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煤外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形势
2024-09-03樊桦陈晓博
一、近年来疆煤外运总体情况
(一)近年来疆煤外运量快速增长
新疆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储量全国第一。2021年之前,新疆煤炭多在区内流通,96%左右用于区内消费,外运量基本在2000万吨以内。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形势紧张、煤炭价格阶段性大涨、国内极端天气频发,国内煤炭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疆煤外运量大幅增长。
2021年,新疆煤炭生产量3.2亿吨,同比增长18.5%,消费量2.8亿吨,同比增长7.7%,疆煤外运量增长至4387万吨,同比增长53.2%;2022年,新疆煤炭生产量4.13亿吨,同比增长29.0%,消费量2.84亿吨,同比增长1.3%,疆煤外运量达8678万吨,同比增长97.8%;2023年,新疆煤炭生产量4.59亿吨,同比增长11.1%,消费量3.32亿吨,同比增长17.0%,疆煤外运量达1.1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6.7%。2023年,新疆煤炭生产量、消费量、外运量分别是2016年的2.85倍、1.73倍、8.0倍,生产量增长明显快于消费量,外运量则比2020年实现了翻两番。
(二)疆煤外运主要依靠铁路和公路运输,其中公路外运量占比较高
出疆铁路运输通道主要分为北通道、中通道和南通道,呈现“一主两翼”格局,现有合计货物运输能力1.02亿吨/年,其中煤炭运输能力4000万吨/年。出疆公路运输通道主要包括四条国道主干线公路,分别为新疆至上海的312国道、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G30连霍高速、北京至乌鲁木齐的G7京新高速、新疆至青海的315国道。此外,企业投资建设的矿用公路也在疆煤外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疆煤外运11000万吨,其中铁路完成6023万吨,占67%,公路完成4977万吨,占45.2%。公路完成的疆煤外运量占比较高,主要原因是2021年以来煤炭价格处8313d3e1d996a9fb387f1ef7c23e39a4b5e54e4e1089dd4c5fc5f815cfe7502d于高位,可以抵消疆煤出区公路运输距离长运费高的劣势,由于铁路运输能力受限,大量疆煤直接通过公路运输至周边省区。此外,公路运输市场化程度高,运力变化更加富有弹性,可以迅速增加运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出疆铁路运输能力有限特别是兰新线运能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疆煤先通过公路运输运至甘肃柳沟等站点再进行装车,通过公铁联运满足市场需求。
公路运输在疆煤外运中的占比偏高,带来两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公路运输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一、四季度迎峰度冬电煤保供可靠性易受制约,极端天气情况下保障困难。二是公路运输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重车易对公路桥梁造成损坏等外部不经济性,从生态环保角度看不适宜中长途运输。因此,应加快铁路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在疆煤外运中的比重,公路运输主要作为铁路运输的集疏运方式或公铁联运的重要环节发挥补充作用。
(三)疆煤外运以保障西北地区为主,近年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展
由于出区运距很长,新疆煤炭长期以供给西北地区为主。随着西南地区煤炭产能大量退出,西南地区疆煤调运量不断增加,疆煤形成了“重点保障西北、兼顾西南”的调运格局。2022年乌鲁木齐铁路局完成疆煤外运量5493万吨,运往西北地区2860万吨(占52.1%),其中甘肃2005万吨(占36.5%)、宁夏531万吨(占9.7%)、青海324万吨(占5.9%);运往西南地区1501万吨(占比27.3%);运往其他地区1132万吨(占20.6%);西北和西南地区合计占疆煤铁路外运量的79.4%。
8313d3e1d996a9fb387f1ef7c23e39a4b5e54e4e1089dd4c5fc5f815cfe7502d 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煤价持续上涨和煤炭保供形势趋于紧张,疆外市场对新疆煤炭需求大幅增长,新疆煤炭保供已覆盖宁夏、青海、华中、华南等29个省市。2022年新疆煤炭首次实现疆煤入川到黔进蒙,其中哈密煤炭首次通过公铁联运抵达京唐港、天津港、曹妃甸港等港口,从港口转运到东部沿海城市。2023年,疆煤外运范围已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
