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文化发展的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研究
2024-08-30李萌萌
摘要: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传统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详细讨论了数字文化的主要发展形态,即文化数字化的实现、数字文化化的深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文化关键发展要点,即构建健全的数字文化生态系统、弥合数字文化鸿沟、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如推动高质量数字文化内容的生产、引导数字文化形态有序发展、建立全球数字文化政策对话平台,以期推动数字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关键词:数字文化;文化数字化;数字文化化
引言
在现代化进程中,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重构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深刻地影响了文化的内涵与形态。数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其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的进步,构建一个多维互动的数字空间,其中,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得以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建设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在文化领域,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不仅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必要途径。
自2020年以来,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发布[1],至2022年《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印发[2],国家对文化数字化的重视程度及战略部署已日益清晰,既描绘出文化数字化的愿景,也具体指明推动数字文化繁荣发展的实现路径,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文化发展舞台上的新定位和新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数字文化发展的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分析数字技术如何在不断演进中塑造文化形态,以及此全新文化形态如何反过来影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深入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理解文化和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文化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1. 数字文化的发展形态
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是数字文化发展的两种主要形态,反映出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深刻影响并重新塑造文化领域。
文化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领域全面深入影响的体现,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环节均得到根本性的革新和优化[3]。此种转型不仅是简单的技术应用,更是一种文化生态的变迁,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文化传播的效率与广度,同时也增强文化体验的互动性和多样性。具体而言,文化数字化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首先,文化产品和内容的数字化转换,如将传统书籍、艺术品、历史文献等文化资源通过扫描、数字录入等方式转化为数字形式,便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存储、管理和访问。
其次,文化服务和体验的数字化,借助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更为丰富和真实的文化沉浸体验,如数字博物馆、虚拟展览等,使得用户可以跨越地理限制,享受到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文化资源。
再次,文化创作和生产的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引入使得文化创作过程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如数字影视制作、数字音乐制作等,极大地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最后,文化数字化也促进了文化市场的扩展和深化。例如,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文化商品的交易和分发,拓宽文化产品的市场范围和受众群体。由此可见,文化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文化传播模式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文化化反映出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数字空间成为现实世界的补充或延伸[4]。在此过程中,数字空间不仅作为技术产物存在,而且渐渐转化为一种全新的文化领域。这种文化形态基于网络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共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互动和价值观念。同时,互联网的社会化特征促使个体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形成独特的网络社会结构,如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互动形态及网络社群文化等。新兴文化现象,如微博、微信、开源文化、自媒体文化等,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路径,也重塑了人们的社会身份和社会操作方式。
数字文化化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重新定义文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使得文化动态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对文化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如数字空间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引导,以及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使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自由流通与表达。此外,数字文化化也意味着数字技术本身的文化属性,不仅是实现信息交换的工具,更是塑造现代社会文化关系的媒介。这种文化形态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全球化视角下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融合。
2. 数字文化的发展要点
数字文化的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动社会向信息化和虚拟化迈进,从而重塑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随着数字生活的普及,文化属性不断丰富,数字空间逐渐成为社会交互的重要场域[5]。为促进数字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满足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优化数字空间的交互体验,确保数字文化活动能广泛惠及全人类,支撑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此外,应重视数字文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推动构建开放、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数字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使命。
2.1 构建健全的数字文化生态系统
构建健全的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是促进数字化发展的核心要点。为确保此系统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制定详尽且严格的数字领域操作规则,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化秩序体系,既是对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文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引领,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创新和理论进步的基石。
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技术发展与文化价值之间的互动,确保数字文化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虚拟空间与物理世界的边界日益模糊,导致网络文化生态因其多样性与复杂性而面临独特的挑战。
首先,必须制定适应数字环境的法规和标准,以应对由算法决策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其次,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推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但同时也需要防范网络空间的道德滑坡和文化偏见。最后,推动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超越了技术革新的层面,更深层次地依托于社会对网络行为的广泛共识与伦理限制。通过建立数字文化生态系统,不仅能够保障数字文化生态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信息的自由交流,保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从而支持数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2 弥合数字文化鸿沟
