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不从心,何以解忧?

2024-08-23崔彦韬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7期
关键词:食物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上班的时候一刻都不敢懈怠,生怕由于内部竞争、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己被裁员;下班后回到家还要继续“上班”,打扫、做饭、辅导孩子写作业……活儿仿佛永远都干不完。所以,很多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每天从起床开始就觉得累,总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上,压得自己喘不上气。

“力不从心”从何而来?

一部分人可能因为经济收入、婚姻、子女教育等问题,没有达到心中的期望而产生不满的情绪,久而久之,可能发展成消极状态,表现为每天怨声载道、无精打采。

这其实就是“自我效能感”低下的表现。通俗地讲“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为“自信心”,这类人无法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出现极端否定一切的情况。此时,想要扭转这种自信缺失,就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通过自我暗示的力量,让自己一天天变得强大起来。建议这类人群每天起床后就进行“自我喊话”,可以对着镜子喊“我可以的”“我很棒”“我是最优秀的”等具有振奋人心效果的话语。积极的肯定可以改变自我心态,有效帮助自己重拾信心,乐观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以及互联网技术提高了沟通效率、减少了沟通成本,导致人们面对面交流减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建立和维护深层次的人际关系。能一个语音说清楚的事,就没必要见面聊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沟通,减少了线下见面。这种“便捷”,让有些人变得越来越“宅”,甚至是变成“社恐”,只要想到出门见人,就倍感压力,十分疲惫。

个体失去人际交往,社会情感支持的渠道减少,就容易感到孤立无援。长时间不与人沟通交流,不仅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还会影响其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决策能力等;以及导致情绪异常,如感到愤怒、沮丧和无力等。这类人若想改变自身的不良状态,需要迈出心理上的坎,主动与人沟通,帮助自己应对压力和挑战。可以将自己的压力向信任的人(如父母、朋友、心理医生等)倾诉,让压力得到释放。同时,施助者也需要向受助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允许受助者自由地表达自我。

身心俱疲有“内因”

除了外界因素,以下三点是造成很多人身心俱疲的内在原因。

一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以及运动习惯等。睡眠对人体来说,像是给精力“充电”的过程,作息不规律者如有长期熬夜的习惯,往往睡眠质量差,造成“充电”效果不佳,自然每天会处于昏昏沉沉的“电量低”状态。人体通过饮食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垃圾食品,以及暴饮暴食或节食等,均不利于身体“充能”。此外,缺乏运动、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也容易使人体感到疲惫。

二是健康状况不佳。无论是体力工作者还是脑力工作者,只要工作强度过大,能量过度消耗,都会出现过劳的表现,如疲惫、没有精神等。同时,生理疾病、年龄增长等,也会导致身体机能自然下降,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

三是不良情绪过多。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削弱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人丧失对生活的积极性。

重拾信心,摒弃失败羞耻

在当今社会中,个人除了面临自我期望外,还往往受到来自家庭、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期望。然而,由于社会上普遍强调成功,导致人们产生一种心理定势,即认为任何事情都必须取得成功,无法容忍失败。一旦遭遇失败,即便是较小的失误,也可能会引发极大的焦虑,使人夜不能寐。实际上,过度追求成功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现代研究表明,虽然动机强烈程度和表现结果好坏呈正比,但会达到一个峰值,当动机强度太高,表现结果会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峰值以内强度的动机才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中医调理“心力不足”

“心力不足”往往与体质阴阳失衡有关,可以从起居、饮食、情绪等方面入手调节,帮助身心恢复平衡。

23点至凌晨1点是肝经主时。肝主疏泄,23点前入睡,肝血得以调养,对身心恢复有帮助。平时可以选择不太剧烈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有助于调节气血,增强体质。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内伤会影响五脏功能,提倡通过情绪调节来维持心态的平衡,如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适时运用幽默语言、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等,帮助自己提起对生活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对呼吸的调节,帮助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饮食上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容易感到疲惫者可以适当吃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大枣、枸杞子、黄芪、当归、党参等;如果有怕冷、四肢冰凉的症状者,可以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生姜等。

深呼吸减压法

【做法】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将手放在腹部,通过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感受腹部随着空气的吸入而变得饱满。然后,通过嘴巴缓缓呼气,感受腹部慢慢变瘪。呼吸节奏为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功效】这种节奏的呼吸可以通过减缓吸气和呼气的速度,帮助身体放松。

SMART原则助您抵达目标彼岸

根据SMART原则,设定可实现目标:S(具体的)、M(可衡量的)、A(可实现的)、R(相关性强的)、T(时限性)。

根据个人能力,列出每周要完成的任务,并跟踪进展,还要根据完成的程度及时做出调整,重新评估目标。如果没有完成所有任务,要进行自我开解,认识到不是所有目标都必须完美达成的,有时候接受不完美的结果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享受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责任编辑/李思涵

猜你喜欢

食物
5类食物一定要“焯水”
这家超市派送的“食物”,太有趣了
感冒期间远离5种食物
控糖十大超级食物
食物岛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地下的食物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