二、疆煤外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疆煤外运铁路主通道能力明显不足
出疆铁路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现有合计货物运输能力1.02亿吨/年,其中煤炭运输能力4000万吨/年。
北通道由乌鲁木齐—将军庙铁路、淖毛湖—将军庙铁路、临河—哈密铁路构成,主要承担内蒙古、宁夏方向的煤炭运输任务以及华北区域煤炭的接续任务,现有运煤能力为300万吨/年。
中通道由兰新铁路、陇海铁路、兰渝铁路构成,主要承担河西走廊、西南地区及华中地区的煤炭运输任务,是疆煤外运的主通道。兰新铁路是我国西部铁路大动脉,也是新疆联通内地的主要干线铁路和中欧班列必经铁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受客车与班列开行数量较多的影响,兰新铁路虽然能力利用率已经饱和,但货运能力相对较低,仅为7500万吨/年,其中运煤能力3400万吨/年,无富余能力。近两年来,兰新铁路饱和运力已无法满足哈密地区煤炭及煤化工产品外送需求,急需开辟新的铁路运输通道。
南通道由南疆铁路、格尔木—库尔勒铁路、青藏线西宁—格尔木段、兰青铁路西宁—兰州段、兰渝铁路以及格尔木至成都铁路构成,主要承担青海、甘肃、川渝地区方向的煤炭运输任务。南通道现有运煤能力为300万吨/年,能力利用率已饱和,无富余能力。
2023年通过优化铁路运行调度、扩大列车编组、调减客车及其他货物运输量等措施,三大通道完成疆煤外运量6023万吨,已基本达到运能上限,通过常规措施进一步扩能的空间有限。在一、四季度煤炭保供需求大的时段,疆煤外运需求与通道运能紧张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疆煤外运集疏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除主通道能力紧张外,部分公路运输通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铁路专用线、重载公路等重要运输支线存在建设滞后等问题,疆煤外运集疏运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国道G312、G30连霍高速、G7京新高速、G215线等疆煤入甘主要运输通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物流车辆数量和公路运力不匹配。新疆广汇自建的淖柳矿用公路运输承载力也日渐饱和。部分煤炭企业无铁路专用线,主要通过价格让利,积极协调中长协客户在将军庙、鄯善、吐鲁番等站发运电煤,或者通过公铁联运、代客户请车、与客户强强联合等多种方式,协调下游客户以汽运方式短驳至甘肃玉门、瓜州等地,然后在当地站台上货,再发至内地西南、沿海港口等地。这一煤炭运输组织方式增加了运输环节和运输费用,影响了疆煤外运组织效率。出疆重载公路建设不足,与周边煤炭调入省份缺少快捷的公路运输通道,公路运输煤炭物流成本较高。
(三)铁路运输组织存在客货争能、远距离排空、铁路箱不足等问题
目前,铁路运输组织方面也存在着客货争能、远距离排空、铁路箱不足等突出问题,影响着疆煤外运能力和成本。一是兰新二线对于既有兰新线的客流分流作用比较有限。兰新二线建成后,先后面临因张家庄隧道地质灾害需全面整修、因青海门源地震导致隧道群塌方关闭多个车站等问题,仅有三分之一时间处于开通状态,且整个兰新二线速度偏低,部分路段仅为200千米/小时,没有发挥出分流兰新线客流的作用,既有兰新线仍要继续承担相当量的普速列车运行,挤占通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其货运功能。二是铁路返空车严重不足。新疆是以物资输出为主的省份,进出车不匹配的矛盾长期存在,重车出疆与进疆比例基本为2∶1,乌鲁木齐铁路局属于铁路末端局,需要国铁集团耗费大量运力资源向乌鲁木齐铁路局排空车,才能满足疆内整体铁路运行平衡。三是铁路箱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发运需求,也不利于开展多式联运。对企业自备箱收取返空费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影响了货主企业的积极性。四是西北区域内循环列车开行太少,运输效能有待提高。
(四)煤炭中转集散基地建设滞后
疆煤主要需求省区煤炭中转集散基地建设滞后,难以发挥煤炭中转集散基地“蓄水池”“调节器”作用。以甘肃省为例,目前国家已在酒泉布局建设甘肃电投常乐电厂和华能酒泉热电厂2个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但是仅依靠这两个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难以满足甘肃酒嘉、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不断增长的工业用煤需求,也难以发挥甘肃省在疆煤外运中的“中转地”和“调节器”作用。