弥合数字文化鸿沟,桥接数字文化差距,并增强其发展的普遍性,是实现数字化全面进步的关键。虽然数字技术,如手机、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已普及至广大城乡,但在偏远农村地区以及老年人等网络边缘人群中,仍面临数字化素养不足的问题,不仅限于操作技能的缺乏,也包括对虚假和庸俗内容的识别能力不足,使得其在数字时代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此种现象显著加深了城乡、区域以及社会各层之间的数字文化鸿沟,进一步加剧了对数字文化体验和参与的不均等。
为实现更广泛的数字包容性,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网络边缘群体的数字素养,确保数字化进步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保障数字时代的社会公平与正义。例如,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易于访问的数字资源,以及创建一个支持性的网络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在数字化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充分参与并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
2.3 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强调全人类在数字空间中的共创共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数字生活共同体。然而,此进程也伴随着网络安全问题、个人隐私侵犯、虚假信息传播等全球性挑战。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并达成共识。网络空间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未来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塑造。因此,推动一个共生、共享、共赢的数字空间,确保数字文化的发展能够为全球公民带来实际利益。为实现此目标,需要营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环境,将其作为推动数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共享和平衡发展的基石。通过此种方式,数字文化不仅能够推动技术和经济的进步,还能够深化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全球文化的和谐与繁荣。
3. 数字文化的发展建议
3.1 推动高质量数字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供给
扩展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供给,是推动文化数字化的有效举措,关键在于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改善文化的供给结构,以适应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与文化需求,共同推动构建一个均衡发展、普惠共享的数字文化生态。
首先,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对现有传统文化设施进行深入的数字化升级及智能化改造,构建基于数据驱动与技术支持的文化发展新框架。此举不仅优化文化内容的质量与接入性,还有助于促进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广泛传播,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和视角,从而有效地推动文化的现代化,确保文化遗产与现代技术的和谐共融,满足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其次,支持文化和科技企业合作,通过集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还能实现其个性化和精准化[6]。跨领域合作模式将引领文化服务创新,确保每个用户的独特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促进文化内容的精确投放和消费体验的优化。此举不只是技术应用的展示,更是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和共同进步。
再次,政策应鼓励开放公共文化数据资源,促使数字文化企业开发高品质的文化内容,扩展数字文化的应用场景和传播渠道。同时,应推动线上线下文化服务的融合,如云端演艺和虚拟展览,以创新的网络视听和互动直播方式,丰富公众的文化体验。
最后,为弥合区域、城乡和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距,应加强公众尤其是网络边缘群体的数字素养教育,在农村地区推广数字文化资源,提升当地居民的数字素养,提高全民数字参与能力,确保数字文化的普及和包容性,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3.2 引导数字文化形态有序发展
引导数字文化形态有序发展,是数字化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任务。
首先,全面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确保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激励与技术支持,鼓励和支持文化创作者及机构,开发和推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产品。此种做法不仅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弘扬正面价值观,促进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环境的形成。
其次,要构建以企业和创作者为主体的文化创新体系。该系统应利用先进的算法优化技术和有效的流量支持策略,以激发和提升高质量内容的创作与生产力。同时,加强数字版权保护,确保文化创作者的法律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为创新环境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从而鼓励更多创意的涌现和优质内容的生成,推动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形成健康、活跃的文化生态系统。
最后,为确保网络数字空间的健康发展,须建立一个全面的治理体系,包括自我约束、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管的协同治理结构。同时,要强化公民的网络素养教育,重塑网络数字空间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企业创新和政府治理有效结合。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治理模式,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以此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确保数字文化长远、健康地发展。
3.3 建立全球数字文化政策对话平台
建立全球数字文化政策对话平台,是数字时代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策略。此平台将致力于研讨和制定关于数字版权、文化多样性保护以及数字分割技术等核心议题的国际政策,确保全球范围内政策的一致性和执行力。通过此平台,可以加强国际沟通与合作,促进各国在数字文化领域的法律、技术标准和管理实践方面的交流,以应对数字化带来的全球性挑战,如版权保护的复杂性、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以及数字内容的全球可访问性与伦理问题。
此外,该平台有助于推动全球数字文化的交流互鉴,构建一个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数字文化的公平与共享。例如,通过平台,可以鼓励各国挖掘并传播自己的优秀文化资源,使用数字化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网络视听等新媒体工具,增加全球文化的可见度和互动性。同时,该平台也将支持各国在国际数字文化领域的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如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全球性文化赛事的策划与举办,以及数字文化创新项目的推广。
通过此平台,可以增强各国在全球数字文化发展中的共识,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数字时代文化的繁荣发展,确保数字文化成果惠及全人类,共同塑造一个健康、开放、多元的全球数字文化生态系统,形成全球范围内数字文化的合作与发展新格局。
结语
通过对文化数字化与数字文化化的综合研究,发现数字文化的发展不仅重新定义了文化资产的保存和传播方式,也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尽管面临如数字鸿沟和版权等挑战,但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有望营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数字文化环境。未来,数字文化发展需关注技术创新与文化价值的平衡,加强对数字文化负面影响的监管,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平等,形成共赢的数字文化生态,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丰富、安全和有意义的数字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4-05-23].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2-5-22)[2024-05-23].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3]高书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顶层架构与关键环节[J].中国数字出版,2024,2(2):10-20.
[4]高书生.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站位与定位[J].数字出版研究,2024,3(1):1-7.
[5]周建新.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内在机理、困境审视与实现路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37(1):68-77.
[6]许艳萍,岳强.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4(3):92-97.
作者简介:李萌萌,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