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2024-09-11陈静超乌雅恒李永利

科技风 2024年25期

摘要:本文以新时代气象档案创新发展为研究蓝本,回顾了气象档案业务20年来的建设与进步,阐明了新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创新转型的突破方向,从制定标准、技术创新、编研整合、人才培养等角度分析了气象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思路和见解,旨在为加快气象档案创新步伐、实现气象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理论思考和依据。

关键词:气象档案;创新;新时代

气象档案数据资源是人类在气象科学技术领域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气象原始观测数据;二是对气象原始观测数据加工分析后形成的数据结果。气象档案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在科研业务、政府决策、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在《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中提出,加强数据与业务系统安全管理,建立气象高价值数据应用机制。2023年2月,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强调,档案工作要紧紧跟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步伐,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模式,加快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以档案工作自身现代化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行业等主管部门系列重要文件的指导下,气象档案事业有了长远的发展目标,但要从根本上改善档案工作环境、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唯有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踏上气象档案现代化建设之路。

1气象档案工作现状

2000年11月,中国气象局根据气象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将气象档案由国、省、市、县四级保管调整为国、省两级保管,[1]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交尽交,应归尽归”的原则。随着保管体制的改变,省级气象档案馆馆藏资源实现了极大的丰富,更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势开展档案安全、数字化扫描与提取等工作,为提升气象档案服务与利用奠定基础。2014年5月,《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QX/T2232013)正式发布实施,采用线分类法和层次编码方法,将气象档案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阿拉伯数字5位编码。大类规定为8个基本类目,包括党务、气象事业管理、气象观测记录、气象业务技术、气象科学研究、气象基本建设、气象仪器装备和气象标准计量。采用统一的行标后,气象档案分类管理更具规范化。2018年,中国气象局启动了数字气象档案馆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河北、湖北、安徽、内蒙古等省份组成的试点建设小组,旨在探索新时代数字气象档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气象档案管理和应用水平。作为支撑全国气象档案工作的管理与服务综合平台,气象档案业务系统已正式运行,系统融合物联网、云计算、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除涉密档案以外各类气象档案的收、管、存、用全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在保障档案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实现“人馆物”一体化。2020年,中国气象局组织完成了全国珍贵气象档案管理现状普查,编制了《全国珍贵气象档案普查成果报告》,并印发了《珍贵气象档案分级鉴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依据该《办法》,全国珍贵气象档案管理与保护技术小组在辽宁和内蒙古完成了首批珍贵气象的档案分级鉴定,并持续逐年逐省开展珍贵气象档案分级鉴定与保护。20多年来,气象档案管理工作审时度势、稳扎稳打,以充分实现气象档案资源价值为目标创新变革管理模式,持续深化对气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落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贡献了科技档案的力量。

2新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创新发展方向

2.1强化以用户为中心

一直以来,气象档案工作人员都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收集和保管方面,在主动提供服务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因此,强化以用户为中心,充分考虑用户需求来提供服务,是实现气象档案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这要求气象档案管理部门、气象档案工作者加强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与重视,不仅是对档案实体,更要研究用户的科研方向、心理预期、借阅习惯等,以便更好地满足需求、引导用户、辅助用户决策。

2.2突出知识管理与共享

知识管理与共享,是将不同领域、不同组织、不同来源之间的气象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协同管理和有效应用,实现气象档案资源的创新和发展。受限于传统的气象档案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气象档案管理部门无法将海量的气象档案数据资源统筹协调、高效利用,因此,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必然是气象档案管理模式转型的方向之一。一方面,气象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科研人员对气象档案知识管理共享的认知,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气象档案知识管理模式,推行气象档案知识共享文化,将气象档案数据资源存储于档案业务系统、知识管理共享平台,切实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科研领域之间气象档案资源的知识交流、共享合作、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气象档案实体来说,利用数据库、存储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整理归档并形成新型的档案知识,不仅极大地延长了档案的保管期限[2],更为科研工作者及相关用户等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支持,有利于将气象档案资源所蕴涵的价值充分转化为生产力。

2.3提升档案服务质量

气象档案数据资源对于气象部门日常业务与科研发展至关重要,提升气象档案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必然是气象档案业务创新建设的重要方向。气象档案管理部门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档案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使用户可以准确、快速地查找、借用气象档案数据资源。大力推进气象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海量的电子气象档案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将云存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嵌入与运用等,实现自动盘点、自动定位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能够让气象档案工作者从繁重的组卷、整理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数据分析、文献汇编、专题编研等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新时代气象档案管理创新路径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档案数据资源的内容不断扩大,人们对于气象档案的信息敏感度也越来越高,这不仅极大促进了气象档案管理业务的发展,也对其创新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气象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把握机会、完成转型升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探索实践新的创新路径,提升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3.1标准先行,实现气象档案管理科学化

气象档案本身具有档案的属性价值,但其还是气象科学信息的载体,是气象观测、气象探测等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要素相结合的重要媒介,凝结着科技情报的客观性与逻辑性。基于此,从制度层面管理气象档案的角度考量,就需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实施条例》为基础,全面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以《数字气象档案馆射频识别标签数据接口规范》(QX/T6562022)《气象档案元数据》(QX/T5142019)《纸质气象档案整理规范》(QX/T1842013)等标准为指导,深化档案工作责任制度,加强与档案行业之间的协同管理,优化档案管理考核与监督机制;二是依据气象档案目前的管理模式和本身的“双元”价值特性[3],制定或完善一系列多层次且系统化的气象档案规范标准,细化气象档案管理流程,从而形成宏观与微观相呼应、集中和分散相协调的气象档案规范体系[4],这是创新气象档案管理模式、提升档案工作者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基础,更是气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3.2技术赋能,提升气象档案服务智能化