三、近中期疆煤外运需求将保持较大规模,远期将稳中有降
(一)煤炭价格是决定疆煤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外运范围的主要因素
煤炭外运总成本主要由坑口成本与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煤炭价格直接决定了疆煤外运的经济性和外运范围。当煤炭价格处于高位时,疆煤坑口低成本一定程度上对冲运输成本高劣势,疆煤外运范围就会明显扩展,反之则会大大削弱疆煤市场竞争力。
新疆煤炭通过铁路运达甘肃、青海、宁夏、川渝、云贵、陕西等地uFQ4i0ndj8AFhGzyN/JzcIRd0/3K1d4X3WAuiORnVBE=区,运价估算分别为170元/吨、350元/吨、180元/吨、490元/吨、600元/吨、500元/吨。按哈密煤坑口价200元/吨估算,在市场煤炭价格高于800元/吨时,新疆煤炭调入甘肃、青海、宁夏、川渝、云贵等地区均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性;当市场煤炭价格在700—800元/吨时,新疆煤炭调入甘肃、青海、宁夏、川渝地区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性,但调入云贵地区的经济性较差;在市场煤炭价格低于700元/吨时,新疆煤炭调入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性,但调入川渝和云贵地区的经济性较差。
(二)“十四五”“十五五”疆煤外运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
1、西北地区煤炭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将持续作为疆煤主要调入地
甘肃煤炭调运呈现“河西调入、中部平衡、陇东调出”的格局。“十四五”中后期,随着河西地区特高压外送通道和内用火电的建设,甘肃省煤炭消费每年有6000万吨以上缺口。“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随着燃煤火电预计装机容量和煤化工拟建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宁电东送”规模不断扩大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不断建成并网,再加上其他用途需求,宁夏煤炭消费量将持续增长,煤炭供应总体偏紧,对疆煤的调入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近年来,青海省煤炭产能及实际产量无法满足省内用煤需求,省外煤炭尤其是疆煤已成为青海重要的煤源。“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青电外送规模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带动下,青海地区疆煤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
2、西南地区煤炭存在较大缺口,疆煤调入需求将保持一定规模
川渝地区煤炭资源禀赋条件相对较差,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结构性缺煤的主要地区之一,是煤炭净调入区域。近年来,川渝地区新疆煤炭调入量逐年攀升,新疆已成为继陕西后第二大来源省份。预计到2030年,川渝地区煤炭缺口将超过1亿吨,其中疆煤调入需求将在2000万吨左右,且主要集中在焦煤、化工煤炭等优质煤产品方面。
云南省煤炭产量总体不足且自产电煤煤质较差,难以保障火电平稳出力,需从省外调入煤炭。贵州省煤炭禀赋条件有限,原煤热值普遍较低,疆煤入黔有利于改善贵州煤质结构,对能源保供具有积极的补充作用。综合考虑云贵地区煤电装机规模增加、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未来一段时期,云贵地区对疆煤的需求也有增长空间。
3、“两湖一江”、河南等地在特定时段存在少量疆煤需求
由于运输距离较远,运输成本较高,疆煤在华中地区及更远地区竞争力较弱,只有少量特殊煤种具有外运需求。晋蒙陕煤炭产区是“两湖一江”和河南地区主要煤炭供应地,“浩吉铁路+长江水运”为主导将构成“两湖一江”地区煤炭调入体系。疆煤大规模调入“两湖一江”、河南地区的经济性较差,主要用于非常规状态下的保供用煤。
(三)从远期看,疆煤外运需求将稳中有降
