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路径
2024-09-11王海清黄龙杰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光荣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术形式多姿多彩,为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沃土”。福建省尤溪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的乡村体验真人秀节目《向往的乡村》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创办的一档节目。该节目于2022年入选福建省第一届电视节目创新大赛二类扶持项目,2023年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是其中唯一一个由县级融媒体中心策划制作的节目。
一、《向往的乡村》的诞生
2022年6月,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启动了全省第一届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大赛,面向全省广播电视机构开展电视节目创新项目征集,这是一次省、市、县三级媒体同台竞技的比赛。《向往的乡村》正是在这种创新大赛的背景下得以创办并明晰了自身的节目定位。
在节目策划阶段,节目团队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创意既要契合时代主题,又要结合自身优势。经过多次的头脑风暴和提报后,聚焦大学生乡村体验的真人秀节目《向往的乡村》从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赛的6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节目创意基于创作团队成员长期在乡村的采访经验和素材积累。如今的乡村,不但回引了许多的能人乡贤建设美丽乡村,还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到村里创业。为此,尤溪县的美丽乡村在梅仙镇半山村“旅长村支书”和西城镇七尺村“老兵村支书”等能人带领下成效日益显著,从杭州来的“艺术家夫妇”创办的艺术公社、放弃医药公司体面工作的“90后硕士”,其开办的黑山羊养殖事业正在带动美丽乡村的经济发展。在这些动人的“乡村故事”中,“青年人”“大学生”是主角,这让节目团队深刻地意识到:青年是乡村的新力量,乡村是青年的大舞台。为此,探究“乡村+大学生”会碰撞出什么火花的《向往的乡村》便应运而生了。
二、《向往的乡村》的“小真美”制作策略
《向往的乡村》是一档沉浸式乡村体验真人秀节目,每期节目邀请1至3名大学生走进乡村,与专业相关的农户家庭共同生活两天一夜,体验地道的乡村生活,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建言乡村产业发展,如文旅专业学生体验民宿经营、茶学专业学生体验采茶制茶、医学生体验村医日常等。策划创意定案后,节目团队明确了“小真美”的节目制作方针,因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设备、人员、技术各方面并没有优势,其优势在于更加了解乡村、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
1.从乡村“小”处着手。小切口,也可以诠释大主题。《向往的乡村》的首期节目聚焦“乡村文旅”。凭借节目团队对本地文化的深入了解,拍摄目的地率先锁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桂峰村。桂峰村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存有39座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是福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足以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向往的乡村”。随着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桂峰村的民宿成为一大亮点,节目团队经过筛选后,选定了有自己风格特色的“随院”民宿和确定了分别具有风景园林、戏剧影视、文化产业学科背景的3名大学生作为拍摄的“小”主体。
2.用镜头真实记录。《向往的乡村》第一期节目,在现场拍摄方面,节目团队利用2天的时间连续拍摄,采用8个机位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乡村细节和体验过程。节目没有像综艺节目那样刻意地设置游戏、关卡、任务,而是在节目主题之下,通过提纲式的指引,做更多自然、真实的记录。在后期制作方面,10个人通力合作、通宵达旦地奋战了约1周的时间;同时,节目团队采用活泼的花字、俏皮的音效等,让节目更加轻松、愉快地呈现,让节目“真”好看。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8/K7XVDxNyJT7VD3qkXrK4QX.webp)
3.以美丽乡村示人。《向往的乡村》第一期节目呈现了桂峰村的古建筑、特色民宿、稻田菜地、小桥流水等乡村美景,展示了桂峰豆腐、麦芽糖、草根汤等特色美食,对村中的手艺人、新村民、游客等各色人物进行特写,介绍了晒族谱、竹蛇灯、小腔戏等文化风俗,做到了“人景合一、新老结合、古今相融”,让大家不仅感受到乡村的景色之美、食物之美,更感受到人文之美。在节目中,既有淳朴勤劳的村民,也有随遇而安的生活;既有诗和远方的恬静美好,也有柴米油盐的琐碎繁杂,充满自然的乡土气息和浓浓的乡愁。整体而言,节目团队希望让更多观众留住记忆、记住乡愁,让乡村成为心中的美好“向往”。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思考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立足于“新闻立台、影视兴台、人才强台、产业活台”的理念,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的发展思路,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节目精品,以优质内容为品牌,走出福建,走向全国各地。在《乡村大舞台》《玩转尤溪》《守摊人》等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的制作经验基础上,《向往的乡村》大获成功,并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借鉴。
1.从实际出发、从本土出发。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设备、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条件都十分有限,在进行文化节目制作时需紧紧聚焦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势,因为它是最贴近乡村、最了解乡村的基层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聚焦乡村进行文化节目创作时,理应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在城市和乡村间实现“双向促进”。尤其是当下青年人对乡村是有向往的,也是愿意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可以把梦想带到自己的村里。年轻人去大城市奋斗当然很好,但在乡村也同样可以很精彩。县级融媒体中心应立足于这种社会现实,从本土资源出发,去发掘独具特色的选题切入点,为城市和乡村之间搭起一座可见和双向促进的桥梁。
2.突破想象、勇敢尝试。文化的力量是超越时空的,可以打破地域、阶层局限,是实现破圈的利器。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深挖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乡村文化特色亮点,如朱子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等都是极具魅力的文化宝库,并以文化为纽带找到文化传播的“共性、共鸣、共情”。相信文化的力量,这不失为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文化类节目创新的一条“捷径”。在聚焦乡村,以文化创新节目内容时,节目团队需要善于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谨慎论证,并勇敢地去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在形式创新方面,立足既有资源禀赋,可以采取轻松活泼的真人秀综艺形式,让嘉宾在节目中最大限度地保留本真和自在,让观众感受到真情实感。在内容创新方面,可以让嘉宾沉浸式地体验真实的乡村日常生活及其乡土劳作,并对乡村振兴建设进行建言献策,将大众娱乐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节目内容的主题性和内涵性。
3.团队协作、聚智聚力。一档文化节目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文化工程,它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团队的战斗。在进行节目制作时,节目团队需要集思广益、聚智聚力、博采众长,将文化创意加以整合和反复打磨以及分工落实。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众多文化节目,均是团队协作的结果,从策划、编导、摄像、灯光、音响、剪辑、调色等每个工种都发挥了各自“二次创作”的功能,只有在多元、强烈的思想碰撞中,才能擦出“新”的火花。
四、结语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贴近生活、深入乡村、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和点赞的文化类节目。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在不断精进业务的同时,更要不忘初心。心中有爱,眼底有光,坚持创新的表达和坚守匠心的品质,才能站在县级融媒体中心文化节目精品创作高地之上,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作者单位:王海清 尤溪县融媒体中心;黄龙杰 长春理工大学)
【编辑:杨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