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及靶向政策设计
2024-09-05汤淑琴汤培成李铮
摘 要:数字经济通过创新和融合两个路径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江西省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通过创新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价值链跃升;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驱动江西省文化产业内的“对内融合”及与其他相关产业间的“对外融合”,加速跨界融合,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应完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强化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建立标准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文化”人才培养等,以推动江西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设计;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G124;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5-0014-08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在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引领文化新业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江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当前文化产业对江西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成为体现区域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江西文化产业存在整体实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3],如何借助数字经济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并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成为当前的重点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转变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包括价值链、创新链和要素组合等三个方面的转型升级。其中,价值链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创新链升级是指应用战略性产业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要素组合升级是指提高产品和服务中技术等高端要素的份额。[4]王安琪则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界定为:在整合文化资源和创意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产品制作、展示以及传播等技术的创新,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进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最终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5]因此,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两个方向:一是文化产业内价值链创新;二是文化产业融合,既包括不同子产业之间的融合升级,也包括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升级。本研究基于创新与融合两个路径,首先探讨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升级路径,其次解析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内各子产业间的“对内融合”以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对外融合”路径,深入和全面地揭示数字经济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靶向政策建议。
二、数字经济驱动创新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价值链跃升的路径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化和集群式发展。202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在总量和规模上发展态势良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3305.11亿元,较上年增长7.8%,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与此同时,2022年江西省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文化企业有54家,营业收入合计1648.96亿元,较上年增长20.3%。但是江西省文化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原创力薄弱,导致江西省文化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偏低,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价值链由前端、中端及后端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前端为内容创意和构思这一核心环节,是文化产品设计的起点,是其他价值链活动创造市场价值的基础,决定着价值链的宽度和广度;中端是开发制作和生产,是将抽象的内容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的过程,进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偏好;后端是品牌构建、营销推广、分销传播和消费服务等环节,生产者、制作人和品牌授权经营商通过多种营销模式将文化产品最终让渡给消费者。[6-7]具体如图1所示。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也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数字经济时代,创新依旧是驱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加速演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工具、生产、交换和思维革命,深刻改变着江西省文化产品的存在样态以及生产、传播、消费方式。技术创新带来的数字制造、数字文化消费等,为文化产业的全价值链跃升带来了新驱动力,极大地加快了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内容创意生产是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源头,涵盖创意的生产和开发,是文化产业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需要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以创造具有吸引力和商业价值的创意。[8]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内容创意的制作效率。ChatGPT、BERT、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新闻写作等领域的运用,帮助创作者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知识和灵感,提高了文化创作的效率,减少创作时间和成本。其次,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文化产品更加富有创造力。大数据时代所构建的数据集成系统促进了创意主体积累知识,从而构建更全面和新视角下的认知范式,进一步带来文化创意价值的深层次延伸。同时,在数字生态文化环境下,创意主体与不同文化主体间的交流互鉴更为频繁和便捷,使文化内容创造力与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9]最后,数字技术能有效提升内容创意的产品转化率和展现力,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360全景、全息剧场、裸眼3D等数字技术,促进内容创意的可视化和文化产品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文化产品的内容渲染力和代入感。
