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业绩考核促进企业发展

2024-08-30张颖

走向世界 2024年31期

国有企业承担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责任.它涉及到涵盖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等重要行业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潍坊市市属国有企业涉及化工制造、投资与资产管理、燃气供应、建筑、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领域.承担着保障国民经济供给和社会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责,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业绩考核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经营业绩考核。业绩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对企业人员基于一定时期内(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的工作成效、经营成果的评估。整个过程包括指标设定、调整、完成情况评估等。经营业绩则能够最直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是选取企业经营活动最相关、最能体现企业发展质效的指标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进行整体评价。

经营业绩考核的对象。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是对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最终对企业负责的是主要负责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首位、主要责任。因此,在潍坊市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考核的对象是市属企业负责人(班子成员),而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市属企业主要负责人。

经营业绩考核的目的。从社会层面,通过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引导市属企业落实国家发展要求,发挥国有企业引领作用,体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经济层面,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作为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指挥棒”,促进企业加快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促使企业提质增效,提升企业业绩。

业绩考核增强企业活力

2024年初,市属企业进行了优化重组,由17家市属企业重组后成为6家企业,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主责主业更加明晰。但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处于经济低增长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矛盾叠加,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影响着潍坊市市属企业的发展。市属企业发展质效不佳、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凸显。截至2024年6月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7.1%,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3.5亿元,同比下降16%,利润总额5.1亿元,同比下降42.3%;资产负债率56.2%,同比略有上升,8家市属企业(含2家提级管理的企业)中有3家资产负债率超过70qo的警戒线。市属企业的发展面临量质齐升双重任务压力,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强而不优”等问题。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对市属企业党的建设、现代公司治理、资本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属企业如何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作用,成为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营业绩考核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抓手、落实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对调动企业负责人积极性、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业绩考核促服务稳增长

一直以来,市国资委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强化业绩考核对企业经营发展质效的正向引导,更加突出服务“稳增长”、全市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驱动、稳就业惠民生等导向,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科学、成熟,引导企业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国有经济战略支撑导向更加突出。一方面,市国资委突出目标引领,根据全市经济增速目标,对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进行审核把关,鼓励市属企业“踮脚摸高”确定绩效目标,确保市属企业发展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匹配。另一方面,市国资委更注重社会效益,鼓励市属企业主动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要任务,积极担当作为。在考核中设置重点项目建设等考核指标,引导市属企业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更加完善。2022年,市国资委对《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建立以经营绩效考核+改革绩效考核的考核体系,同时,加大经营绩效考核占比,着力增强业绩考核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考核体系涉及党的建设、经营发展、改革发展等多项内容,更加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发展实绩。党的建设考核主要对企业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党建相关工作进行考核;经营绩效考核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一利五率”指标为核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考核;改革绩效考核根据改革要求,设置重点改革任务目标,对企业对标一流、董事会建设、三项制度改革、亏损企业治理等重点改革任务进行考核。

差异化考核机制更加健全。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行业特点、产业引领任务等,针对市属企业所处行业不同、承担任务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等多种因素,“一企一策”确定考核指标。对海化集团等工业类企业主要关注经营效益,选取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要任务的企业加入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指标;对公交集团等公益类企业主要关注服务质量等考核指标;对债务负担重的企业设置压降债务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压减融资成本率、防范债务风险等指标;生产经营类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入研发投入强度等科技创新指标。同时,对市属企业(市投资集团)承担粮食储备公益性业务实行分类核算、分类考核,全力支持企业保障全市重大任务。

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市国资委印发《关于对贡献突出的市属企业负责人给予奖励的通知》,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获得权威信用评级机构AAA信用评级、在培育或控制上市公司、实际利用外资等专项工作中取得重大贡献的,在考核中予以加分奖励,贡献突出的予以“一票肯定”。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不断强化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的刚性兑现,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不断拉开考核差距,坚决破除“平均主义”,有力调动市属企业负责人积极性。

业绩考核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考核导向更加明确,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更加健全,我市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效能更加凸显。但在国企改革的新要求和当前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下,潍坊市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三个方面:

主要依靠财务指标,对于可持续性、创新性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现阶段的经营业绩考核中,对于体现企业可持续性、创新性的指标探索不够,相对较为单一。

忽视长期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更加倾向于关注短期内的业绩表现,对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实施缺少有效的评价。每年对市属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设置更多关注当年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企业长远规划、长期战略的相关指标研究不深,还未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

激励机制较为单一,目前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以绩效薪酬等物质作为激励手段,可能导致企业负责人关注短期的目标实现,忽略长期企业的发展。缺乏更加多样的激励方式,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结合较少。

探索业绩考核发展对策

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结合新的形势要求,从体系建设、指标设置和结果兑现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

与时俱进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经历了从“两利三率”到“两利四率”再到“一利五率”的转变,指标的增加和调整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在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领会上级政策要求,及时进行指标调整。目前“一利五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反映出对国有企业回报水平、盈利质量等方面的重点关注,这也是在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要重点关注收益率、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增强经营业绩考核的“含金量”,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明确导向。

设置细化、多元化考核指标。当前,潍坊市市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以“一利五率”考核指标为基础,重点考核市属企业的经营效益,但由于市属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各不相同,单纯的经济效益指标难以完全反映企业经营发展实绩,必须要在考核财务类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市市属企业的实际,深挖财务指标背后的影响因素,比如,在关注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时,也要关注企业有息负债是否过高,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在关注营业现金比率的同时,考虑企业经营策略、成本管控、市场投资等方面,判断企业发展的稳健性和现金管理水平。在以“一利五率”为核心的同时,也要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长期影响,加入承担关系民生的重点任务、科技创新水平成果、企业人才培养等非财务性考核指标。为企业发展注入长期可持续性的元素,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结果兑现是确保考核发挥实效的关键环节,考核结果和薪酬紧密挂钩,目标绩效和激励赋能同向发力,对调动企业负责人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市国资委将坚持绩效与业绩同向联动,坚持业绩升、绩效升,业绩降、绩效降的原则,不断深化薪酬体系改革,鼓励市属企业与同行业对标,完善市场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企业负责人薪酬激励机制,拉开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拉开同企业副职之间的薪酬差距。根据考核结果刚性兑现薪酬,将“发工资”变为“挣工资”。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传统的薪酬激励难以完全激发企业负责人潜能,保底的基本年薪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企业负责人干事创业的热情。而引入非物质激励,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关爱激励等,有助于提高企业负责人的内在动力。目前的考核办法中,虽然已经提及了非物质激励相关办法,但仍然缺少具体手段,后续可以参考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的相关做法,根据考核结果向组织部门提出干部调整的建议。通过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全面调动市属企业负责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助力市属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市国资委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健全完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探索更具体、更精准的考核指标,建立更科学、更有效的考核体系,在实践中探索打磨更符合潍坊市市属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体制机制,为市属企业更好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中图片由潍坊市国资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