴领域发展的整体质效。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融合才能强盛,一体方可制胜。强国往往是经济和军事共同作用的结果,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促进经济系统和军事系统相生相长和良性互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根本就在于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质战斗力提升提供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通过发展新质战斗力为新质生产力提升提供强大安全保障和先进科技供给。促进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深度耦合,有助于将生产力增长模式与战斗力生成方式、工业信息化与军队信息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科教兴国与科技强军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体化应对战略风险、维护战略利益、实现战略目的的整体实力。
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和战争主动权的紧迫需要。新质战斗力是改变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性力量,展现出空前变革性与颠覆性,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制胜未来的重要因素。为此,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强战略部署,通过军民协同创新抢占新兴领域制高点。西方国家在保持整体技术优势的同时,加速向网络、太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进军,不断推进民用技术的军事转化进程,提升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质战斗力;俄罗斯将发展军用、特种和军民两用机器人系统作为优先发展方向;欧盟与私营部门合作致力于赛博空间安全。我们要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最大限度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系统整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赢得军事竞争优势和制胜未来的主动权。
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时代要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矛盾问题和任务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推进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发展,需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聚焦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强化作战需求牵引,聚焦新兴领域发展重点,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体系中,大力推动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跑出加速度、建出高质量。
作战需求是方向引领。军队是要打仗的,军队各项建设都要向能打胜仗聚焦,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强化作战需求对推进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牵引作用,把作战需求转化为科技创新要求、军事能力发展要求,提高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融合发展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紧跟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着眼打赢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提高慑敌制敌的强大战略能力和非对称制衡能力,统筹考虑战略资源、新型能源、网信体系、尖端技术赋能增效策略,找准新兴领域科技力、生产力向战斗力转化的军事需求;要坚持一体化建设思路落实好军事需求,统筹各领域各方向的资源和力量,努力打造新质战斗力增长极。
发展重点是重要任务。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突出发展重点,抓好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有关战略和规划落实。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向新兴领域要新质生产力、新质战斗力,必须运用系统抓建的思维、统筹兼顾的方法,既要谋全局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又要区分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发展重点,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带动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发展。抓住发展重点带动面上工作,当前必须着力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优化航天布局,推进我国航天体系建设;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提高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能力;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实施,加大先进成果应用力度。
科技创新是基础支撑。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更是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战斗力同样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摆脱传统战斗力增长方式、战斗力发展路径,形成符合新军事变革理念的先进战斗力质态。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依靠别人、依附于人必然受制于人,制约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发展。要把新兴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进强国强军新征程,必须抓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难得机遇,聚焦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加快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是实现强国强军的重要举措和战略安排,必须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谋划,高站位、高起点、高质效推动新技术、新手段加快形成新能力,在战略必争领域跑出加速度、赢得新优势。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融合发展,以及为国家和军队跨越发展、换道超车、赢得未来提供的历史机遇,着眼打赢未来战争前瞻布局新质战斗力发展;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设计,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应用全过程贯彻一体化的理念和要求,坚持战略布局一体筹划、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统好布局、统好需求、统好标准,打通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运用的链条;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并形成强大合力,积极促进各类主体协同创新、共同攻克重大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夯实创新根基,强固支撑保证。科技创新人才,是强国强军的战略性支撑,也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强军、人才强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增强创新自信,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重点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深化科技协同创新,构建军地互联互通、共襄协调的创新体系,畅通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战斗力转化的“绿色通道”;把人才放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走开“科学家”“技术家”与“指挥员”“战斗员”相结合的培养路子,着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群体,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动力。深化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是确保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深化新兴领域改革,要着眼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要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抓住思想解放这个根本,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树立起与新兴领域发展、新质战斗力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思维理念,加快形成与新时代使命任务相匹配的打赢能力。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