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士小院”发展历程、创新做法和政策建议

2024-09-03张成鹏郭东旭许文虎张颜

中国经贸导刊 2024年9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高校、科研院所是人才的摇篮,是科技创新、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各级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在乡村振兴中人才支撑作用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博士小院”是一种将人才招引、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的科技服务平台,既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能助力博士研究生扎根基层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经过前期探索,“博士小院”已在山东建成并发挥作用,本文重点对山东省“博士小院”的发展历程、创新做法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博士小院”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和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与“博士小院”存在相类似的思想和实践,并为“博士小院”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博士小院”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可分为萌芽探索期、探索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

(一)孕育萌芽期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广科技小院等培养模式,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2023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农村室课题组与山东博士生联谊会在曲阜市调研时,提议实施“博士小院”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力图将“博士小院”建设成高层次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的工作场所、研究基地、交流空间,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二)探索成长期

基于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实际需要,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博士小院”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水到渠成。2023年10月,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首批3家“博士小院”在济宁曲阜、汶上两地率先成立,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产学研合作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经验。全国首批3家“博士小院”揭牌后,已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入驻,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活力,初步实现青年博士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曲阜“博士小院”重点探索博士助力资源稀缺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汶上“博士小院”力图打造电商助力产业发展新兴样板。曲阜市、汶上县“博士小院”的运营标志着“博士小院”在我国制度化发展的开端。但是,这一阶段由于“博士小院”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具体运作和机制仍有完善空间,运作的范围一般以所在的乡镇为限,同时也缺乏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博士小院”的发展进行指导和规范。

(三)快速发展期

山东省曲阜市、汶上县3家“博士小院”经过前期运作取得一定进展后,山东省济南(商河县、平阴县)、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聊城(冠县)、菏泽(单县)、德州(德城区、禹城市)、泰安(岱岳区)、东营(利津县)、济宁市(金乡县、微山县)、枣庄(峄城区)、临沂(沂南县)等10地市全国第二批13家“博士小院”正积极筹建。福建、山西、河北等省份已着手学习借鉴“山东经验”,探索建设“博士小院”。经过不断探索,“博士小院”逐步成为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工商企业青年博士组成的,从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文化推广、技术帮扶、资源导入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合作平台。在这一时期,“博士小院”的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区域不断扩大,同时,“博士小院”自身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规范也日趋完善,在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驻京办、山东人才发展集团等单位的指导下,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制定完善《“博士小院”建设方案》《“博士小院”组织管理办法(暂行)》等,吸引了更多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博士的加入,为“博士小院”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二、“博士小院”的创新做法

“博士小院”项目目前在山东省的11个地级市已得到实施,并在济宁市曲阜、汶上,德州市德城,泰安市岱岳等地取得显著进展。自“博士小院”探索推广以来,各个地区依据其地方情况对“博士小院”进行了地方性改造,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青年博士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在“博士小院”的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各地始终坚持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将“党支部”建在“博士小院”上。例如,2023年12月5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博士小院”第一个临时党支部在曲阜市陵城镇辛庄村成立。20名博士党员每年6次集聚小院,一方面,青年博士党员充分发挥自身智力、学识、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以博士党员为引领,已辐射带动身边不同专业200余名青年博士为曲阜辛庄博士小院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二)强化顶层设计,织密大院大所智库网络

“博士小院”的存在既依托于基层一线工作场所,也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智力资源支持。一方面,基层一线的现实需要为“博士小院”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博士小院”也有效地动员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为地方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招引、乡村振兴、文教体育等领域提供服务。经过前期探索,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社科院等4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定期在“博士小院”开展头脑风暴、座谈交流,组织“揭榜挂帅20条”“直播筑梦”“乡村学堂”“青企讲堂”等活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部分高校和地方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高校和地方的合作与联系。例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山东省德州市签订合作协议,落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学实习基地,围绕“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档案电子化工程”等主题展开合作。

(三)壮大参与主体,汇集数千博士“智囊团”

“博士小院”最初设想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业等优势资源,打造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产学研用政”紧密结合的综合平台。随着“博士小院”工作扎实推进、活动日益丰富,吸引了3000余专家学者、青年博士的踊跃参与,使“博士小院”的参与对象从专家学者群体逐步拓展到了青年博士群体,扩大了“博士小院”在高校的影响力,实现经济、管理、农学、教育、医学、法学等13个学科门类全覆盖,为“博士小院”助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有的专家学者和地方企业合作,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并申报人才项目;有的青年博士依托“博士小院”开展博士毕业论文课题调研,收集数据,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此外,共青团山东省委还创新性地将“博士小院”纳入“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中,鼓励各级团组织组织青年博士,参与各地“博士小院”工作,推出更多符合青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实践项目。

(四)拓宽汇才渠道,搭建多维立体助力平台

各地“博士小院”入驻的博士,根据地方实际需要,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争取各行业、各领域的支持与协作。例如,曲阜市“博士小院”入驻博士为曲阜市陵城镇引荐虎头军(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拟与当地村庄、村民合资建设共富联盟,生产煎饼并通过该公司线下渠道售卖,预计年销售额在0.5亿—1亿元,可带动周围10个村庄村民通过“入厂就业”“股份分红”等方式实现共同富裕。泰安市“博士小院”开展“揭榜挂帅20条”项目,组织3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青年博士为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出谋划策,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济宁市汶上县“博士小院”则打造“青企讲堂”品牌活动,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到地方授课,帮助青年企业家研判国内外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把握市场机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三、“博士小院”未来仍需完善

