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崇山峻岭,遇见山那边的那片海
2024-09-03朱金叶
时潇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读者》《深圳青年》《红树林》《视野》等杂志的签约作家。先后出版了个人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无尽的远方》。
《山那边是海》是一部与食物味道和生活况味相关的散文集,收录的作品以游记为主,一共分为四辑,分别是“桂花落了”“月亮走,我也走”“潜水”“走路,爬山,看海”。该书游记不仅局限于记录旅途中的风景,更多是通过遇到的人和事抒发作者的思考与感悟,用生命里每一个细节打动人心。
《山那边是海》是一本兼具趣味与深度的书。时潇含认真生活,细心感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爱与感动,并用质朴可爱的文字记录下了这平凡的烟火味道,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无不动容。
时潇含的文字情感内敛,很少通过堆砌情绪和感慨来抒发情感,更多是记录事件本身,呈现生活的片段和细节,给读者留白,让读者自行品读。如在《北国之冬和颐和园的日落》中,时潇含记录了她的朋友紫娃在北京的出租房,那是一个玻璃窗裂了冷风会钻进房间的破旧小公寓,对此时潇含写道:“紫娃是一个热爱奋斗的都OJfimWR/K3zUZpBpEX2SprQozxooX3TziO7ca5MMYbM=市丽人,不像我,想到进个城都要四十分钟,心里难过得要拧出水来。”她写了北京的大,她说不喜欢这种空旷的感觉,“仿佛对着空气吼一声,连回音都不会有”。在这篇文章中,时潇含只记录了自己眼中看到的北京,记录了很多与紫娃一样的都市丽人的生活日常,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对她们的选择进行评价。
时潇含的文字很少高谈阔论,更多是关注细节。她的语言克制内敛,往往用最简单的句子打动人心。在参观仁龙巴冰川的时候,她偶遇了一个牵马的年轻男孩,那个男孩是村里为数不多会说汉语的人,他们村里只有两个大学生,而二十岁的他以牵马和挖虫草为生。在那条崎岖蜿蜒的乱石路上,他不断抱怨工作的辛苦,然而在有人提出把路修好,让游客开车进来参观的时候,她如此记录——“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说:‘那可不行,路修好了谁还来骑马?’”在同行人的一阵大笑中,小伙子“机灵”的形象跃然纸上。时潇含以这句话为引子,将话题延伸到了偏远地区的教育、男女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等社会问题。旅途中碎片化的一件件小事都能触动她内心的柔软之处,引发深刻思考。
时潇含的文字是有趣的,她懂得用独特的视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站在枫丹白露的森林中,她不羡慕拿破仑或路易十三,只关心他们是否也吃过那样新鲜甜美的板栗。在冷湖遗址,她感叹那些写在破碎墙体上的句子像是穿透水面的月光,她站在池塘的底部,顺着光走向月亮。对她而言,在海边走路的体验居然与颜色相关,是从绿走到黄,从黄走到褐……最后只剩下悠然坠下的一片大海。站在诺曼底的海滩上,她忽然理解了印象派。
书名“山那边是海”或许源自时潇含对山那边的探求,或许源自对海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与包容是这本散文集文字的底色,作者通过一篇篇充满温情的小短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并想要刨根问底,在刨根问底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愿我们穿过崇山峻岭、重重迷雾之后,都会遇见山那边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