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创作生涯中的“益友”

2024-08-21陈常国

党课参考 2024年15期

“党员干部的良师,党务工作者的益友。”这是我对《党课参考》的“认识”。今年,《党课参考》迎来创刊25周年,而我与其“结缘”也有10多年了。

记得在2012年,我由区直部门调到区委组织部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办公室看到了《党课参考》,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之下,翻阅了它。

看目录、读内容……很快,我就被其精彩的内容所吸引。此后,我时常在办公室寻找它的“身影”。

在阅读《党课参考》的过程中,我发现别人写的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内涵丰富、文笔精彩,可学习、可借鉴的东西很多,实用性、操作性都很强。

看多了,一向就对“文字”感兴趣的我也有了“手痒”的感觉。可是文章看着容易,写起来却很难,我一连投了好几篇稿件,都没有被采用。不过,我并不灰心,而是开始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手法、技巧等。终于在不久后,我撰写的稿件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并逐渐在网络媒体上“初露头角”。我围绕党建工作,写了《落实“三抓三强化”推动党员教育新常态》《产业链上建支部 拓宽果农增收路》《党员干部树威立信要在“三抓”上下功夫》等多篇通讯和网评,并得以发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由于坚持向《党课参考》投稿,我终于收到了来自编辑部的“信息”。那是2017年12月份的一天,我收到《党课参考》编辑的来电,激动万分。编辑告诉我,有一篇《“智慧党建”为基层党建插上智慧的翅膀》的稿件整体写得不错,但需要进行一些补充修改。随后,在这位编辑的指导下,我完成修改,稿件得以在2018年第2期《党课参考》的“工作探讨”栏目刊发。

随后,《党课参考》编辑又多次向我约稿。在他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党务公开的“东港实践” 》《让“三会一课”强化党内生活》《增强“三会一课”实效的着力点》等多篇文章在《党课参考》“前沿观点”等栏目刊发。其中,《增强“三会一课”实效的着力点》还被推送到“学习强国”上发布。

2019年底,由于工作调整,我写稿的时间少了,但《党课参考》带给我的鼓励、动力令我难以忘怀。仔细想来,《党课参考》如同我创作生涯中的“益友”,对我写作能力的提高、眼界的开阔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机会”。在此,我想说,谢谢《党课参考》。