开发制作是文化产业价值链的中端环节,是将内容创意进行加工、制作和复制的过程,使其通过不同承载方式成为可在市场流通的商品,是保证文化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环节[10]。制造技术的数字化提高了文化产品开发制作的质量与效率,例如特效制作、3D建模、实时渲染、运动追踪等数字技术促进了文化产品制作流程的创新,使得数字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产品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此外,云计算、云存储、区块链等网络技术通过提供灵活、弹性、安全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共享,带动文化产业制造设备和工艺的更新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促使数字虚拟人、智能文化制造设备等领域诞生新产品,这些因素使得数字文化产品制作效率大幅提高,并增加了盗版的难度[11]。
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后端包括市场推广、传播分销和消费服务三个环节,将文化产品从生产者传递至消费者手中。其中,市场推广是指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将文化产品推广到目标市场,提高顾客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和自媒体营销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主流推广渠道,数字化推广使得文化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和深度分析能够帮助文化企业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提高推广效率和降低营销成本。传播分销是通过电影院线、电视、互联网平台和各类媒体传播平台等途径,将文化创意产品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数字技术创新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法,通过数字展览空间、数字观展体验等形式为用户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文化场景,弥补了过去文化服务不可远距离传播的缺陷。此外,数字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效率。数字技术促使图像、视频等文化产品能够以数据压缩模式进行传递,文化产品可以快速传播到全球各地,“时空压缩”甚至“零时空间距”的文化产品传播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果[12]。消费服务环节是目标客户购买并使用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决定了文化产品在市场中的最终归属,并且顾客的服务体验和个性化需求对价值链前端环节具有反馈和刺激的作用,进而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和迭代。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交互技术、云计算等促使文化产品的消费形式从传统的无形内容转变成可观看、触摸和感受的产品,由观赏性消费变成体验式消费,例如文化遗产的云游览,有效地扩展了文化产品的消费范围[13]。此外,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通过对消费行为进行数据化,促使文化企业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定制化生产,激发更多的内容创意,文化企业还能够实施精准化营销。数字经济下,用户对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同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被激发,用户价值成为影响文化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反馈力量[14]。
三、数字经济驱动融合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各领域的边界逐渐消弭,并呈现出跨行业融合、全产业链协同、开放包容协作、相互赋能和多元共生共享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以数字化知识、信息和大数据为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基础技术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精准服务、精准画像等为工具,全面融入其他相关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15]。产业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数字经济驱动下,江西省文化产业正加速推进产业融合,进而实现转型升级。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数字技术通过驱动两个层面的融合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对内融合和对外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体如图2所示。
第一层面融合属于产业层面的“对内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资本、人力、技术、市场、品牌、信息和创意等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可以通过跨行业协作、授权管理等方式实现跨要素整合与集聚。通过“文化+科技”模式,驱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能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技术升级,同时强化文化要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通过“文化+金融”模式打造文化投融资平台,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开辟新型融资渠道,能发挥金融创新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刺激作用[16]。此外,数字技术能够带动文化产业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区域优化配置文化资源,进而赋予江西省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持续动力[17]。依托数字技术的智能化、交互化和集成化优势,以数字平台为载体,通过面向消费者的“手机端”“微信端”“Web端”和面向生产者的“云平台”“管理网”等线上应用,提高全省文化旅游数据信息的集中性和易达性,文化旅游景区得以突破空间和形式限制,联动全省景点资源,助推江西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建设[18]。数字经济的变革改变了文化产业传统的生产关系,使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的边界逐渐消弭,加速产业内主体间的融合进程,探索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搭建文旅服务平台,及时捕捉消费者需求,形成文化产品的需求导向型生产模式,优化产品定位和提高营销效率。同时,良好的产业分工体系与竞合关系也促进了江西省全文化产业链协同联动[19]。
第二层面融合属于产业间的“对外融合”,即数字技术促使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或消融,并在产业之间的边界处进行融合。数字化信息和知识已成为文化产业重要的生产要素,科技创新不断驱动数字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各个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0]。例如,数字出版、数字传媒、数字艺术、网络表演、数字娱乐、数字创意等新型文化业态的诞生有效地促进了传统文化业态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1]。同时,数字文化产业的跨行业融合通过重新定义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模式,转变供给模式,在更大范围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补效应[22]。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行业间的功能互补与价值链延伸,文化内容和创意向其他产业渗透,重构不同产业的核心价值活动,革新原始的生产工艺,同时产业壁垒逐步消除,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23]。江西省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借助“艺术技术”,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行业对外融合发展。将文化注入旅游、融入制造、嵌入现代服务,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制造”“文化+服务”“文化+电商”等新模式,培育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生态[24]。如依托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通过“产品开发+内容传播+IP电商”的新型运营模式推广江西的陶瓷文化及相关文创产品,同时打造“区块链+陶瓷艺术产品”防伪溯源和交易平台,实现从创作、生产、流通到贸易的全链条管控,推动陶瓷艺术产品流通向数字化转变,通过跨界融合创新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25]。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靶向政策设计
