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产业学院深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4-09-11武立孟模李志勇杨晓敏王强
摘要:以中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针对培养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全面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等问题,依托产业学院的建设,加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优势特色,完善了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以期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具备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学研;工科;人才培养
Abstract:Inviewoftheproblemssuchasimperfecttrainingsystem,incompletecurriculumsystemandshortcomingsin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staff,takingthetalenttrainingofmaterialformingandcontrolengineeringinNorthUniversityofChinaasanexample,relyingontheconstructionoftheindustrialcollege,theadvantagesandcharacteristicsofmaterialformingandcontrolengineeringhavebeenstrengthenedandthecollaborativemechanismoftalenttraininghasbeenimproved.Thiswillcreatealargenumberof industrialneedswithtN5O5becTzOAWzmjeRfkd5Q==heabilitytosolvecomplexengineeringproblemsinthefieldofmaterialformingandcontrolengineering,andprovidetalentsupportandintellectualsupporttoimproveindustrialcompetitiveness.
Keywords:Industrialcollege;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Engineering;Talenttraining
在全球新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现代产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以及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持续加快,这使得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攀升。由人社部发布的数据资料可知,我国劳动力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比重在不断攀升,我国的技能从业者在2020年已经超过了2亿人,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26%,其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已到5000万人,达到了技能从业者总量的28%。虽然我国技能型从业人员的总量比较庞大,但供给量相较于全社会对日益增长的技能人才的需求仍显不足。新的技术产业形态迫切需要国内高等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并向社会输送能够有能力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工科人才[1]。高等教育想要支撑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能够培养出大批量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4]。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中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热加工专业,该专业针对国防军工行业的特殊需求,培养专业的材料成型和热加工技术型人才;1982年热加工专业的铸、锻、焊三个方向分别独立设置专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8年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的要求,原铸造、锻压、焊接三个专业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隶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液态成型、塑性成形、焊接三个方向[5]。中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在人才培养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以就业为导向,但培养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专业都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的育人理念就是“针对毕业后的择业方向,在学校里课堂里重点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学生在读期间以修读完成所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为目的,学校和专业以毕业生顺利毕业并入职专业相关的行业领域为目标完成人才培养的闭环。但是根据教育部、工信部近年来的新要求新指示,一直以来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形势的迫切需求,新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紧密结合当前产业和行业的需求进行重构与建设,高校和专业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二)以岗位设课程,但课程体系不全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去向涵盖了材料加工、机械制造、工程建设、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型和技能型岗位。根据以上岗位对毕业生提出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需求,专业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相应课程体系的设计规划,课程设置按照学校的要求包含了专业基础类核心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素质拓展类课程。按照这种模式设置的课程,仅能够完成本专业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紧密结合当前产业和行业的最新需求,课程建设缺乏行业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参与,容易出现授课内容实用性较低,毕业生实践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对等等问题。
(三)以名师抓培养,但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现阶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职教师队伍有教学水平高超的各级教学名师,有科研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但是尚缺少理论授课水平高和实践教学技能强的双师双能型专职教师和教研团队。这导致课程体系中的实践实训环节对比理论教学环节明显薄弱,实践实训类课程与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有些脱节。因此本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与不足亟须补强。
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新举措
面对当前人才培养遇到的这一困境,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依托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促进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新理念的逐步形成。产教融合作为产业与教育领域开展的合作,是高等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相关行业和企业进行的深度合作[6]。通过产教融合,高校可完成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而企业可以有效地获取发展必需的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转型中的高校推行产教融合,培养和输送本区域企业所需的人才,服务本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导致的毕业生就业率低、企业招聘难现象,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专业可以将产教融合的“产教、科教、学创”三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逐步增加企业在教学育人环节比重。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样能够促进授课与生产环节同步、实习实训与就业相互连体,最终实现校企协同共建教学资源、协同培育人才。继续探索融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等与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一批拥有结构优化、梯队合理、学科交叉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创新团队,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铝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和全面融合、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产业信息、人才能力需求、技术要求、软硬件资源等的共享模式,形成了具有独立运行能力的铝镁新材料产业学院。该产业学院是2023年山西省获批的第一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依托铝镁新材料产业学院以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科平台,以企业合作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产品研发、设计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不断强化学生在相关产业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现代产业学院的托举作用,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探索一种能够将学生学习、企业生产、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相互融会贯通的新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产业学院的资源优势,促进新材料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具备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7]。
