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潍坊国企改革发展挑起建设更好潍坊脊梁
2024-08-30尹莉莉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今年山东国资国企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推动发展质效、治理能力、创新茕级、支撑作用、监管效能、党建质量“六个新提升”,潍坊市国资委因地制宜推出新战法、新打法,不断塑造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大潮中,潍坊市国资委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有效改革上坚定而为,推动改革上水平、快见效,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日前,《走向世界>杂志记者采访了潍坊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金祥,畅谈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故事。
问: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和“魂”。在当前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资国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国企党建更有特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品牌建设,成功举办“十佳”党建品牌评选,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更加紧密。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分3期组织潍坊市属企业600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及市属企业领导人员到市廉政教育中心、潍北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深入开展内部督察工作.实现8家市属企业内部督察全覆盖,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扎实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先后举办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财务骨干、招商引资队伍、委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分层分类提升干部能力素养。海化集团持续打造“海化党旗红”党建品牌,生产经营与改革发展双轮驱动,科技赋能与产业转型双向发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
问:2024年国资国企的五大任务,一是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推进核心功能的改革,四是产业结构调整制度,五是科技体制创新,潍坊市国资委将如何高质量完成这些支柱性的任务?
答: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产业竞争力关乎国家竞争力,只有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才能不断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应当放眼全球、主动作为,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潍坊市针对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借鉴央企整合重组“加减乘除”经验,推动潍坊市属企业在产业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做“加法”,在企业内耗方面做“减法”,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方面做“乘法”,在清除体制性障碍方面做“除法”,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17家市属一级企业整合为6大企业集团,全力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大力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强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中总结了经验,积累了动能。
凝聚改革共识,高规格谋划推动。一是找准问题症结。潍坊国有企业多数是由政府投融资平台或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企业改制而来,前期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盈利能力不强,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导致债务规模大、不同程度存在转型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企业存在规模小、主责主业不明确、业务同质化、法人户数和管理层级多等问题,造成企业在投资、管理和内控的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单靠企业本身很难解决,需要通过大规模重组整合成立新的发展主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坚持全市“一盘棋”。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潍坊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以及市属企业现状等情况,确定重组后的企业功能定位和业务板块。打破财政、国资监管企业的界限,确定一级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板块以后,将分散在其他企业的相关产业、相近业务,采取整体划转等方式实施战略重组,实现业务、资产、人员的有效整合,确保重组后的企业专注主业、做强主业。对县市区平台类公司整合提出明确要求,成立督导组,通过查阅整合方案、座谈交流等方式,现场督导各县市区国有企业优化整合情况,确保全市“一盘棋”推进。三是顶格谋划推进。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2023年下半年以来,潍坊先后组织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发展座谈会、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会议、全市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国企改革、重组转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国企重组整合的部署要求上来。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参与的国有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市属企业重组转型协调工作,构建了“国资、财政牵头、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国资、财政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各项工作指导、调度,组织部门同步开展干部选配工作,审批部门积极提供企业注册、登记工作有关政策支持,审计部门全力做好重组整合企业的审计指导、监督工作,税务部门指导企业落实重组中税收优惠政策。
明确改革方向,高标准组织实施。一是外出学习取真经。为切实推动本次市属企业重组整合取得实效,潍坊积极学习合肥、南昌、宁波等地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重点了解企业重组整合及转型发展相关情况,通过对标先进,取长补短,形成了重组整合初步思路。二是摸清家底拿方案。本次市属企业重组整合按照聚焦主责主业、突出规模集聚、强化统筹兼顾的原则,推动资源聚集,壮大主要企业资产规模,明确各企业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推动争创更高信用等级,提升整体发展质效。为此,潍坊市国资委牵头邀请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员,对市属企业逐个进行现场调研,全面梳理了企业产业板块、业务布局、资产状况及462家各层级权属企业股权架构,全面摸清市属企业家底。经过深入分析论证后,形成了将17户市属一级企业重组整合6大集团的方案。做大做强城投集团、投资集团,划入优质资产,巩固企业融资能力和发展基础。组建产发集团、国资管理集团,将实体产业板块划入产发集团,促进文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施工、咨询设计、教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园林环卫等板块健康发展,将运营质效不高企业划转资管集团,减少这类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负面作用。重组金控集团、财金集团,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以及市县两级资源,开展化债纾困、资产运营、资本运作、金融科技等业务。三是谋定快动抓落地。此次重组调整面大,国企广大干部职工高度关注,组织部门提前布局,充分征求国资监管部门意见,在全市范围统筹调整27名市管干部,担任重组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重新委派19名专业人员担任企业外部董事,加强董事会建设,推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不到一个月就基本完成了出具股权划转文件、企业工商登记、董监事选派任命等工作,企业始终保持业务不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重组完成后,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逐户对市属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经营及下步发展改革情况,
“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难题纾堵点,解决资源盘活、授信受阻、增设业务等方面问题40余项。
聚焦改革重点,高质量推进转型。一是加快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研究制定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加强和规范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对摸排的市属企业462户子企业,指导督促市属企业整合产业相近、业务趋同子企业,对人员少、无业务、非主业、非优势业务的子企业提出合并重整和注销意见,制定压减法人户数40%以上目标,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主业企业集中,真正实现业务协同,减少资源内耗。持续推进企业“瘦身健体”,深入开展亏损治理和压缩管理层级,管理层级、法人层级全面压缩至3级以内。二是积极推动国有资产资源盘活。为提升融资和偿债能力,潍坊将国有资产资源盘活作为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盘活方案,明确盘活路径,成立停车收费、职业教育、市政设施、水利设施、风能光伏、产业园区等6个专班,全面梳理可变现资产资源,通过无偿划转、特许经营权出让等多种方式,依法依规分类注入国有企业,力争实现全市第二家AAA主体信用评级企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推介资产资源,筛选股权、土地、矿产等优质资产资源清单,在央企省企潍坊行等大型活动中,向央企和省企进行有重点推介。三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结合潍坊实际制定工作台账,形成93项重点改革任务、119条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组织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专题培训会、数据填报业务培训、专题推进会等会议,解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要内容,明确重点改革任务和考核评估标准。加大督导评估力度,指导市属企业、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建立了工作台账,详细摸清问题底数以及缺项弱项,形成潍坊市一盘棋推进深化提升行动格局。
今年以来,潍坊市国资国企系统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目标,提质效、抓创新、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严监管、强党建,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呈现出国企改革更有力度、转型发展更有亮点、国资监管更有创新、履职尽责更有担当、国企党建更有特色、改革发展更有底气“六个特点”。
问:改革是永恒的主题。2024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聚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发力,是当前这轮国企改革的鲜明取向。对潍坊来说,新一轮改革行动将在哪些重点领域谋求新突破?改什么?怎么改?
