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工会的发轫与演进历程
2024-09-03肖纪玲
【导读】近代,在世界工会思想影响下,中国工人阶级思想觉悟得以提升,开始了从“自在”阶级状态向“自为”阶级状态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马克思主义者等组织的帮助下,一大批近代工会得以建立。中国近代工会组织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广州、香港,中部的上海、南京等地以及东北部的哈尔滨等地区。这一时期的中国工会组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工会组织是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萌芽的,残存着行会、帮口等封建旧式组织的影响。第二,工会组织的发展深受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群众组织。直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才开始逐渐产生近代意义上的工会组织。从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运动前,工人仍处在“自在”阶级状态,但随着工人反抗斗争的进一步发展,近代工会组织开始萌芽并得到初步发展。
一、近代工会组织产生的原因
伴随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早期工人阶级也从分散走向联合,建立起近代意义上的工会组织。中国近代工会发轫于辛亥革命时期,其产生受多方面影响。
工人阶级反抗斗争的现实需要是近代工会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工人阶级受到封建腐朽势力与国外资本主义双重压迫,苦不堪言,迫切需要将工人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阶级合力,以谋求新生与出路。在辛亥革命前,工人的自发斗争主要是经济斗争为主,斗争形式也相对原始。随着工人阶级觉悟不断提高,工人运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大规模的同盟罢工能打破行帮组织的局限,为工人争取到更大的利益。
封建旧式组织为近代工会组织的萌芽提供一定的组织基础。早期工人阶级主要由破产农民组成,阶级意识不强,主要分散于行会、帮口等封建旧式组织中。这些组织早期在维护工人利益,组织工人进行经济斗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近代工会打下了组织基础。然而,行会、帮口等旧式组织本质上并非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不能着眼于工人阶级整体利益。当工人阶级需要通过政治斗争进一步改变受压迫剥削的地位时,这些组织反而限制工人运动发展,导致最终被近代工会组织取代。
世界工会思想是近代工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动力。中国近代工会组织发展主要有三个思想源头:一是欧美的工人运动情况与工会思想;二是日本劳工状况及工会思想;三是深刻影响我国东北工人运动发展的俄国工人运动及工会思想。世界工会思想传入我国后,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早期工人组织从封建旧式组织向近代工会的转化。
二、五四运动前近代工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这段时期,是中国近代工会组织的萌芽与发展时期。在吸收借鉴世界工会思想的基础上,革命党、中华民国工党、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人阶级群体中,推动了辛亥革命后工人运动的高涨和近代工会组织的发轫与起步。
第一,在广东、香港等地,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中华民国工党等资产阶级政党或团体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近代工会组织。
受欧美工会思想影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凝聚革命力量,广泛深入到广州、香港等地的工人群众中,推动机器工人于1909年先后建立了“中国研机书塾”和“广州机器研究工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了继续进行革命事业,派遣革命党人陈炳生、赵植芳等人联络海员,先后在日本横滨和香港成立“联谊社”和“中华海员公益社”,后合并为“中华海员慈善会”。1918年茶居业工人黎端奉孙中山之命,联络工友成立了 “广州市茶居职业工会”。
其他资产阶级党派团体,对工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中华民国工党和无政府主义者。在上海,中华民国工党于1912年帮助13家工厂的翻砂工人成立了“上海翻砂同业工会”。同年7月,由缫丝女工组成的“缫丝女工同仁会”归属工党,改名为“工党丝女工同仁会”。在唐山,工党解散后部分成员联合厂矿工人建立了“唐山公益社”,组织工人进行夜读、演讲等活动。无政府主义在工人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辛亥革命前,以刘师复为首的无政府主义者在广东工人中宣传思想,帮助茶居工人和理发工人摆脱行会限制,成立了茶居工会和理发工会。1915年,在无政府主义影响下,盐货、棚行、皮革等行会手工业工人组织广州工团总会,这是手工业工人跨行业的工会。
由资产阶级帮助建立的近代工会组织,主要反对的是封建腐朽统治,主张协调劳资关系,不利于工人阶级革命意识进一步觉醒,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工会。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在革命党、中华民国工党、无政府主义者等政党团体的宣传启发下,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有进一步提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世界工会思想和工会模式的借鉴与尝试,使工人阶级的组织逐渐摆脱行会、帮口等封建旧式组织,向近代工会组织转变。
第二,东北地区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近代工会组织。
早在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便从东北传入中国,促进了东北地区工人阶级意识觉醒,建立工人组织。1905年11月,在名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哈尔滨工人团”的布尔什维克组织领导下,东铁印刷厂与哈尔滨其他5个印刷厂的工人代表于1906年1月末成立了 “印刷工会”。缝纫工人、面粉工人等行业工人也成立了工会组织。是年,跨行业的职工总会成立,吸引中俄两国工人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1918年10月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中国工人自发成立“工业维持会”。同时,印刷工会、事务员工会带头成立“城市工会中央局”,作为各个工会的领导机关。
