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心理危机的家庭教育实施策略

2024-08-30池兰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8期

心理危机,指危机事件超出了个体或群体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能力范围时,人们所处的一种身心失衡状态。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阶段,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22年青少年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缺少父母照顾与陪伴,如住校、父母外出工作的青少年,抑郁、孤独、手机成瘾等问题更多。父母不和睦、家庭关系紧张的青少年会有更高的心理健康风险。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要重视家庭这一重要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家长如何与青少年和谐相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心理问题甚至危机状况的产生,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分析。

一、安抚情绪:尊重和理解在先,讲道理在后

当孩子面临人际关系紧张、学业繁重等压力时,家长需要做孩子的“情绪缓冲垫”,承载和安抚孩子焦躁、不安的情绪。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急于平息孩子的情绪,甚至一味压制孩子:“为什么别人都没这样的问题,就你有呢?”这些话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没有用的,他们会觉得你这样回答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理解他们,进而也不想再与家长交流。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当你学会倾听,给予孩子理解时,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了。

二、处理问题:不含敌意的坚决,没有条件的深爱

家长要学会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家庭条约,比如如何使用手机等。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跟孩子说话的方式跟你说话的内容一样重要,尽量用平静而坚定的态度和语气,清晰地向孩子传递你的意思,而不要夹杂过多的抱怨、人身攻击和焦虑情绪。

没有诱惑即没有条件地爱孩子。一些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跟我讲:“我妈妈只喜欢优秀的那个我”,“我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我这么差,不配做她的孩子”。实际上,孩子无论表现如何,父母内心都是深爱孩子的,只是一些表达方式会让孩子产生误解。父母恰当的表达,会给予孩子温暖和力量,使之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三、日常相处:发自内心欣赏孩子,写50条优点

50条?很多家长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哪有那么多优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宝贵品质:能按时起床,自觉完成作业,和邻家小孩友好相处,尊敬老人……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家长才会真正欣赏、信任孩子。尤其一些问题孩子的家长可能也处在焦虑不安、无助失望、心力交瘁的情绪中,发现孩子优点的过程本身就有助于稳定家长情绪,进而帮助家长更理智、更智慧地应对孩子的问题。

四、冲突焦点:孩子玩手机成瘾,全面看待妥善解决

手机经常成为家长与孩子产生冲突的焦点,甚至引发危机事件。过度使用手机确实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所以家长要跟孩子协商,如何合理使用,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可视情况共同约定。

需要注意的是,要解决手机成瘾,我们不能仅仅聚焦于手机本身。这就好比一个人发烧,我们不能仅仅只吃退烧药,还要看他为什么发烧?是细菌引发还是病毒感染?等等。而一个孩子手机成瘾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通常会让家长讨论一个话题:“孩子在手机中寻找什么?”经过热烈讨论,我们发现孩子使用手机购物、听音乐、刷短视频、学习、聊天、玩游戏……他们在里面寻找刺激,发泄情绪,想要获得放松、尊重、理解、友谊……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孩子在现实社会中越难得到满足,他就越依赖手机。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手机的问题,除了在使用手机时间上有一些管理,我们还要更全面地去看这个孩子,他的学习、生活、人际、情绪等整个身心状况是怎么样的,要在系统观的视角下解决问题。

五、学会反思:做好自己,更好地爱孩子

父母都曾经是孩子,都带着原生家庭深深的印记。那些从原生家庭中带来的心理创伤,给我们的人生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对自己人生发展或婚姻状态不满的父母,更容易给孩子过高的期待;在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时,父母情绪失控的概率更高,也更容易养出“问题”孩子。

家长要学会反思和整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多阅读,多学习,自我成长。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接纳自我,学会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将是你给孩子最大的助力。

六、密切关注: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行

家长要注意了解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若孩子有一些极端言行,如发出有关绝望、无助、无价值感的言论,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参与高危活动,更多的身体不适症状及情绪异常等,建议重点关注,及时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咨询,以便及时有效地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孩子已经出现自虐倾向,问题已非常严重,但很多家长会极力否认或逃避,“这孩子就是想多了”,“她就是威胁我,一会儿就好了”,“他就是爱玩手机,睡眠不好”……尽管这些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宣传,但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对精神疾病、心理问题污名化,使得家长如临大敌,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精神疾病就是精神上的感冒,如同生理上人人都会感冒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我们以平常心对待,积极应对即可。另外,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在内心深处会有深深的挫败感,不愿相信自家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这也造成他们不愿面对,从而延误干预。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一定要重视,积极关注,及时解决,避免轻视、忽视,从而造成问题累积,甚至酿成悲剧。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愿每个家长能给孩子一份宽容、一种感动、一点坚强,使孩子对生命充满敬畏和信心,从而顺利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生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YB1141)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