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2024-09-11冯颖

科技风 2024年25期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学生也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而学习投入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自身和环境两方面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资本、校园人际关系、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应从学生自身和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方面共同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

一、概述

学习投入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它直接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付出的程度、意愿和质量,也能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经验。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越多,其各方面的学习收获越好,出现的负向情绪和行为比例也会相应降低。[1]学习投入不仅被视为衡量大学生学习的关键指标,也被视为高等教育质量决定性因素。然而现有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投入不足的问题,[2]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倦怠现象,这也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学业成就和身心健康,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对策,为高校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一定参考。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个体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文将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概括为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家庭和学校)两类,并从促进学生学习投入的角度出发,分析两类因素下的有效因子。

(一)个体自身因素

个体自身因素除了性别、年龄等生理特征因素外,本文主要探讨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等学习心理特征因素。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核心动力。因此,学习动机对引导个体履行学业责任、实现学习目标具有积极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的具有重要影响。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如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寻求建议、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并能积极开展深度学习等;相反,学习动机低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参与程度也低,并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倦怠现象。

2.学习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控制生活各方面所持能力的信念。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运用和表现,是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和主观判断,反映了学习者对学习的责任感和控制感。学习自我效能感能影响个体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以及面对挑战性任务的态度等方面。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学业成就的重视程度和对受教育的渴望程度均显著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3]因此,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乐于付出努力,会更充分地投入学习中,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即使在遭遇挫败时也更能坚持,并会采取策略积极应对,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而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投入,最终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过程。相反,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可能会选择逃避,抵触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不足,自然学习投入水平低。

(二)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布迪厄认为社会出身是诸因素中唯一把影响扩散到大学生经历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的,同时,他指出在剔除了经济位置和社会出身因素的影响后那些来自更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学术成功率。[4]也就是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家庭氛围是有差异的,尤其是那些隐性的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化资本,会极大地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学习认知和心理发展。因此,关于家庭环境,本文主要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文化资本。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依据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而被界定的社会位置,通常以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父母职业作为主要指标。学生学习投入与其家庭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相比较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一方面没有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另一方面,有更多机会接触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也就是有更多的机会去丰富自身的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的丰富度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学习经验越丰富,其学习投入水平越高。

(2)家庭文化资本。家庭文化资本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从家庭继承获得的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促进学业成就的“语言和文化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隐性的家庭文化资本,如王伟宜等的研究发现,家庭文化习惯越好、家庭文化期待越高的大学生,其学习投入也越多;相反,家庭文化资本越少的大学生,其学习投入也越少。[5]李琳璐研究也发现,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越好,越经常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经常参观艺术展览馆或博物馆、看话剧等,其学习投入水平越高。[6]

2.学校环境

龙琪等的研究发现,校园人际交往、第二课堂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两大关键因素,[2]与教师、同学的关系越好,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教学质量。

(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石。一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从而使学生专心投入学习;相反,不良的师生关系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参与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另一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习感知到有关学习方方面面的支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良好的同伴关系能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并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相处氛围,从而使个体能专心的投入学习中;其次,同伴关系越融洽,越有助于产生同伴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深层次的互动,而这样的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投入水平。

此外,也有研究者指出,师生关系会受到同伴文化的影响,当同伴中的行为规则与教师文化相一致时,课外师生交往行为就会加强;若两者相冲突,师生交往仅限于教学场合,[7]即消极的同伴文化会消解教师对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作用。因此,营造良好同伴关系,形成积极的同伴文化也很重要。

(3)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指学校所提供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明确或潜在学习需求的能力的总和。教学质量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满足学生现实和潜在学习需求的程度来体现的,具体来讲主要是指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课程及其他学习机会是否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赵春鱼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教辅支持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并且教学支持质量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程度高于教师教学质量。[8]其中,教师教学质量下的课程设置、教辅支持质量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最大。教辅支持质量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当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适宜的学习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课程设置时,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同感。学生对感知到的教学质量越满意,越能促使学生充分投入学习中。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策略

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主动合作,更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习动机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前提条件,更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核心动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探索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采用“互动式”或“问题式”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其他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等,积极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学习动机。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互动,拉近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继续保持课堂内的热情,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投入。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学习投入

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自我学习目标的设定、情感投入、学习行为的积极性与学习动机。因此,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投入水平紧密相关。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升个体自我效能感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个体的成功体验,取得成功次数越多,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越强越稳定,反之,失败的体验会削弱自我效能感。所以,教师应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有机会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并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高校应关注并引导学习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积极归因,如采用专业辅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源,从而保护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构建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归属感的满足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接纳和支持,满足归属需求能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使学生愿意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中,乐于为达成学业目标付出努力。因此,首先,高校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课外社交活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促进学生建立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学习投入。其次,除了加强师生间课堂内的积极互动,更要促进课堂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如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专业比赛、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课外互动,提升师生之间的亲密感。最后,建立积极的同伴文化,引导同伴之间形成积极正向的互动,同时加强同伴之间的学术性互动,以促进大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合作和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四)采用多种措施,增加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本

增加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本,显性的家庭文化资本如父母教育程度短时是无法改变甚至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家庭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学生的隐性家庭文化资本。首先,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文化资本对其子女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文化习惯,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子女在大学里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引导子女形成积极的学业认知,对子女有合理的学习期待,从而促进子女的学习投入。其次,高校应关注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比如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和交往,发挥学习投入水平高的学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最后,高校应提高政策方面的支持度,如建立相关政策和措施帮助这些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学生克服各种心理上、经济上和学业上的困难,从而使他们能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五)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支持系统

提高教学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高校应创建对话机制,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真实感知,根据学生的状态和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和管理过程。其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同时,完善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支持系统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高校在重视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支持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支持度高的学习环境。最后,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选修课。总之,高校里的所有资源、政策、课程都应以促进学生更好投入学习活动中为根本。

参考文献:

[1]郭建鹏,刘公园,杨凌燕.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与模型——基于311所本科高等学校的学情调查[J].教育研究,2021,42(08):104115.

[2]龙琪,倪娟.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06):117127.

[3]张铭凯,黄瑞昕,吴晓丽.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实证研判[J].教育学术月刊,2021(11):8390.

[4]P.布尔迪约,J.C.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424.

[5]王伟宜,刘秀娟.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4):7179.

[6]李琳璐.西部地区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现状与家庭文化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2(04):4250.

[7]嵇艳,汪雅霜.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J].高教探索,2016(12):2328.

[8]赵春鱼.教学服务质量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4(03):8690.

作者简介:冯颖(1989—),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