文化产业健康运行与转型升级离不开机制创新和产业规制等制度环境,本研究接下来从文化产业价值链创新、产业内子产业融合、跨产业渗透与融合等角度提出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靶向政策设计方案。
(一)完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
数字经济下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涉及技术和创新问题,还需关注制度环境的建设与完善,坚实的法律法规保障是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监管力度,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数字经济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秩序,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与传统文化产业不同,数字技术的嵌入导致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全新的价值生产和交换方式,必须有效地防止数字文化病毒的扩散,维护好数字文化产品的公平交易机制[26]。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作品性质、版权和责任归属等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充分保障文化产业技术创新和跨界融合,江西省需要重视专利、版权、商标权及工业设计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对数字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应予以明确界定和归属划分,构建的数字文化产业治理体系应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以产业融合创新为目标,唯有这样才能调动文化创作者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为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凝聚动能[27]。
(二)强化文化数字化的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链创新、构建现代化数字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江西省要实施文化科技创新战略,提高全省文化企业研发投入,开发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集成技术,提高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数字化升级,如运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对江西的好山好水和传统文化进行复刻,给受众带来全新感受,通过技术创新催生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建议在现有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基础上,重点支持数字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研发、应用技术拓展等项目,设立数字文化科技研发专项。同时,还应设立专项基金和补贴,激励文化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加大对数字技术、平台和软件等的研发投入。鼓励国内外科技型企业在江西设立研发部、设计中心、实验室等,并给予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28]。此外,在创新主体的培养方面,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分工体系与竞争合作关系,兼顾各类文化企业、科研机构与行业协会,大中型文化企业和科研机构侧重于数字文化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创新,小型文化企业应侧重文化产品/服务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拓展,行业协会则侧重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制订实施,通过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各自优势,从理论、技术和产品层面实现江西省文化产业价值链跃升[29]。
(三)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江西省文化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数量和营业收入排名一直处于中部地区尾部[30]。对于多数文化企业“微型化、网络状、分散型”等特征,在数字经济时代,不能再盲目认为“小的就是弱的”,要推动文化企业共同繁荣,通过开放平台、生产协作、共享资源等方式,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带动全产业链的资源互动、价值整合和协同创新,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对内融合与对外融合[31]。依托各地文化资源优势、政策倾斜,在现有高新技术园区引入文化企业,为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特色文化资源深度结合,推动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集群的构建,开创“文化+数字+X”的文化产业对内和对外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南昌市围绕全省文化产业引领示范区的目标,集中发展数字出版、文化装备制造、VR、动漫游戏、文旅娱乐、智能穿戴等优势产业,支持打造南昌VR产业基地、“5G+文旅”和“文化+创意制造业”等应用标杆项目,例如依托江铃汽车的技术平台优势,将江西文化元素植入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尤其是在数字营销环节,通过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有效提升品牌吸引力。在南昌市大力建设全省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新型文化消费试点试验区。强化数字技术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培育具有示范性的智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培育壮大在线旅游、云游览、数字文化博物馆等新业态。利用VR、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深入挖掘抚州戏剧文化资源的潜在市场价值,建设汤显祖文化产业园,打造戏剧演绎、戏剧动漫、戏剧旅游休闲、戏剧文创等产业[32]。吸引有实力的游戏、动漫及其衍生品的设计和生产企业落户江西,打造江西动漫游戏产业集群。
(四)建立标准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服务平台
一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江西文化资源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应用等进程,加快推动文化大数据资源储备、技术与产品研发,以文化基因库、题材库、数据库等形式,搭建涵盖文化资源、文化企业、文化艺人、政策信息等信息的大数据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更精确的供需对接,为文化企业打通从内容生产、消费到服务的全链条线路,从而为实现江西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充分准备[33]。二是打造文化数据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的行业服务体系,打造汇集文化企业、产品/服务和技术等信息的文化数据共享平台和服务平台,集成与文化产品生产适配的应用软件与工具,为江西文化数据、信息和产品等提供解析、检索、确定所有权、匹配交易、结算支付等服务,实现江西文化资源与数字经济间的有效共享与融合[34]。通过平台打破文化企业之间的边界和知识壁垒,推动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与资源整合,避免闭门造车的创新困境,实现文化产业的对内融合;建立文化企业、数字技术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间的交流平台,例如技术交流会、专业服务平台、博览会等,促进产业间的知识流动,加快文化产业的对外融合与协同发展。