答: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一流企业”等要求,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拉开大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保障作用”等新一轮改革要求,为构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具体任务目标。
去年以来,潍坊市强力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通过主业归并、瘦身健体、壮大规模,将17家市属一级企业整合为6大企业集团,加快构建“战略清晰、定位准确、主业突出、布局合理”的国企发展格局,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省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推广第三批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典型经验的通知》,《潍坊市大力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强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典型做法位列其中。
今年是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目标是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确保在全省国企改革年度评估中取得A级等次,走在全省前列。潍坊市国资委锚定目标,主动作为,加快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市属企业和县市区也齐头并进、比学赶超、硬核推进。
从党和国家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企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
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分别两次在《2023年潍坊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件大事》《品牌聚力党建赋能全面增强国资国企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信息材料上作出批示;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先后到市属企业调研,并在今年1月主持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3月主持召开全市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会议。
从国企自身层面看,潍坊市国有企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投资建设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公交出行、园林环卫、供热、供水、供气等一系列重点民生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有企业发展前景美好,国资国企事业大有可为。
改革,时势所需,市场竞争所迫;改革,使命千钧,时机稍纵即逝。今年是市属国资国企“制度建设年”、干部能力作风深化提升年,全市国资系统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要将深化提升行动作为国资国企系统的“一号任务,头号工程”看待和对待,要进入党委决策,纳入委领导和企业领导的重点履职范围,成为机关各科室和企业关注的焦点和工作的重点,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和环境氛围保障。
坚持系统作战、全员发力。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涉及93项任务指标、119条工作措施,涵盖党的建设、国资监管、治理机制等各个领域,分布和贯穿于委机关所有科室(单位)和企业的部室,是我们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必须大力营造按职尽责、齐抓共管、全员发力的改革氛围。行动,重点是行,关键在动。要大力实施改革行动项目化、项目设置指标化、指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机制化“四步法”工作机制,以抓项目的模式抓改革,以机制约束促进高效落实,这样才能使改革更到位、更精准、更专业、更高效。
坚持主官主抓、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好不好,重点是“一把手”、关键在“一把手”、主要靠“一把手”。国企深化改革要持续强化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改革“第一责任人”责任。“一把手”既是改革的定盘星,还要做改革的操盘手、护盘手。“一把手”既要挂帅,也要出征,既要掌帅旗,也要披战袍。企业“一把手”要强化抓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只要责任压得实,传导好压力,就会形成顶层与基层的双向奔赴、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坚持公平正义、刀刃向内。改革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招,改革是发展大势,不改就是死路一条,慢改就要错过良机,要强调改革意义,宣贯改革精神,选树改革典型,凝聚改革共识,推动全员学习改革、全员比拼改革、全员参与改革。要通过改革实现职能之变、机制之变、治理之变、模式之变、活力之变,真正把企业改得像企业、是企业、好企业,这是改革的题中之义,是改革的本意本质,是改革的价值所在。
为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企改革质效,潍坊市国资委建立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层企业联系点制度,选取21家企业,组建14个联系组,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县市区和市属企业调研督导,了解改革进度,查找短板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
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为国资国企进一步做好创新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资国企如何在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运用新质生产力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为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领域内的要素革命、效率革命和生产力革命新质态,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推动经济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轨道发展。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抢滩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孕育。此外,新质生产力还能有效推动商品服务质量的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承载着新质生产力发展重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其复杂的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和高度耦合的上下游关系,打破了传统产业间的界限,促进了先进产业集群和融合创新发展平台的形成,将有利于加快培育一批国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微观主观,国有企业通过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广泛的产业链布局,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首先,国有资本凭借对研发的重视和投入,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国有企业通过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引领经济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再者,国有企业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强与国际市场合作,拓宽资源获取渠道,确保经济发展的资源供给稳定可靠。最后,国有企业能够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打造发展方式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为抓手,坚持“投资与培育并重,采取双轨并行的策略,精准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先导力”、产业发展“源动力”、创新生态“融合力”,勇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制度的深化改革,激发内部创新创业活力,以自主创新为手段,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内生引领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科技金融的优势,通过开放创新投资,赋能并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精准把握三个着力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并进新生态,精准着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勇担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使命。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由潍坊市国资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