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鸮怀音:妇好墓出土的鸮尊
2024-08-23岳洪彬
我的整体造型像鸱(chī)鸮(xiāo),就是猫头鹰的样子,因此考古学家称我为“鸮尊”。在我的器口内壁,铸有“妇好”二字,故又称“妇好鸮尊”。我的头高高昂起,圆眼宽喙,小耳高冠,胸部外突,双翅并拢,两足粗壮有力,两爪着地,宽尾下垂,尾与两足形成三点,使我平稳站立。我的头部后侧开一半圆形口,上可置盖。背后有兽首鋬(pàn)。商周时期各种鸟的形象常见于艺术创作中,但鸱鸮的形象非常突出——双目向前,眼盘圆大,耸立在头上的毛角与其他鸟明显不同。
我浑身装饰着神秘的纹饰,各种动物类花纹就达23个之多。我胸部饰一大大的蝉纹,蝉头朝上;喙部也饰蝉纹。不知商代人们为何对蝉如此钟爱,会不会与“居高声自远”有关?颈两侧各装饰一身双头的怪夔(kuí),一头似凤首,一头为夔龙,可称之为“龙凤联体纹”。龙凤联体的装饰花纹在后世非常多见,关于它的喻义为何,至今仍是一个谜。我的两个翅膀上,各饰有头呈三角形的长蛇,蛇身紧盘着,上饰菱形纹,蛇尾与我的翅并行。颈后饰一个大大的兽面纹,也有人称其为“饕餮纹”。我不仅整体像一只鸱鸮,尾部也饰有一只鸱鸮,圆眼小喙,两翼展开,呈飞翔状。就连我的双脚上也各饰一条倒置夔龙纹。我的器盖呈四分之一球体,前端有一只站立状的高冠鸟,似躲在高冠后窥视着前方;小鸟后有一夔龙,拱身卷尾,双目紧盯着前面的小鸟,颇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感觉。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WwRtuhtTx7F9itRhQukYuS.webp)
我的主人——大名鼎鼎的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法定妻子之一。甲骨文中有180多条关于妇好的记载,她不仅可统兵万人征战沙场,还可替商王主持祭祀活动。商王武丁对我的主人也是倍加珍爱,不仅关心她封地的收成,还挂念她的身体健康,甚至生男生女都亲自占卜问询,演绎了一段三千年前的爱情佳话。
不幸的是,在武丁王晚期(约相当于公元前13世纪末期),妇好先武丁而去!可能是武丁王不愿爱妃离他而去,他没有把妇好葬在洹河北岸的王陵区,而是葬在商王室的宫殿宗庙区内,即今安阳市洹河南岸小屯村北。
历经数千载,人非物亦非,埋藏妇好的地方早已成为农田。1976年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主持小屯北地发掘,偶然间发现了妇好墓,被考古学家编号“小屯五号墓”,墓内共出土了1928件/套精美文物,其中青铜礼器210件,玉器755件,我只是众多珍宝中的一件。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oRHKkBQbJuw8DXq8ZKhZjo.webp)
成双成对
你知道吗?我还有一个孪生姐妹呢!郑振香先生发掘我主人墓葬时,共出土了两件鸮尊,造型、装饰花纹、尺寸大小、重量和铭文基本相同,应是同一工匠铸造的一对青铜酒器。
晚商时期高规格墓葬中常见成对的青铜器,妇好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近30组成对的青铜器,如“司母辛”大方鼎、“妇好”方尊、“妇好”方斝(jiǎ)、“妇好”方罍(léi)等,都是举世闻名的青铜重器。若加上铜觚和铜爵,成双成对的青铜器可能多达70余组。
我曾是军事吉兆
妇好墓还出土了很多用鸮纹作为装饰纹样的精美文物。如“妇好”虎鸮纹觥(gōng):从前面看,似一只昂首站着的立虎,从后面看则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鸱鸮。“妇好”偶方彝器盖两侧面的C位,各装饰着一只巨大的鸱鸮,既庄严又肃穆。还有一件刻着鸮纹的大石磐,六件鸱鸮玉雕饰品。一墓之中鸮类题材的艺术品如此之多,足见鸱鸮在商代晚期是多么受喜爱。
像我一样以鸱鸮形象为题材的艺术品,在商代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有立体的雕塑,也有平面的镂刻;有的比较写实,而绝大多数装饰性比较强。如安阳西北冈商王陵墓曾发现一件白石雕刻的鸱鸮,通高32厘米,背后有一凿槽,发掘者推测原应作柱础之用。这种石雕鸱鸮数量较少,多见于高规格的贵族墓葬中。最常见的还是制作成鸮尊或鸮卣(yǒu)等青铜酒器,或者见于青铜酒器的腹部,作为主题装饰花纹使用。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BqS3kZNUNaz9tjnEeirW3N.webp)
商代出土的鸱鸮类文物或憨态可掬,或沉着稳重,造型都非常优美。出自《诗经·鲁颂》的“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记述春秋前期鲁国战胜淮夷后献俘祝捷,对鸮鸣进行颂扬,认为鸮鸣是军事吉兆和战争胜利的象征。可见,在商代,我和我的家族成员并非“夜猫子进宅”的不祥之物,反而是威武、吉祥和胜利的代表呢!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nyFUHXEHYrPYEVCReVY7mS.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