在政府、高端智库、社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推动下,“博士小院”的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因地制宜将“博士小院”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招引等实际需要相结合,探索出不同发展路径,但是由于“博士小院”的发展时间不长,“博士小院”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日常工作经费有待进一步保障

现阶段,“博士小院”工作开展面临经费掣肘,大多数地方政府尚未将“博士小院”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博士小院”的支出主要以正常工作开展所需的差旅费为主。以正在运营的山东省内“博士小院”为例,北京到山东返程交通费约300—800元/人/次,若1家“博士小院”每年开展6次工作,每次20人,仅交通费1项则需要3.6万—9.6万元。从现实情况来看,“博士小院”工作开展大多需要入驻博士自行垫付费用,后续由地方报销,因为在读博士生并无固定工作经费,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博士小院”工作开展。

(二)“博士小院”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博士小院”运营一方面靠三农情怀、乡梓情怀;另一方面要靠政策吸引。为了推动“博士小院”更好开展,曲阜市陵城镇给予“博士小院”工作队长兼职乡镇党委副书记、荣誉村民等政策待遇;济宁市汶上县“博士小院”工作队长兼职团县委副书记。两地均为专家学者和青年博士在当地开展工作、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其他地方“博士小院”尚无相关政策措施,对博士人才吸引力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存在入驻博士因付出时间、精力成本较高而选择退出“博士小院”的风险,使得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持续性受到影响。

(三)与驻地高校人才有待进一步融合

“博士小院”的设立,充分对接外地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科技资源,吸引广大青年博士人才加入,发挥了良好的引才聚才平台载体作用。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博士小院”与驻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资源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融合机制,在开展高校之间人才交流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学术交流活动、共享科研资源等领域还存在“空档”,一定程度上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在共同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上还未充分释放引才聚才的链式效应。

(四)各界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在组织在校博士生方面,相对而言较为便利;然而,对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等博士团体而言,鉴于其工作繁忙、业务繁重的特点,以及咨询费用偏高的现实情况,邀请其参与相关活动或项目的难度较大。有的地方“博士小院”曾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专家正常服务费用约1万元左右,但地方支付标准仅为1500—2500元。基层能承担的专家费用与专家团队的市场价格偏离较大,“中间差”需要“博士小院”负责人“面子补充”和专家“友情出席”。这在企业技术攻关服务方面更加明显,企业能够承担的技术攻关费用与院士专家服务费用差距较大,合作较难进行。

四、政策建议

由于县域各类资源有限,能够给专家学者、青年博士提供的科研平台、政策支持等与大城市有较大差距,但是县域发展又急需高层次人才,二者之间存在较大“鸿沟”。“博士小院”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根据地方需要,定点招募相关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入驻,为地方发展助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局面。因此,在地方招引人才之外,发展和创新“博士小院”,使之成为一种为我国基层一线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科研平台和人才交流“窗口”,无疑将有利于我国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

(一)落实经费保障,确保日常工作开展

作为科技创新、开展人才招引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可根据“博士小院”实际工作开展的需ufp2+W+MaM3KAUqO3hLJoA==要,设置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一是确保工作经费有保障。地方政府可逐步将“博士小院”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之中,并于年初进行资金拨付,以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实施。二是确保工作开展有场地。地方“博士小院”牵头负责单位可优先保障专家学者、青年博士的基本住宿环境、工作条件,让入驻博士“住得下、沉得住、干得好”。三是确保经费运用有制度。“博士小院”可设立专人对经费收支进行严格记录,确保经费运营科学合理,并及时向“博士小院”所在县区管理部门汇报审核。

(二)完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博士加入

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是确保“博士小院”持续运转的关键。一是提供课题研究支持。“博士小院”所在地要为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支持,特别是协助安排调研对象、提供必要资料等。二是提供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兼职锻炼机会。根据需要,可以聘任符合条件的“博士小院”专家学者担任科技副职,“博士小院”服务队队长兼职镇街党委副书记,骨干成员挂职当地村委会副书记、科技副厂长等。三是给予一定经费奖励。“博士小院”入驻博士配合和帮助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技术攻关等工作时,地方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不断提高入驻博士工作积极性。

(三)高效利用平台,带动驻地高校人才参与

将驻地高校专家学者、博士资源纳入“博士小院”,实现人才交流培养良性循环。一是吸引驻地高校共同策划和组织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共享图书馆、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助力地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二是利用驻地高校资源为“博士小院”成员提供实践平台,协调符合条件“博士小院”成员挂职高校客座教授、兼职研究员等,促进“博士小院”成员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高。三是联合推动“博士小院”工作开展和创意设计,鼓励驻地高校专家学者、博士同步参与“博士小院”“头脑风暴”“揭榜挂帅”等活动,加强青年人才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引入社会力量,形成多方共赢格局

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博士小院”工作吸引各界参与的有效路径。一是项目化运作。“揭榜挂帅”可以逐步实现“博士小院”工作机制从志愿服务到“项目化运作”转变。二是引入战略投资公司。通过战略投资公司弥补企业“支付价格”和院士专家“服务价格”的差价,形成企业、“博士小院”、院士专家团队、战投公司“利益共享、风险互担”的运作模式。三是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博士小院”可以充分当好媒介作用,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智库、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成鹏,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郭东旭,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许文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张颜,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