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三个环节”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2024-09-02韩敬伟
〔摘 要〕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如何实现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目的,进而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生活发展奠定科学素养,成为一线教师重点研讨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以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为主题,从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科学指导的意义、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现状分析、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原则、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展开研究,提出几点教学心得,希望为相关阅读参考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以期能够取得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教育;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21 103-105
在当今社会发展态势下,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前奏,如何完美衔接小学教育,成为对幼儿科学思维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命题。幼儿园科学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应关注自身指导方式、理念、思维的发展和运用,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对幼儿园科学活动进行正确且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建立起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批判思维,保障幼儿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具有基本的科学思维。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科学教育中教师指导的意义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重视教师科学指导的作用,拓展不同的指导方式,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意义。第一,顺应小学学科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有助于确保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能够与小学学科发展有机衔接。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指导,使幼儿在学前科学教育中建立扎实的基础,为小学的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强化学习体验。教师科学指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依据活动内容中不容易被发觉的细节,丰富幼儿的视听觉感官体验,促使幼儿能够真正领悟科学活动的实践学习意义。第三,发展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活动作为发展幼儿科学思维和掌握生活化科学技巧的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能够以科学化的视角,助推幼儿科学思维的形成与发散。第四,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幼儿园科学活动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教师的科学指导可以使这些实践更具深度和系统性。通过引导幼儿深入实际,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更为完整的实践能力。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科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出现的问题
(一)启发性指导问题少
目前,部分教师在指导教学中多采用千篇一律的问题介入幼儿的科学活动,既没有关注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促使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又没有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其主动探究思考,形成了僵化的问题架构,没有真正起到启发幼儿思考探究的指导目的。
(二)指导形式固定单一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形式应灵活多样,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但部分教师没有遵循幼儿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原则,很多问题的产生和引用都是固定的形式,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感知教师的支持和信任,有时还会禁锢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将其限定在固定的角度里。这不仅会导致幼儿丧失科学活动参与热情,也会使其失去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
(三)指导容易“越界”
部分教师由于过于关心幼儿的“安全问题”,导致在活动中经常“越界”指导幼儿,以致部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慢慢养成了依赖教师的心理,这不仅不利于幼儿亲自感知科学活动的科学原理和现象,也容易让幼儿失去自主探究的乐趣,无法获得成就感和参与感。故此,教师的出发点虽是好的,但是如果不注意指导的分寸感,很容易阻碍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造成幼儿无法在科学活动中感知科学元素,也就无法达成促进幼儿科学思维发展的目的。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科学教育中教师指导的原则
(一)促进幼儿自主探究指导原则
自主探究指导原则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园科学活动进行指导,要突出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指导工作的开展要以促进幼儿自主探究为主体,切实保障幼儿能够以独立、自主、积极的探究方式,建构新的经验,从而缩减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探究、学习、互动能力。
(二)立足幼儿认知差异指导原则
幼儿作为天生的科学家,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对事物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教师只有遵循幼儿的认知差异,给予科学指导,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都不同程度强调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既要落实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教育理念,也要突出活动的科学属性,根据幼儿的探究能力差异进行灵活指导,如此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学习需求。
(三)发展幼儿科学思维指导原则
教师遵循发展幼儿科学思维的原则进行指导,不仅能够引导幼儿以事实为线索,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形成。故此,教师要遵循发展幼儿科学思维的原则,以事实介入的方式,提供教学指导,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达成对科学思维的培育,为未来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一个强有力的基础。
