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赖氏宗祠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征
2024-09-03赖伟成李嘉欣张流畅
【导读】宗祠(家庙)建筑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本文梳理了岭南地区赖氏宗族的人文内涵及宗祠建筑的艺术特征,探讨宗祠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策略,意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旅品牌建设服务。
宗族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中原地区逐渐传播到岭南地区,并在此生根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信仰。儒家弘扬的“仁、义、礼、智、信、忠、孝、俭、和、廉”,正是岭南宗族文化的核心。从古代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乡村是国家的根脉,对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宗祠建筑作为乡村重要的公共空间,在传承传统礼教思想和道德观念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宗祠建筑也是宗族文化的可视性载体,其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特征无不体现着宗族文化的内涵。
本文对岭南赖氏宗族的由来、宗祠建筑文化及装饰艺术特征进行探索研究。
一、岭南宗祠的建筑文化
古代,岭南地区处于百越之地,远离中原,在传承传统中原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氏族宗祠文化及建筑装饰艺术。
宗祠供奉着祖先的灵位,是举行宗族祭祀、议事、饮宴、庆典以及执行族法、族规的场所。宗祠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宗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作为岭南地区的一种常见的建筑类型,宗祠在建筑形式、装饰艺术和功能性方面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
岭南宗祠建筑风格通常体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特点,如斗拱、彩绘、雕花等,同时还融入了岭南地区的特色元素,石雕、木雕、嵌瓷等艺术装饰手法,使宗祠呈现出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
宗祠的装饰艺术是宗祠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砖雕、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画等装饰艺术形式都承载着家族历史和宗族文化内涵。彩绘通常用于宗祠的梁柱、墙壁和天花板等部分,用于绘制家族历史、家训、祖先故事等,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石雕、砖雕和木雕通常用于门楣、栏杆和屋檐等部位,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神兽图案,象征家族的繁荣昌盛。嵌瓷通常用于宗祠的地面和墙壁等部分,展现岭南地区的瓷器工艺和文化传统。
宗祠除了作为家族祭祀的场所外,通常是家族成员相聚的地方,可用于开展家族活动、举行婚宴、庆祝节日、召开宗族会议等。同时,宗祠也是传承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家族成员在其中延续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智慧。
二、岭南赖氏宗族的渊源
宗族是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架构,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涵括了传统哲学、政治思想、社会经济及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
相传,赖姓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姬息的后代,姬姓后代改姓为赖姓,形成了赖氏宗族。赖氏宗族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在岭南地区,赖氏宗族拥有较大的族群和社会影响力,宗族文化与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随着时代演进,赖氏宗族也面临挑战。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家族结构变化,宗族传统逐渐淡化,赖氏宗族的家族观念和宗族文化也面临考验。赖氏宗族选择坚守传统,努力保持家族的凝聚力,传承家训智慧。赖氏宗族重视家训和家风传承。宗族成员秉承尊老敬祖、孝道尊亲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节日和家族活动中,常常举行祭祖、族谱编修等仪式活动,以弘扬宗族传统和文化,维系宗族凝聚力。
三、赖氏宗祠——报德祠建筑装饰艺术分析
赖氏宗祠——报德祠是一座儒释道合一的传统宗祠建筑。营造手法、建筑形态和装饰艺术,无不凸显岭南建筑的艺术特色,同时也体现了民间的地域审美趋向。
作者拍摄资料
(一)宗祠简介
报德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腊圃村。赖氏宗祠是赖姓宗族共同敬奉祖先的场所,也是进行家族祭祀和重要活动的中心。宗祠建筑由大门、正殿、后殿和厢房等组成,建筑布局呈对称形式,布局注重风水和方位的选择。岭南赖氏宗祠自建成以来,不仅是家族成员参与祭祀、庆典和传统活动的场所,更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和装饰艺术的重要代表。
(二)建筑结构与布局
赖氏宗祠建筑结构遵循传统的中国宗祠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前门、正殿、后殿和厢房等组成部分。
前门:大门是宗祠建筑的第一道风景。宗祠的大门用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装饰图案以人物、花鸟、神兽为主。这些装饰图案寓意家族繁荣昌盛,体现了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的精湛工艺。
正殿:宗祠的核心建筑,常用于家族祭祀和重要仪式。正殿的建筑形式通常为三进式或五进式,内有木雕、石雕和彩绘装饰。
后殿:通常用于供奉家族祖先和先贤。后殿的建筑形式较为简单,但也不乏装饰艺术,如石雕或木雕的龙凤、花鸟图案等,体现家族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厢房:宗祠的辅助建筑,用于存放祭祀用品和家族文物。厢房的装饰相对简单,但也有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装饰,为宗祠增色不少。
(三)斗拱与檐角的装饰艺术
斗拱和檐角是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元素,也是岭南地区建筑装饰的显著特征。
斗拱:斗拱是连接屋檐与柱子之间的构件,常常以木料制作,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赖氏宗祠的斗拱多采用华丽的浮雕装饰,图案多样,如花卉、瑞兽、仙鹤等。斗拱的雕刻工艺精湛,图案细腻,给宗祠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檐角:檐角是建筑屋檐的装饰部分,常用彩绘或木雕进行装饰。赖氏宗祠的檐角形式多样,有飞天、龙凤、花鸟等装饰物。这些图案栩栩如生,充满了岭南地区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美学。
(四)木雕与石雕的雕刻工艺
木雕与石雕是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展现了岭南地区精湛的雕刻工艺,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赖氏宗祠的木雕装饰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神兽和人物。这些花纹通常是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神兽则代表着家族威严和庇佑。木雕工艺细腻,图案生动,给宗祠增添了古朴、庄重的氛围,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石雕常常用于赖氏宗祠的墙面和门楣,雕刻着各种图案和装饰。石雕通常呈现出浮雕形式,图案有较强的立体感。
(五)彩绘与瓷砖的美学表现
彩绘与瓷砖是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为宗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彩绘在赖氏宗祠的梁柱、墙壁和天花板上均有体现。彩绘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瓷砖用于赖氏宗祠的地面和墙壁,图案和色彩丰富,内容则是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瓷砖装饰让宗祠建筑显得更为华丽,体现出岭南地区的瓷器工艺和文化传统。
(六)宗族文化内涵与价值
宗祠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不仅代表着赖氏宗族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了解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和装饰艺术,让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继续闪耀光芒。同时,赖氏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也为当代建筑艺术提供了文化资源和艺术灵感,有助于创新发展建筑文化。
四、宗祠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宗祠建筑是宗族文化传播的载体,可通过建筑艺术的视觉语言将文化代代相传。宗祠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对岭南宗祠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同时,加强对木构结构、彩绘和雕刻等装饰艺术的修复工作,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等,宣传岭南宗祠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增强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传承中发展,将岭南宗祠建筑的精华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创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型建筑形式,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任子茹,汤朝晖,汪垚. 粤北古道沿线宗祠建筑形态特征量化分析[J].小城镇建设,2023(10).
[2] 朱雪梅. 粤北传统村落形态及建筑特色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 谢燕涛. 岭南广府传统建筑壁画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4] 曾艳. 广东传统聚落及其民居类型文化地理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