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战略下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研究
2024-09-05曹高明赵玉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劳务品牌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城乡居民就业增收的金字招牌,实现了小品牌大作为,可以成为高质量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有力抓手。目前,江西劳务品牌发展虽有很好的“二次腾飞”基础,但是仍面临着培育基础总体薄弱、发展态势整体粗放、品牌战略意识有待提升、劳务智力支撑不足等瓶颈。推动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要摸清现状,筑牢“二次腾飞”基础;做实品牌,抓住“二次腾飞”翅膀;提升技能,把握“二次腾飞”关键;优化环境,激活“二次腾飞”生态。
关键词:劳务品牌;就业优先战略;高质量就业
中图分类号:C9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5-0031-09
一、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也是经济的基本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1]。因此,立足并优化现有就业举措,对高质量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劳务品牌是具有鲜明地域标识、过硬技能特征、显著行业性特质、可观市场规模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不仅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加速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还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助推器[2],同时更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可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强调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3]。因此,江西通过推动劳务品牌“二次腾飞”带动外出务工的蓝领群体、青年群体等重点就业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切实可行且潜力巨大。
二、劳务品牌研究述评
因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农业现代化,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占比一般低于10%。例如,德国、英国、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不足3%[4]。欧美等国对劳务品牌的理论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对菲律宾女佣和英国管家等,概念多为“Service brand”(如Berry等,2007[5])和“Employee brand”(如Mangold等,2007[6]),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务品牌”。由此可知,欧美发达国家关于劳务品牌的理论研究成果总体较为匮乏。
国内学者对劳务品牌研究肇始于2003年我国第一个劳务品牌——“川妹子”商标的成功注册[7][8]。通过对国内已有相关文献梳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早期如孙玮[9]、王义民[10]、吴菊安[11]等对劳务品牌内涵、特征、价值的研究;二是对劳务品牌形成机理的研究,如朱强[12]的劳动力转移视角,向恒星[13]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刘雪曼[14]、徐明[15]的区域环境(地方政府)培育视角,冀琳[16]的文化构建角度,李朝阳[17]的多方联动发展机制角度;三是对加快地方劳务品牌发展角度的研究,如徐明[18]对吉林劳务品牌研究,向恒星[19]、张峻鸣[20]对“潜江裁缝”研究,河南省市社科联联合调研组对信阳劳务品牌的研究[21][22]。
具体到江西劳务品牌的研究有:熊琦[23]以建立赣南特色的家政劳务品牌“客嫂”为例,从市场营销学角度对劳务品牌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张勇[24]认为打造江西劳务品牌,可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刘亦晴[25]等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赣南客嫂”家政服务品牌,并提出了“赣南客嫂”劳务输出营销对策。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国内对劳务品牌的研究已有一定数量,但整体研究数量不多,且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劳务品牌的研究缓慢,有诸多尚待深入研究之处。一是针对江西劳务品牌的研究成果不多,相关研究多以“客嫂”为研究对象,且研究角度单一,缺乏对江西劳务品牌发展总体情况的梳理与分析。二是对现阶段劳务品牌提质增效的研究偏少。目前,我国劳务品牌发展已从传统的依赖“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劳务品牌发展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挑战,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不多。三是前期研究更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基于地方劳务品牌发展应用研究不多。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立足江西劳务品牌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基础,剖析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策略与优化路径,试图弥补上述研究不足。
三、江西劳务品牌发展现状与“二次腾飞”基础分析