四、幼小衔接视角下科学教育中教师指导的策略
(一)“提出问题与猜想”环节的指导策略
科学探究正是源于人类大胆的假设与猜想所发展起来的建构活动。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要关注幼儿自主发现、设问、猜想环节的指导研究。为此,教师基于幼儿科学活动进行指导,要大胆鼓励幼儿提出科学认知问题,以启发幼儿自主设问或猜想,促使幼儿生成自我认知。教师只有指导幼儿大胆假设,依据自我认知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思路,才能够保障幼儿在科学活动实践中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让磁铁浮起来”的科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产生科学猜想,形成科学探究意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图文《神奇的磁悬浮列车》来作为科学导入知识,而后将磁铁放入水中,问“会出现什么现象?”来进行科学实验,并提出相应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准备好磁铁、水盆等道具,在提出问题后,为其进行科学实验演示,为幼儿直观展示神奇的磁铁与水发生的反应。之后,幼儿根据教师的演示,发现磁铁会漂浮在水面的任何位置,且不会轻易沉没。接着教师根据幼儿猜想,提出新的问题:第二块、第三块……磁铁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然后,幼儿根据上述的实验和问题,很快就产生了假想,开始根据已有的科学实验现象来提出自己的猜想。比如幼儿提出:“生活中,由于磁铁同极相互排斥,所以他们在水中也会排斥,磁铁之间的距离会特别远。”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以赞许、接纳的态度给予肯定,促使幼儿进一步获得教师的支持,同时也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知自身大胆猜想磁铁的科学属性是正确的行为,进一步促成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接下来科学活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与记录”环节的指导策略
对于幼儿来说,知识的建构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操作和记录,才能满足幼儿的探究需求,消化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故此,教师在“动手操作与记录”环节进行指导时,要在充足的探究时间基础上,关注幼儿是如何进行动手操作的,再进行方法指导,才能够推动幼儿感知其中的科学意义,树立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建构基本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玩沙”科学活动中,除了沙这一物体本身具备很多探究的特征以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来推动幼儿主动动手探究。比如:教师以筐子来引导幼儿关注很细很小的沙子;以漏斗来体现沙的流动性;以瓶子来装沙子,用听觉感知沙子的流动性等。教师采用不同的投放材料,都能与沙子联系在一起,推动幼儿自主探究沙子的科学属性,这样能在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机为其提供帮助。比如,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触摸干沙与湿沙,能够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知,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对事实的尊重,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引领幼儿感知探究结果建立在事实上这种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最后,幼儿以“堆沙”的形式,来表达自主探索沙的科学成果,教师则既要运用已有知识梳理幼儿的想法和表达,也要以各种评价方式,如采用《最美沙城堡》《沙的旅行》《我与沙的一天》来进行有效记录,以易于幼儿理解的记录方式,来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助其满足科学探究需求,树立科学探究意识。
(三)“表达与交流”环节的指导策略
幼儿阶段个体的表达能力还处于初始发育阶段,会生成抽象式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导致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生成的经验无法化为己用。为此,教师要基于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未来的科学学习发展需要,关注“表达与交流”环节指导策略的实施,促使幼儿能够在基于科学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激发表达与交流的兴趣,形成具象化的表达与交流方式。
例如在“好玩的石头”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想确保幼儿能够形成具象化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基于科学活动探究建构良好的表达与交流经验这一目标,就要依据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认知冲突,及时介入指导提供帮助。如,a幼儿和b幼儿因为如何利用盒子装满石头发生了争执,教师在观察、了解两名幼儿之间的冲突以后,询问道:“你们是如何在盒子里装满石头的?为什么此方法不能成功呢?”a幼儿说:“刚才已经尝试了,这种方法不行。”教师又说:“那要不要再尝试一遍呢?兴许刚才你们的顺序有问题呢?”a幼儿说:“那我们重新再尝试一遍吧。”说完,a幼儿开始重新尝试将石头装到盒子里,b幼儿也主动过来帮忙,两人一起把盒子里的石头倒出来,又按照大石头优先、小石头其次的顺序进行填装,不一会就填满了盒子。随后,教师询问道:“为什么这一次成功,上一次没有成功呢?”b幼儿思索后说:“是因为,我们这次把石头横着放进了盒子里面。”教师以现有的事实为依据,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争议来为其引导,而是抓住幼儿的问题,以事实来让幼儿表达个人意见的方式进行探究论证,以此来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交流,有效培养幼儿的求实精神。
总而言之,教师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科学教育,要遵循幼儿的自主探究原则、立足幼儿的认知差异原则、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原则,以“提出问题与猜想”环节的指导策略、“动手操作与记录”环节的指导策略、“表达与交流”环节的指导策略来作为实施措施,助其能够在科学活动实践中提高科学思维,培养探究兴趣,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开启一个美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王莹.“STEAM”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策略构建:以“小水滴搬家”活动为例[J].新智慧,2023(12):111-113.
[2]丁睿歆,吴琼.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现状及分析:以科学教育活动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82-91.
[3]严德婷.十年一品,初心如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指导与实施[J].亚太教育,2023(6):24-27.
[4]吴鸽英.推“波”助“澜”有学问:幼儿园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科学运用[J].好家长,2017(6):74-75.
[5]沈芳雁,徐惠芬.小游戏,大智慧:谈幼儿园科学小游戏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6(3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