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老慢支”的持久战
2024-08-23杨坤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且连续2年以上的咳嗽、咯痰、气喘等。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在老年人中尤其高发,所以一般称作“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
“老慢支”不可擅自使用清热药
“老慢支”属于中医“咳嗽”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老慢支”发病时多因感受外邪,引动内饮而诱发,且多兼有肺卫气虚之象,故有气虚外感的表现。早期可出现怕冷、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等;若表邪未解,入里化热,甚至邪毒郁闭肺气,邪陷心包,可出现发热、咳嗽、喘促、痰黄,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等。缓解期则主要表现为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久而久之,可表现为肺阴不足、肺脾气虚、肺肾亏虚、肾阳不足等证型。
很多“老慢支”患者咳嗽、咯痰反复发作,总是擅自购买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若实为寒性咳嗽,这类药物往往会使咳嗽加重。因此,学会辨别“老慢支”的不同证型,尤为重要。
“老慢支”急性发作时,若表现为咳嗽、咽痒、痰白、质清稀、易咳出,伴见鼻塞、流清涕、怕冷等,属于风寒袭表证,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若表现为咳嗽、痰黏稠,或色黄,伴有咽痛、流黄涕、恶风、发热等,则属于风热犯肺证,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若表现为干咳无痰,伴咽干、口干、鼻干、大便干、头痛、微恶寒,属于燥邪犯肺证,宜疏风润燥、宣肺止咳;若患者出现咳嗽,痰量明显增加,痰白、质稀、容易咯出,尤其以清晨咯痰明显,咳嗽声音较重浊,属于痰湿蕴肺证,宜燥湿化痰、宣肺止咳;若患者出现咳嗽气粗,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胸闷、口渴、喜饮冷、面红、大便不畅,属于痰热壅肺证,宜清热化痰。
不同体质人所见咳嗽证型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到医院就医,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按照符合个人体质的中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食养也要分证型
“老慢支”急性发作时,若因感受风寒而引发咳嗽,宜食用生姜、葱白、紫苏等;若因感受风热之邪所引发,宜选用芦根、梨、薄荷、金银花等;若因燥邪犯肺所引发,宜选用荸荠、梨、甘蔗、桑叶等;痰多色白者宜选用茯苓、陈皮、薏苡仁等;痰多色黄、质黏稠者宜选用芦根、罗汉果、柚子等;“老慢支”慢性迁延期患者,宜选用芝麻、百合、猪肺、蜂蜜、山药等。
风寒袭表证:葱白萝卜粥
【用料】小葱白5根、生姜20克、白萝卜1个、大米100克
【做法】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具有宣肺散寒之功。
燥邪犯肺证:桑叶茶
【用料】桑叶10克、天花粉10克
【做法】将上述用料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放入保温杯中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疏风润燥之功。
肺肾气虚证:党参猪肺核桃粥
【用料】党参20克、核桃50克、猪肺2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上述用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晾至温热状态后即可服用。
【功效】具有补肾纳气之功。
风热犯肺证:桑菊芦根茶
【用料】桑叶10克、菊花10克、芦根20克
【做法】共煎取汁,加入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功效】具有疏散风热,宣肺化痰之功。
痰湿蕴肺证:薏苡仁陈皮山药粥
【用料】薏苡仁15克、陈皮15克、山药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薏苡仁、陈皮、山药、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熟后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化痰之功。
痰热壅肺证:川贝蒸梨
【用料】鸭梨1颗、川贝母5克
【做法】川贝母浸泡一夜,鸭梨洗净后,削去上1/4,将梨核挖去,放入川贝母,再将削去部分盖上,放入蒸锅里蒸30分钟,待川贝母熟软,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清热化痰之功。
肺脾气虚证:党参山药百合粥
【用料】山药50克、百合20克、党参15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上述用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开水煮沸后换小火煮30分钟,晾至温热状态后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补肺健脾之功。
通脉温阳强肺气
穴位按摩可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老慢支”患者日常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缓解咳嗽症状。每个穴位用拇指点按、按揉至局部酸胀即可,每个穴位宜按摩3~5分钟。
在“老慢支”的急性发作期间,患者可选取列缺穴进行按摩,可散寒疏风;对于咳嗽痰多色白者,可以按摩中府穴,具有健脾化痰,宽胸理气之功效;对于咳嗽痰黄者,可以按摩丰隆穴,具有清热化痰之功效。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通络,平衡阴阳之功效。属风寒袭表证型的“老慢支”患者可以经常艾灸肺俞穴、心俞穴、身柱穴、足三里穴、关元穴。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之功效;心俞穴具有宽胸理气之功效;身柱穴为补虚之要穴,具有温阳通督补虚之功效;足三里穴、关元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老慢支”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的正气不足,阳气亏虚,常灸上述诸穴,可达到很好的强身健体、调补五脏的效果。
守好健康“底线”
“老慢支”患者不宜食寒凉之品,如生冷瓜果、冷饮等,《黄帝内经》曰:“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则为肺咳。”寒凉之品伤脾胃,可能造成肺脾气虚,从而导致咳嗽加重。咳嗽痰多时,不宜食鱼虾、肉类、甜食等。中医理论认为,鱼虾易生痰助火,且鱼虾易引起气道反应,不宜食用。甜食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上行于肺,引起痰量增加。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悲则气消。“老慢支”患者平日应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心情,若过多悲伤,则会损伤肺气,影响肺主宣肺的功能,不利于咳嗽的恢复。日常可练习呼吸吐纳功法“六字诀”,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其中,“嘘”字可平肝气,“呵”字可补心气,“呼”字可培脾气,“呬”字可补肺气,“吹”字可补肾气,“嘻”字可理三焦。呼吸吐纳“六字诀”,可以很好地调理五脏,和气血。
通脉温阳灸
【做法】趴在床上,在背部督脉处及膀胱经的位置附近铺上约1500克的生姜粒,生姜粒上面铺上直径约2厘米、高约2.5厘米的艾炷,将灸盒罩于铺灸部位,点燃艾炷,待灸烬后再更换艾炷2次。
【功效】通脉温阳灸将艾灸、生姜作用于督脉和膀胱经的腧穴,具有通补全身阳气、温经散寒、温养五脏、益肾填髓之功效。
责任编辑/李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