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4-08-30童义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课堂的变革,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信息素养。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笔者借助问卷星平台对鹤壁市高中的地理教师和高一至高三学段不同班型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设置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主要围绕“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情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展开。本次调查共收回教师问卷144份,学生问卷558份。
一、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应用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教师从业时间从5年以下至20年以上不等(见图1),调查样本既有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数据具有普遍性。
调查显示,抽查的所有教师熟知基础办公软件;约有2/3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平台和希沃白板等获取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有1/3的教师了解常见微课制作和地理应用软件如Arc、GIS、ENVI等,但个别教师对于课堂交互平台和软件了解甚少(见图2)。即便教师对相关软件和平台有所了解,但能够做到熟练掌握并将之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应用常见PPT课件和网络平台获取的视频或图像资料辅助教学,然而,涉及地理学科更专业的信息技术手段,往往只在讲解某些抽象知识点或在公开课、教研活动时应用和展示较多。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不高。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难点”“可视化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度较差。调查显示,7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难以坚持下去。还有48%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不易充分吸收。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融合的方式,导致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效果(见图3)。
调查发现,96%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对学习有帮助,其中有56%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融合课堂能够给予他们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技能;有234名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小组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接受程度较高,有71%的学生愿意接受信息技术课堂;有309名学生希望学校实现地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可见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融合教学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不够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相关技能不足和教师压力过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完善相关设施并组织培训
学校应该积极了解教师的需求,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设施和学习机会。在硬件和软件设备上进行实时更新和定期维护,将常用地理教学软件安装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上,以便教师在实操过程中更加便捷高效。学校还应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减轻教师负担,摒弃流于形式的各种任务,筛选精华内容进行培训学习,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以便教师高效工作。
2.教师要转变思想并认真学习
调查发现,个别教师信息技术实操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积极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可以实时或及时呈现图像、声音和视频。而地理这门学科需要认识、熟悉的图表有很多,例如地图、气候分布图、各类数据图等,都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复杂的图表呈现在电子屏幕上,将理论知识具象化。除了单纯将知识呈现,教师还可以结合更多现今流行的元素,如动画、音乐、影视、时事等,将其与教学内容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深刻理解地理知识。
3.学生观念的转变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术可以生动模拟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化过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其探究能力。学生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较高,这为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提高实操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2年度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452022023)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