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充满灵性
2024-08-30魏法俊
如何让阅读教学“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与体会。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也曾说过:“这本书我已经教了几十年了,唯一不同的是你们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远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加有效。
在教《卖油翁》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高超的箭术,倒油的葫芦,二者能画上等号吗?”“好端端的箭法,难道仅仅是驾轻就熟?”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质疑,而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减少依赖心理,敢于质疑,敢于反驳,这才是课堂的应有之意。
二、开展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每册语文教材都编排有综合性学习。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活动的平台。
在进行人教版七下全面学习“天下国家”这一内容时,我以“爱国”为核心,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文诵读会、爱国名言警句展示会。我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活动进行准备,并展示。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潜力得到了有效的挖掘,锻炼了能力,展示了个性,培养了自信。
三、重视差异,珍视个性化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珍惜学生的特殊理解。基于此,对于学生的差异,对于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
教师在阅读理解文本时,不能把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文本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多角度、多层次地发表真知灼见。
在讲授《智取生辰纲》一文时,我在学生阅读后问道:“你认为在文章结尾交代七个人的姓氏好,还是一开始就介绍好?”有学生认为小说最后交代智取生辰纲的七人的姓氏,为小说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安排好。也有同学认为,最好一开始就把作品中的人物介绍清楚,使每一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更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加深,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大家争执不下,讨论得十分热烈。学生的理解虽然不同,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却是十分珍贵的。我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了肯定。
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使阅读教学充满灵性,教师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质疑、创新。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融洽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识上的多样化。只有这样,阅读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身心成长的催化剂。
(本栏责编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