劳务品牌肇始于改革开放后的外出务工潮,最初以农村青壮年群体赴东南沿海城市工厂或建设工地务工,属于自发形成的“传帮带”,并在21世纪初期以地方政府有意识、有组织推动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与创建劳务品牌发展为标志[26],我国各地劳务品牌初步建立并形成“百花齐放”发展态势,但总体上属于“野蛮生长”态势[27][28]。江西劳务品牌发展进程与全国同步,历经40余年发展,形成了以“南康木匠”“武宁装饰工”“景漂工匠”“资溪面包师”“吉安菜农”“都昌新牙匠”“广昌物流员”等为代表的劳务品牌70多个,从业人数超过350万人,创造产值6900多亿元[29],相关劳务品牌主要分布在建筑、交通运输、餐饮、手工艺制造、种植养殖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带动外出务工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并实现致富增收的同时,不仅有效优化了江西生产力布局,也同步助力江西县域经济腾飞,有效推进了共同富裕进程。“面包之乡”资溪县有1/3的人从事面包产业,年创产值近300亿元,农民纯收入60%来自面包产业,实现了人均储蓄余额在抚州市排名第2[30];“南康木匠”带动就业近50万人,占南康区人口总数1/2以上,实现年产值2000亿,已成为全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家具产业基地[31]。
(一)劳务品牌打造潜力巨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民外出从业人员总数逐年增长且占比长期居高不下,被网友戏称为全国“最拼”省份[32]。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江西人口净流出规模维持在500万左右,占全省人口数比重约为11%,人口净流出占全省人口总数比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前5。2013年至2022年,在江西人口总数增幅仅为0.09%背景下,农民外出从业人员总数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790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302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比重从2013年的17.6%上升至2022年的28.8%,10年上升了11.2个百分点(见图1)。可见,在江西农民外出从业人员总数仍居高不下的当下,推动劳务品牌“二次腾飞”,不仅潜力巨大,而且是推动劳务活动有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劳务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
21世纪以来,江西高度重视劳务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在推进劳务输出组织化建设上,“十五”期间,江西就在省外建立了50个劳务输入基地,在省内建立了130个劳务输出基地,并积极开展劳务输出示范县、示范乡创建工作。2010年,都昌县、丰城市、遂川县等7个县(市)入选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在提升劳务技能培训上,自20世纪末起,江西陆续开展“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春风行动”等工程,并连续多年开展“振兴杯”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在完善劳务技能培训力度政策上,2022年9月,江西省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要看到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与用人需求存在差距,并提出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等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就业质量。2024年2月出台的《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做好劳务输出服务工作”“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以上”。此外,江西各地也纷纷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学校)并开展针对性劳务技能培训。例如,武宁县在2003年创办江西丰良国际艺术学校,资溪县在2008年成立面包培训学校。劳务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有效筑牢劳务品牌“二次腾飞”发展的质量基础。
(三)劳务品牌打造政策不断完善
在扶持劳务品牌发展政策上,江西陆续出台《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10条措施的通知》(赣府厅明〔2022〕35号)、《江西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赣府厅发〔2022〕4号)等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发展劳务品牌,特别是2022年9月出台的《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赣人社〔2022〕22号)及2023年12月印发的《江西省劳务品牌建设单位认定办法(试行)》等文件,提出了要建立“赣字号”劳务品牌发展引领机制。此外,江西部分市、县在围绕本地劳务品牌的做大做强上纷纷出台举措。例如,南康区为打造“南康家具”集体品牌,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使用“南康家具”集体商标的实施方案(试行)》(康府办字〔2019〕43号)、《南康家具“百馆千店万商”市场拓展行动工作方案》(康办字〔2023〕24号)等文件。相关扶持举措的不断完善,夯实了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的政策基础。
四、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发展瓶颈分析
虽然江西劳务经济较为发达,劳务品牌培育、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诸多可喜成绩,但是能够达到“冲破地域限制”“尽人皆知”“引领行业趋势”的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却不多,究其原因,有四大瓶颈亟待突破。
(一)劳务品牌培育基础总体薄弱
一是劳务品牌总体数量不足。虽然目前江西已有一定数量的劳务品牌,但品牌基数总体不足。《中国劳动保障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劳务品牌已近2000个[33],而江西有劳务品牌75个[34](仅为重庆市劳务品牌数的59.5%[35]),占全国劳务品牌比为3.75%。
二是在江西诸多传统劳务领域,相关劳务品牌竞争力也堪忧,可以概括为“散、弱、小”。以米粉产业为例,江西是中国传统米粉生产大省、消费大省,拥有“南昌拌粉”“抚州泡粉”“铅山烫粉”等众多米粉产品。但是,江西米粉规模化程度很低,超九成的米粉门店数在3家以下,中大型的连锁品牌更少,小店、夫妻店占大多数,“有品类无品牌”的特征较为明显。在2022年11月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广西“八桂米粉师傅”、湖南“津市米粉师”、云南“蒙自过桥米粉师”等纷纷上榜推介,江西无一家上榜。