(五)加强“数字+文化”人才培养
数字化人才是推动江西文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要素,而江西省既懂文化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创意人才、新媒体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比较匮乏,建设强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是江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一是统筹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布局,加强数字文化人才的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任务、措施和保障等。二是创新数字文化人才的培育机制。江西要支持省内高校加快数字文化相关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服务文化数字化转型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文化数字化理论研究。同时,要不断深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文化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并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平台,探索“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复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体系,壮大地方数字文化人才队伍。三是拓宽引才渠道和模式。通过建设人才驿站、专家人才工作站等,邀请复合型数字文化人才来赣进行技术研发、咨询指导、授课讲学,大力推行“人才飞地”的建设,形成“生活工作在外、成果贡献在赣”的模式[35]。
参考文献:
[1][19]范周.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2][17][21][22][27][29][34]车树林,王琼.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与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22,(1).
[3]周世新,朱文璟.江西省文化产业现状分析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
[4]蒋兴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
[5][23]王安琪.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战略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2019,(3).
[6]谈国新,郝挺雷.科技创新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
[7][10][26]周锦,夏仿禹.数字经济下传统艺术的文化产业价值链创新研究[J].艺术百家,2022,(1).
[8]顾江,郭新茹.文化产业价值链及其引申[J].改革,2009,(6).
[9]郑琼洁,成一贤.文化产业的数字生态与高质量发展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2,(1).
[12]盘和林.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作用机理与优化[N].深圳特区报,2023-06-06(B3).
[14]黄永林.数字经济时代文化消费新特征[N].北京日报,2022-06-13(10).
[15]韩若冰.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化发展及其向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16][24]张湘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N].光明日报,2015-12-25(10).
[18][25]郭建晖,蒋金法,肖洪波.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3)[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3.
[20]赵凤群,张树旗.数字经济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J].产业创新研究,2023,(16).
[28][32][35]曾浩,张梦琳.江西省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及政策支持研究[J].老区建设,2022,(11).
[30][33]郭建晖,蒋金法.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
[31]向勇.文化产业融合战略:一源多用与全产业价值链[J].前线,2014,(6).
Path and Targeted Policy Design of Empower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Jiangxi's Cultural Industry With Digital Economy
Tang Shuqin Tang Peicheng Li Zheng
Abstract: The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Jiangxi's cultural industry through two path: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consumption methods of the culture in Jiangxi, empowering the value chain of Jiangxi's cultural industry to upgrade through inno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by driving the internal integration of Jiangxi's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external integration with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 digital technology accelerates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empower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Jiangxi's cultural industr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strengthe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ultural digitization, promote the agglomeration of digital cultural industries, establish a standard cultural resource database and service platform,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 culture" tal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Jiangxi's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Cultur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olicy design;Jiangxi
责任编辑:严玉婷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经济赋能江西省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政策支持研究”(项目编号:YG2022149)。
作者简介:汤淑琴,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汤培成,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铮,东华东华理工大学计划财务处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