(二)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
充分发挥学校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优势,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念下构建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产业需要,更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想要在产业前沿立足,就需要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融入教学过程,开发建设能够与先进生产技术相结合的配套教学资源,构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创建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因此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是对人才培养先进性的保障。
学校和企业应协调并整合双方的已有资源,积极地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或者研发中心,加强校企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一系列工作,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共享研究成果,产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产教融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纳入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设法将产学研平台的创新技术成果融入教学全过程,进行原创性的教学成果产出,在此基础上,依托产学研的创新平台积极开展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比赛等。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同时能够拓展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的场所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形式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保障[8]。充分加强校企合作,提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能力体系要求,形成符合产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建设体系。通过教学大纲的重新设计,对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推进以项目化方案为引导的课程内容开发,突出培养学生解决产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中北大学正在大力推进实施的“做中学”项目,要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提供与项目相关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教研情况,提供各自的授课计划,从项目所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开始,就将项目作为工程为案例授课,并且强化了与课内外实验的结合。“做中学”项目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贯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打通专业课程体系间的联系,保证专业核心课程能够与工程(企业)问题相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解决产业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按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职业能力的标准增设企业课程,进行校企新技术“课程置换”,并实施真实项目的课程设计。比如,在毕业设计环节增设企业课题参与环节,从而实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通过校企联合研发技术,共建专业、共设课程、共编实验教材,校企技术人员与师资人员互派交流、互聘交流,建设软硬件设施资源共享等平台,搭建反哺式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平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9]。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重视本专业理论—实践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产业学院的托举作用以及出台相应的政策,不定期派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赴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并响应学校号召,鼓励有意向的专职教师去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合作企业应配合学校和专业,努力创造相应的工作条件,让派遣学习和挂职锻炼的专职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当中,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升。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促进本专业教师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引进行业知名专家、聘请企业长期一线实操H3YZQMgQlWXCGxWgwxIQpGTUx+jcddTYMbGhHhzV/kI=的技术骨干作为学生企业导师等一系列举措,丰富和充实本专业的师资资源,畅通学校和企业师资资源的双向流通路径。依托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重点选拔企业内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一线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员工来本专业讲授相关课程,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可以制定理论—实践双能型师资的评定制度与标准,合理设置科学的理论—实践双能型教师的考评体系,对在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实践应用、服务经济社会等各项综合能力进行考评[10],进一步提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结语
本文以中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依托铝镁新材料产业学院的建设,加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优势特色,完善了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将产业或行业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标准及企业内部工程师培训体系引入教学体系,实施产学合作、科教融合。设立“专业核心课程群、实践实训环节课程群”等课程体系,形成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探索学习、生产、研究、应用相融合的一体化教育方式。以期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具备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17+61.
[2]章小峰,杨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特色专业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2019(04):7782.
[3]余静,李梦卿.“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群像特征研究——基于全国56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扎根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3):1219.
[4]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Z2):167170.
[5]中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概况[EB/OL].https://3y.nuc.edu.cn/clcx/zyjs.htm.
[6]王泽,百志好,杨林,等.深化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模具工业,2023,49(10):7780.
[7]宣葵葵,王洪才.高校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与提升路径[J].江苏高教,2018(09):2125.
[8]赵玲玉,金朝阳,王见.OBE理念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州化工,2019,47(24):186188.
[9]姜巨福,王迎,袁林,等.融入科研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为例[J].高教学刊,2023,9(30):2731.
[10]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02):135137.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依托铝镁新材料产业学院深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J20230811);“OBE理念+PBL模式融合下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探索”(项目编号:J20230692)
作者简介:武立(1987—),男,汉族,山西乡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有色金属铸造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