从远期看,综合多种因素判断,疆煤外运需求将稳中有降。一是从全国来看,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已进入峰值平台期并逐步下降。预计202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在48亿吨左右,2035年在35亿吨左右,2050年将降至25亿吨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下降。二是煤炭属于周期性行业,中长期看,煤炭价格也将从当前的高位震荡下行,从而对疆煤外运量和外运范围产生较大影响。三是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西电东送”,将逐步减少煤炭消费需求,并以输电替代输煤。四是川渝地区将通过建设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推动外电入川渝、提高能源安全储备能力等措施,逐步缓解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对新疆煤炭的调入需求将有所下降。
四、相关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挖掘既有普速铁路运输潜力
利用兰新高铁全线恢复通行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将兰新铁路普速列车转移至兰新高铁开行,开发动卧、“夕发朝至”等客运服务产品,提升兰新高铁对中长途客运的吸引分流能力,充分释放兰新铁路货运能力。用足柳敦、敦格铁路能力,分流兰新铁路紧张区段货物运输。优化兰新铁路货运列车运行图,推动部分车站客货分离布局,协调兰新线点线能力,满足旺季电煤保供需要。完善乌鲁木齐铁路枢纽功能,对安北站、哈密东编组站扩能改造,将兰新线的通过能力提高至每天110对。铁路部门在空车调运、自有集装箱分配方面加大对乌鲁木齐局、兰州局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自备箱返空费,鼓励企业增加自备箱数量,以自备箱有效弥补铁路箱源的不足。在甘肃、宁夏区域固定大用户,开行点对点的循环班列,提高运输效能,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开行循环班列进行疆煤外运。
(二)加快出疆铁路运输通道和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效能
“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库尔勒至格尔木铁路扩能、哈密至临河铁路扩能、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扩能等规划内铁路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提升路网灵活性和机动性,有效提升出疆铁路运输能力。同时,通过优化铁路运行调度、调减其他货物运输量,实现铁路煤炭外运能力提高至1亿吨。“十五五”时期,建成兰州至张掖高铁,推动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增建二线、哈密至临河铁路增建二线建设,促进将军庙至鄯善至敦煌铁路开工建设,形成完善的多径路出疆通道格局,有效满足疆外市场用煤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一批铁路支线、专用线项目,推动干线铁路与煤炭矿区、重要疆煤集散地等高效联通和无缝衔接,畅通微循环和“最后一公里”。
(三)健全公铁联运机制,促进煤炭公铁联运发展
发挥公路、铁路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进一步健全公铁联运机制,大力推动煤炭运输“散改集”,促进煤炭公铁联运发展。进一步完善哈密至酒泉煤炭储运基地公路通道,加快通行能力紧张路段改造,支持开展重载智慧公路建设,打造智能车路协同示范样板,实现疆煤绿色清洁外运。推动酒泉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发挥公路运输运力弹性较大优势,加强对疆煤外运中短程接驳支撑作用。新疆、甘肃等地煤炭公路发运企业加强与当地铁路局对接,优化煤炭运输中转装卸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全程运输效率。
(四)推动煤炭储运基地建设和产运销一体化发展
依托铁路、公路路网统筹发展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合理布局疆煤外运通道沿线煤炭物流储配、集散、加工园区,联动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贸易物流中心,“以点带面”持续提升煤炭仓储运输能力,形成跨省市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酒泉煤炭物流集散中心,发挥疆煤外运中转保供基地作用。充分发挥骨干能源企业产运销一体化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铁路专用线、矿区公路、智慧无人公路建设。进一步延伸新疆煤炭主产区煤化工产业链,推动疆内清洁转化利用,提升产品附加值。
(樊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研究员。陈晓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