由此可见,江西虽然劳务活动庞大,但是在知名劳务品牌数量、质量的打造上并未占据全国第一梯队有利位置,劳务品牌培育基础薄弱、培育质量不高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二)劳务品牌发展态势整体粗放
一是大部分劳务品牌行业布局以传统行业为主,例如“临川建筑军”“吉安菜农”“广昌物流员”“鄱阳缝纫工”“高安汽车队”等,与文旅行业、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密切度总体偏低;此外,除“南康木匠”等少数劳务品牌外,大部分劳务品牌与《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衔接并不紧密,发展产业支撑不足。
二是经营方式以个体经营为主,运营管理现代化进程缓慢。虽然江西部分劳务品牌在相关行业内具有较好声誉,但行业经营主体仍以个体(家庭)经营为主,公司化运营模式占比偏小,龙头企业更少之又少,例如“资溪面包师”“余江眼镜人”等,基本上以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店为主体。南康虽已成为中部最大家具生产基地,但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式加工店(企业)仍占大多数,截至2023年7月家具企业数量超6000家,规上企业仅503家,占比不足10%,营收超10亿企业仅2家,1亿元以上企业也仅50家。
(三)劳务品牌战略意识有待提升
一是品牌战略意识不同程度缺失。因劳务品牌的区域性、公共性,加上建设责任主体长期不明,管理制度不全、体系混乱、权责不明,培育动力内在缺失[36],导致品牌打造过程较为缓慢,品牌塑造与培育“散养”状态明显,存在部分地区有劳务活动无劳务品牌,有劳务品牌但品牌竞争力不凸显。
二是品牌战略统一化进程缓慢。劳务品牌的区域性、公共性要求产业发展应遵循同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筹销售等基本市场策略,但目前江西绝大部分劳务品牌在统一市场策略上进程缓慢。例如,“面包之乡”资溪县虽自2018年起开始大力推广注册商标“资溪面包”,积极开展面包品牌统一化进程,但想快速统一以夫妻店、父子店等为主体的产业,难度巨大。
三是品牌服务(产品)质量认定标准滞后。目前,江西大部分劳务行业尚未出台或落实行业服务(产品)质量标准,服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低价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例如,永修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养殖面积全省第一,并投资建立了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但当地对小龙虾养殖质量管控上仍缺乏有效监管,标准落实困难,不少龙虾养殖户忽视、淡漠日常喂养记录留存,导致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和药量无从考察,不仅影响产品质量溯源,而且给养殖技术更新带来严重挑战,对永修小龙虾养殖劳务品牌的打造也必将带来不利影响。
(四)劳务智力支撑不足
一是从业者整体年龄偏大且年龄优势逐步减弱。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上升,2023年为43.1岁,比上年提高0.8岁,且40岁及以上占比55.4%,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50岁以上占比30.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随着年龄逐步增大,加上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劳务品牌培育将面临更多困境。
二是从业者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目前,江西大部分劳务品牌从业者以农业农村家庭背景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数据显示,我国全部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69.3%。以永修县小龙虾产业为例,虽然当地自主种养农户超2000户,但大多由本地年龄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的留守农户转化而来,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存在一定困难,使得绝大部分劳务从业者离“匠人”有较大差距。
三是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有待提升。目前江西各地劳务技能传承主要基于传统师徒制,从业者获得相关专业学历或技能认证的占比很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现从事的职业90%以上都需要相关职业技能,但拥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占比及获得证书等级都总体偏低,其中57%的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任何资格证书[37]。在劳务技能培训上,44%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38]。此外,除培训规模小、难以满足劳务发展需求外,有相当部分培训群体表示听不懂、学不会,培训获得感不强,在企业运营、品牌营销等上培训盲点较多,职业技能培训效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加快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的建议
近年来,湖北、四川、广西、贵州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纷纷出台政策,积极发力,推动当地劳务品牌“二次腾飞”,如2021年、2022年,四川、广西、湖南、江苏等纷纷以省政府名义集中推介“川”字号、“八桂系列”、“湘”字号劳务品牌。因此,立足当下就业压力倍增,提升江西劳务人才市场竞争力,扩大江西劳务活动市场占有率,结合其他省市劳务品牌发展行动,江西必须认清劳务品牌市场发展形势与态势,采取有力举措,在做大做强现有传统“领头羊”劳务品牌竞争优势基础上,还要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打造新兴劳务品牌,合力共推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
(一)摸清现状,筑牢“二次腾飞”基础
一是开展劳务品牌摸底大调研。摸清现状是实现江西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的基础性工作。建议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调研摸底,以县、乡、村为摸底对象,重点准确掌握本地区劳务从业人员数量、劳务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等。