新时代,气象档案服务不是简单地保管或借阅,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档案实体资源进行序化、数字化、成果化、知识化加工,为用户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这就需要各级气象档案管理部门加大对新兴技术的投入力度。一方面,从硬件设备上提升档案安全能力。依托数字气象档案馆建设,省级气象档案馆已基本建成环控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烟雾报警系统、消防安全系统等,并将馆库各项安防设施与气象档案业务系统相集成,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等相关联,切实做到了集约管理、统筹兼顾。

另一方面,从软件设施的配套角度,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气象档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目前来看,实现气象档案智能化服务大体需要完成这些步骤:首先,对档案实体进行数字化扫描和提取,构建长时间序列数据集。气象档案数字化工作启动较早,依靠人工录入、自动识别提取等技术,现已形成了定时、日、旬、年值各类时间分辨率的数据产品以及台站历史沿革元数据集和各类数据库,为搭建档案业务系统提供了基础,为气象科学研究、经济发展、政府决策等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撑与辅助。其次,将气象档案资源的有序化组织,并利用智能检索技术实现气象档案在线利用及一站式服务。气象档案业务系统在国家、省级两级部署,服务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四级用户应用,消除了各省自建自用的信息壁垒,打通了省级间跨馆界互借互用的功能,初步实现了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共享利用。最后,在确保气象档案数据资源安全的条件下,合理合规推动气象数据的使用。形成统一的使用标准、建立气象数据产权保护制度、规范气象数据标识符应用等多措并举,实现气象档案数据资源的科学化流动。

3.3资源整合,支撑气象预报业务精细化

近年来,为努力构建科技领先、检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气象体系,气象档案数据资源为实现预报预测人工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强对气象档案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气象数据的集中存储,最大限度的完成资源整合,能够大幅提升气象档案数据的利用率。目前气象部门正在积极开展EL型风自记纸迹线数据提取工作,整合长时间序列的逐时和逐分钟风向风速数据集,对于提升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的时间密度、后续精细化预报服务、打造专业气象数据服务产品等提供了必要支撑。例如,在针对风要素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灾害性数据进行筛选、整合、追踪,最终形成动态的专题报告提交给用户,这样定制化的个性服务充分做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让气象档案数据发挥了更大的价值,是档案工作从被动需求走向主动服务的重大转变。

除此之外,紧紧围绕“档案资源建设迈出新步伐”的建设目标,内蒙古、安徽、福建等省份已率先利用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始探索性建设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库,并将其集成于气象档案业务系统中,为气象预报、气候评估、生态变化等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智力支持。百年气象站所保存的长时间序列气象观测数据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忠实记录,更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档案瑰宝,以百年气象站为专题,将分散管理的气象档案有序整合,同时将新闻资讯、科研文献、工作照片等资料全方位收集、纳入资源库中统一管理、集中利用,相对于单一的馆藏档案资源数据库功能更为强大。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库的建设拓展了档案服务气象科研的深度和广度,是新时代气象档案管理部门构建知识管理模式、提升利用服务效率、保存社会记忆的创新之举。

3.4加强培训,提升气象档案人员综合能力

复合型人才是实现气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不断提升气象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为气象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提质增效。首先,气象档案工作人员应从理念上改变工作思路,在熟练掌握气象档案的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科研档案、基建档案等其他类别气象档案的学习与宣传,了解各种科技文件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并可以指导相关业务单位科研人员合理归档;其次,确保气象档案工作人员日常的继续教育和定期的专业培训,鼓励气象档案工作者积极参加档案行业协会等学术组织,随着档案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气象档案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交流专业知识技能,才能熟悉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新兴的气象档案管理技能;最后,气象档案工作人员面临的业务瓶颈是计算机素养较低,气象档案工作人员应积极学习掌握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编程开发等技术知识,在做好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气象数据的分类汇总、编研整合,进一步挖掘气象档案价值,拓宽气象档案资源服务范围。[4]

结语

气象档案数据资源对科学技术研究、历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实现气象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以强化用户需求、突出知识管理与共享、提升服务质量等为发力方向,稳步实施构建科学化气象档案管理标准体系、提升气象档案服务质量、加大对气象档案资源的挖掘程度、优化气象档案人才等发展措施,必将有助于提升气象档案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气象档案现代化建设步伐。

综上,气象档案管理的模式变革与创新发展现已有了一定的理论探究基础,现代化开发利用工作也取得了相应进展,但气象档案管理业务的创新之路还任重而道远。作为气象档案管理部门及气象档案管理人员,应深耕气象档案创新管理研究,积极应对新时代气象档案管理面临的形式与挑战,主动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现代化技术、探索气象档案资源的科学利用方式,加强气象科研工作与科技档案工作的有效衔接,将挖掘气象档案资源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视为己任,切实完成从“管理数字化”到“数字化管理”的转变[5],为实现气象档案高质量发展,生动反映新时代气象历史性成就,推动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凝结档案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凌,刘霄,吕结.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历程与发展趋势——以四川气象档案馆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2,24(16):14.

[2]武凤莉.新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档案,2023(01):210212.

[3]张诗敏.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顾群.气象档案数字化转型之路[J].兰台世界,2023(04):7072.

[5]魏见黎.现代化背景下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2(06):145147.

作者简介:陈静超(1990—),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气象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