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生命高度 接纳所有学生
2024-08-30赵改芳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可见,接纳所有学生,是对所有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对优秀班主任提出的拔高要求。
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班主任来说,真正做到接纳所有学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笔者结合30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经历,提出以下见解,以供参考。
一、接纳所有学生为什么是个挑战
先从一位优秀班主任被家长投诉的案例谈起:班上有一个女生,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足两公斤。她一年级入学第一个月,一切表现都正常。后来,因疫情居家几个月后,她再来到学校,就总说肚子疼,闹着要回家。家长带孩子多次检查,没发现身体上的问题,就感觉孩子是因为学习压力大造成的,跟班主任提出诉求——以后不要再督促孩子学习,学多少是多少,只要她不闹着回家就行。但在这位班主任看来,孩子潜质不错,是家长的溺爱导致她不愿意到学校的,所以没太在意家长的诉求,依然对这个学生提出正常的学习要求……当被家长投诉的时候,班主任非常委屈。她说:“我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正常要求学生罢了,并没有做错什么啊!”
如此,一个让班主任“接纳不了”的学生就出现了。案例的背后,有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位班主任基于她的教育认知,来解读自己的教育行为,认为并没有做错什么,相信会有很多教师认同她的苦衷。面对同一个孩子,班主任和家长的认知差异在哪里?家长最关注的是这个孩子的生命与健康,而班主任则关注更多的是其学习和发展。从孩子早产那天起,家长陪着这个“特殊儿童”穿越过无数的至暗时刻,深知健康活着已是万幸。而年轻的班主任并没有这种阅历和体验,自然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才有了“按正常学生要求”的教育行为。
这个案例带给我的思考是,班主任对生命意义理解得不充分,就会觉得个别学生怎么“那么多事、那么难管”,接纳不了这部分特殊学生。如果班主任能站在生命关怀的高度,去理解班里的特殊孩子,多与他们共情,接纳所有学生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
二、班主任如何站在生命高度,去接纳所有学生
(一)从育分转向育人
当代教育家于漪先生谈道,从育分转向育人,班主任与学生的矛盾将迎刃而解。只看见分数的教师是痛苦的,因为有时候我们要的分数,很多孩子是“给不了”的。在育分的每一天,教师与学生变成了“债主”和“欠债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拧巴得很,教师痛苦,学生更痛苦。
当从育分转向育人的时候,教育的逻辑就变了,我们会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这样,我们自然能接纳特殊学生的“特别”之处:学不会、不写作业、惹是生非、顶撞老师,等等。同时,会去努力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二)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
班主任读懂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就如同中医把准了病人的脉。每个儿童都潜能无限,但他们的耐挫力还很弱,只有在被肯定和接纳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顺利发展。学生的多种行为背后,都藏着一个“小心思”:希望被老师看见和肯定,包括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想让老师看见他们的善意、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收获。教师的赞赏和奖励能带给他们无限的动力,从而去挑战学习,获得发展。《乔布斯传》里透露,乔布斯的小学数学老师,用送他棒棒糖的办法,激励他每天回家挑战几道数学难题。这个小小的举措,激发了乔布斯无限的学习兴趣,奠定了他一生探究新事物、创造新事物的基础。
另外,教师温和的态度会让儿童非常着迷并记忆深刻。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在《旁观者》这本书里讲道:小学的一节美术课上,他围着埃尔莎老师爬来爬去。老师只是温柔地看着他,没有矫正和指责。直到70多岁的时候,德鲁克还能回想起那天阳光照在老师的头发上闪耀的迷人光泽。当班主任了解了儿童这些心理,在儿童想表现自己的时候,及时地看见他们,温柔地对待他们,真诚地奖励他们,没有哪个儿童会不愿意做他的学生。这样,接纳每个学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提升自身的共情力
要实现能真心接纳每个学生的目标,需要班主任有与学生共情的能力。当学生出现问题来到班主任面前时,班主任说的话应该是,我知道你也不愿意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我知道此刻你心里也很难受……如果习惯性地说:怎么又是你?怎么又这样了?我讲过多少回了,怎么就不改?那么学生可能很难听下去。
班主任不能因为一件事或几件事就在心里给某个学生贴上标签,认为他是问题学生,就爱制造麻烦,每次都是故意犯错,再管也没有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诠释了一个道理:教育真正影响、成就一个人,需要教师站在生命的高度,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爱心、耐心和智慧。一个顽劣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无数次自身神性与魔性的较量,才会战胜弱点,逐步完善自我。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能共情他的成长不易,接纳他的时好时坏,并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变好的那一天。
(四)让那些弱势学生“发光”
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发现,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的存在感很低。这种低存在感,容易让这些孩子自暴自弃,经常“拖累”班级,困扰班主任的工作。如果班主任能多为这些学生量身定制一些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光”,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努力向上的动力,积极去做最好的自己。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林校长总是对学生说:“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他组织特别的运动会,让有疾病的高桥君发光,并用实力获得大家的尊重。
让弱势学生多为班级、老师做事,也能帮助他们找到存在感。当他们有了这种存在感之后,向上向善的心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自然会改掉缺点,迎头赶上。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米里哀神父用悲悯拯救了越狱逃犯冉·阿让的灵魂,使其成为一个奋发向上有作为的人。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更没有理由不接纳任何一个学生。如果我们连接纳学生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爱学生呢?我相信,真诚接纳的彼岸,必会迎来一个个生命美好的未来。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