值得注意的是,深受俄国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影响的不仅是东北地区的工人,还有中国旅俄留学生群体。1918年,在俄留学生刘泽荣、刘文等八人,为保护在俄华工,同中国驻俄使馆几位馆员及部分华侨议定创办了“旅俄华工联合会”。该会最初是半官方的群众性社会救济团体,随着苏俄国内形势的变化,逐渐向一个工人组织转变,该组织在旅俄华工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俄国社会民主党哈尔滨工人团”这一布尔什维克组织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工会,主要是为了获得工人对革命的支持,但客观上却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在其号召下,东省铁路工人曾多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政治反抗斗争,深刻认识到要加强团结,坚决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这些近代工会组织相较于资产阶级推动建立的近代工会组织更加深入工农群众,更加强调工会的斗争性与革命性,对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在上海、武汉、南京等地,工人阶级自发组织形成的近代工会组织。
早在咸丰年间,广州打包工人便已自发组成自卫互助团体——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这是工人阶级自发建立组织的首次尝试。在上海,最早自发建立工会组织的是排字印刷工人。1911年,上海法兴西报馆排字工人组织“西字团结社”,号召上海各西字馆工人进行罢工运动。191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工人成立 “工界青年励志会”,积极开设夜校,出版工人可读的杂志报纸。1916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中文排字部工人则发起成立“集成同志社”。在其他行业中的工会组织同样有所发展。1912年5月,江南制造局工人成立“制造工人同盟会”,公开宣言:“制造工人同盟会,系纯全制造工人发起”。银楼业工人张鸿尧同时期组织建立了“饰业团”,在庆元银楼罢工运动中积极呼吁进行同盟罢工。在海员工人中,上海广东籍火舱海员工人建立了“炎盈社”,宁波籍水手工人建立了“均安公所”。
在武汉,汉口租界人力车夫由于英商车行抬高车价,于1912年6月发动罢工,并建立了“汉口租界车夫同益会”。是年5月,瞿新涛等汉阳翻砂工人建立 “砂帮联合会”。6月,汉阳兵工厂在翻砂工人带动下发起罢工,创立“工业同盟会”。在其他地区,工程师徐士远联合洛潼铁路工人于1912年3月成立“铁路同人共济会”。同年4月,南京津浦路南段工人成立“职工同志会”,宗旨为“互相帮助,团结一致,督促大家努力工作,互相平等对待”。沪宁、沪杭铁路工人亦有所团结,建立了“两路同人会”“员工协进会”“进德会”等组织。
不同于资产阶级推动创立的劳资混合团体,由先进工人带领工人群众自发建立的工会组织是纯粹劳工团体。辛亥革命后,集会结社自由大大鼓舞了工人自发建立自己的组织。报刊的迅猛发展为工人群体提供了解时事、接触先进思想的机会。在世界工会思想的启发下,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阶级联合的重要性,积极进行组织工会的尝试。工人自发组织的这些工会和团体,尽管还残存着一些行会、帮口等旧式组织的影响,但它们都是在工人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已具备近代工会基本特征。
三、结语
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是中国近代工会组织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考察这一时期近代工会组织发展状况,可以发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工会组织产生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近代工会组织是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萌芽的。不同于工会较早发展的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中国近代工会组织的产生是广大工人阶级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结果。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我国工会的产生有特殊性。西方各国工会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产生的,与中世纪的传统行会联系较小。而在近代中国,工会大致发轫于辛亥革命前后,与行会、帮口等旧式组织联系较大,封建军阀也深深影响了近代工会组织的发展。
第二,中国近代工会组织的发展深受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推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将世界工会思想传入我国,促进工人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推动了工人阶级进一步向“自为”阶级转变。出于同情工人悲惨生活或为获得工人群体支持等目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之中,推动了工人运动与工会的发展。然而,由资产阶级帮助建立的这些近代工会组织,主张协调劳资关系,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人政治斗争倾向,不利于工人阶级革命意识觉醒,不利于现代工会的产生。
中国早期工人组织发展经历了从行帮到近代工会的转变,意义深远。一大批近代工会组织让工人群体突破了地域局限,以职业、行业联合的形式开展斗争运动,将工人阶级力量联合起来,促进了工人运动发展,也为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准备了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常凯,主编. 中国工运史辞典[M].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
[2] 沈以行. 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运动史[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
[3] 黑龙江省总工会工运史志研究室编. 黑龙江工运大事记[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4] 樊国人,等编. 商务印书馆工会史[M]. 商务印书馆工会,1929.
[5] 消息报[N]. 1918-10-17.
[6] 民权报[N]. 1912-7-8、9.
[7] 时报[N]. 19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