二是搭建劳务品牌发展数据库。在大调研基础上,积极组建以省级劳务品牌数据库为核心,县级劳务品牌数据为基础,市级劳务品牌为补充的江西劳务品牌发展数据库,重点录入并专注各地新兴的专精特新劳务品牌。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各地申报评定国家级劳务品牌,争创省级劳务品牌,做强市级劳务品牌,做实县级劳务品牌。条件允许时,编制并发布《江西省劳务品牌发展蓝皮书》。
三是做好劳务品牌发展趋势研判工作。根据江西各地已有劳务发展基础,积极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急需的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结合人社部从2019年至今发布的4批共56个新职业,开展地方劳务品牌建设培育的研判工作,着重推动江西劳务品牌向现代高端制造业、文旅服务业等转型升级。
(二)做实劳务品牌,抓住“二次腾飞”翅膀
一是以“赣字号”劳务品牌引领全省劳务品牌建设发展。借鉴四川、贵州、广西等地政府做法,进一步丰富“赣字号”劳务品牌发布内容、形式,包括品牌授权发布仪式、品牌签约仪式、品牌巡展、品牌建设责任状、品牌建设论坛等。着重加快推进“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劳务品牌矩阵创建工作,引导专精特新劳务品牌发展,实现地区错位竞争。
二是加速劳务品牌行业质量标准制定步伐。支持相关重点劳务行业协会开展本行业产品(服务)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推动行业质量标准成为地方劳务质量标准。着重开展劳务品牌行业诚信经营自律承诺行动,通过行业协会对外发布诚信主体名单,使行业标准、行业认可转化为市场品牌驱动力。
三是明确地方政府建设与维护品牌的主体责任。针对劳务品牌的区域性、公共性特征,推广借鉴并完善南康区打造“南康家具”集体劳务品牌经验做法,明确地方政府在劳务品牌开发、维护、运营、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分工合理、统筹规划的品牌建设管理体系,全面推动地方劳务品牌战略整体化进程,全面擦亮地方劳务品牌。
(三)提升技能,把握“二次腾飞”关键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务品牌发展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产业型转化、从业人员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化的关键,是打造当地劳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是发挥职业技能学校培训主体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地职业技能学校在劳务技能提升上的主阵地作用,推动劳务技能由传统“传帮带”的数量粗放型增长过渡至聚合规范化的高质量产业化转型发展之路。增强县域培训资源供给,建立劳务人才培训基地,提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能培训项目,满足产业发展基本技能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确保产业链高质量人才不断输入。
二是畅通高质量劳务人才成长渠道,摆脱人才成长困境。大力推广“南康木匠”星级认定机制做法与经验,鼓励各地开展特色劳务人才质量认定和评价工作,对获得质量认定的人才给予相应资质认定和人才奖励,推动务工者向工匠转型,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社会吸引力。
(四)优化环境,激活“二次腾飞”生态
一是推动政策融合互动。借鉴四川、湖北等经验做法,把劳务品牌创建和发展纳入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等文件。例如,把劳务品牌培育与建设纳入产业振兴、就业帮扶等核心考核指标。通过打通政策壁垒,用活政策资源,进一步夯实劳务品牌“二次腾飞”政策基础。
二是提炼劳务品牌文化内涵。文化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基。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江西有代表性的劳务品牌,特别是首批“赣字号”劳务品牌,开展品牌文化研究、提炼与传播等工作,推动发展自信、文化自信。
三是讲好劳务品牌故事。一方面,在江西主流媒体策划开展以坚持、拼搏与成功为主题的劳务品牌专题节目,持续跟踪深度报道,重点关注身边“小”人物“大”成功,并利用好春节等传统节假日轮动展播;推动新兴媒体、知名自媒体等参与宣传家乡劳务品牌,培育劳务品牌成长氛围。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劳务“最美家乡人”“最美工匠”等劳务评选活动、“江西最美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等推广活动,实现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家乡人的目的,引起全省乃至全国劳务群体内心共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赵为.助发展惠民生 增福祉添活力——全国劳务协作、劳务品牌成就综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3-10-17(01).
[3]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02).
[4]西城科技前沿.世界农业比重最高的十个国家和农业比重最低的十国,差距一目了然[EB/OL].(2021-07-21)[2024-02-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860469275643690&wfr=spider&am571294e975f324d7dd40c7cf2383babap;for=pc.
[5]Berry L L, Seltman K D. Building a Strong Services Brand: Lessons from Mayo Clinic[J]. Business Horizons,2007,(3).
[6]Mangold W G,Miles S J. The Employee Brand: is Yours an All-star?[J].Business Horizons,2007,(5).
[7]王卫.区域劳务品牌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
[8]邓晓洪.川妹子公司 终于拿下“川妹子”商标[EB/OL].(2006-10-09)[2024-02-07].https://news.sina.com.cn/o/2006-10-09/024210183318s.shtml.
[9]孙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创建劳务品牌的有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30).
[10]王义民,陈登胜.河南省劳务品牌培育的创新途径研究[J].特区经济,2008,(1).
[11]吴菊安.区域劳务品牌的作用及其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8,(30).
[12]朱强.基于劳动力转移视角的劳务品牌建设[J].商业研究,2009,(10).
[13][19]向恒星.区域劳务品牌形成与运作机理研究——以“潜江裁缝”为例[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14][36]刘雪曼,徐明.地方政府对区域劳务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3,(3).
[15][18]徐明.吉林省区域劳务品牌培育对策研究——基于区域环境视角[J].税务与经济,2015,(4).
[16]冀琳.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构建劳务品牌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3,(8).
[17]李朝阳.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形成机制研究——以重庆鲜面产业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
[20]张峻鸣.区域劳务品牌价值综合评估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1]省市社科联联合调研组.信阳市劳务经济品牌及其提升研究(一)[J].河南社会科学,2006,(5).
[22]河南省市社科联联合调研组.信阳市劳务经济品牌及其提升研究(二)[J].河南社会科学,2006,(6).
[23]熊琦,聂绍群.经济欠发达省份家政劳务开发品牌化实践研究——以江西“客嫂”为例[J].市场论坛,2005,(10).
[24]张勇.统筹城乡就业 打造劳务品牌[J].当代江西,2006,(6).
[25]刘亦晴,彭磊,许春冬.基于SWOT的欠发达地区家政劳务输出的营销策划——以“赣南客嫂”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4).
[26]游翀.劳务树品牌 就业有保障——我国劳务品牌建设迎来发展新阶段[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1-10-12(01).
[27]黄仕强.劳务品牌“二次腾飞”瓶颈待破 业内人士这样建议[N].工人日报,2022-06-24(07).
[28]金名片!看重庆劳务品牌如何撬动就业[N].重庆日报,2022-5-26(05).
[29]省就业中心.江西在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喜获丰收[EB/OL].(2023-10-23)[2024-02-07].http://rst.jiangxi.gov.cn/art/2023/10/23/art_47806_4638398.html.
[30]朱莹.江西资溪农民纯收入六成来自面包产业 成致富“金饭碗”[EB/OL].(2023-03-14)[2024-02-07].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3/03-14/9971348.shtml.
[31]赵为,刘朋生,朱小琪.“南康木匠”年产值2000亿元的背后——江西南康人社部门全力推动家具产业发展[EB/OL].(2022-03-26)[2024-02-07].http://rst.jiangxi.gov.cn/art/2022/3/26/art_47809_3901723.html.
[32]Shirley雪梨酱.我国“最拼”的省份:外出务工人数占总人口的40%,超过河南安徽[EB/OL].(2021-08-25)[2024-02-07].https://www.sohu.com/a/485491913_99917329.
[33]王东丽.劳务品牌 方兴未艾——以品牌促振兴实现高质量就业观察[N].中国劳动保障报,2022-12-12(01).
[34]省就业中心.我省通过“五个一批”保持脱贫人口务工稳定[EB/OL].(2023-06-11)[2024-02-07].http://rst.jiangxi.gov.cn/art/2023/6/11/art_47823_4524066.html.
[35]梁浩楠.超2.8亿元!重庆21个劳务品牌“组团”签约 将带动5.6万余人就业[EB/OL].(2023-02-20) [2024-02-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345295692594474&wfr=spider&for=pc.
[37]新乡调查队.新乡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EB/OL].(2019-09-18)[2024-02-07].http://hazd.stats.gov.cn/fxjd/show-239.html.
[38]张放,厉基巍.从“骑手”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新趋势[N].学习时报,2023-3-29(07).
Research on the "Second Takeoff" of Labor Service Brand in Jiangxi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Cao Gaoming Zhao Yu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ut forward the Employment Priority Strategy.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 the labor service brand has become a golden sign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increase their employment and income, achieving great success for small brands, and can become a powerful lever for high-quality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ployment Priority Strategy.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service brand in Jiangxi ha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econd takeoff", their development also faces many bottlenecks, including overall weak cultivation foundation, extensive development trend, need to improve brand strategic awareness,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 for labor intelligence. To promote the "second takeoff" of labor service brand in Jiangxi,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econd takeoff"; Build a solid brand and grasp the wings of the "second takeoff"; Improve skills and grasp the key to the "second takeoff";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and activate the ecology of the "second takeoff".
Key words: Labor service brand; Employment Priority Strategy; High-quality employment
责任编辑:李佳佳
基金项目: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研究”(22SKJD39)。
作者简介:曹高明,华东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中心副研究员;赵玉,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